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651353 上传时间:2025-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0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5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單元:生活智慧与時代精神 第一課: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學智慧的产生与来源: 哲學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实践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索。 2、哲學的本义: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學的任务:對的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們對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學:哲學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總結。 (1)世界观、措施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總的見解和主线观點。 措施论是人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线原则和主线措施。 关系:世界观决定措施论,措施论体現世界观 (2)哲學是世界观与措施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措施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措施论,也不存在脱离措施论的世界观。 (3)哲學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學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學与详细科學的关系: 详细科學是哲學的基础,详细科學的進步推進哲學的发展。哲學為详细科學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的指导。 第二課: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問題。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思维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2、為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与我們的生活息息有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問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點: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後故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发明的认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主线方向,本质上是對的的。局限性——這些观點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學根据;它把物质归結為详细的物质形态,著就把复杂問題简朴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义: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結為自然科學意义上的原子,认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學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對的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应了社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定,反应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产阶级的科學的世界观和措施论,是我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學的斗争附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課:時代精神的精髓 ※1、哲學与經济政治的关系:哲學是經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应。 2、為何真正的哲學是自已時代的精神上的精髓? 對的地反应了時代的任务和规定。 牢牢把握了時代的脉搏 對的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時间經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學對社會变革的作用: ①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发展的理想目的,指导人們追求美好的未来,動员和掌握群众,從而转化為变革社會的巨大物质力量。 4、馬克思主义哲學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學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無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學基础:從“重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发展為“本质上是整顿材料的科學”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學[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馬克思主义哲學的基本特性: 第一次实現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現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東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題 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第二單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主线属性是运動(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動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動的物质,运動是物质的主线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動是物质的运動,物质是运動的承担者;离開物质談运動,离開运動談物质都是錯误的。 ※3、绝對运動与相對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動的特殊状态;動中有静,静中有動。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對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課: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措施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ü 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動的规律,從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通過调查研究,找出事物自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根据。 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定我們充足发挥主观能動性,不停解放思想,与時俱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學的理论武装頭脑、指导实践。 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定我們把发挥主观能動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結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學态度結合起来。既要反對夸张意识能動作用的唯意主义,又要反對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安于現实状况、因循守旧、無所作為的思想。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點 概念:实践是人們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動。 特點: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動性,③实践具有社會历史性。 体現认识的道理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動力。 实践是检查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真理是详细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單元:思想措施与创新意识 第七課:唯物辩证法的联络观 1、什么是联络? 所谓联络,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 2、联络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措施论意义: 措施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两者关系的措施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過程,從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個阶段,從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络。 ü 措施论: 我們应當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成天,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現整体的最优目的,從而到达整体功能不小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步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進整体的发展。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性,掌握系统优化措施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互相联络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措施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課: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會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為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波折的?把握這一观點有何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原因,并增添了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社會领域内的新事物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波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總要經历一种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過程。(2)人們對新事物的承认也有一种過程(3)旧事物總是顽强抵御和竭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經历一种漫長而波折的過程。 ※意义:在波折的道路上問鼎事业的辉煌。既要充斥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互相关系: 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過程中两种不一样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減和場所的变更,是一种渐進的、不明显的变化。质变是事物主线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主线的、明显的变化。 ü 互相关系: (1) 事物发展總是從量变開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成果。 (3) 质变又為新的量变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開始新的量变。 (4)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開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前進。 ü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 我們应重视量的累积,為实現事物的质变发明条件;在量变已經到达一定程度,只有变化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時,要坚决抓住時机,促成质变,实現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ü 第九課: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关键 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应事物内部對立统一关系的哲學范围,简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結的属性和趋势。 ü 同一性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双方共处在一种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贯穿,即互相渗透、互相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异和對立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ü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對的。同一以差异和對立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贯穿,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對立又统一,由此推進事物的运動、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措施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措施论: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发矛盾,积极寻找對的的措施处理矛盾。 ü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体現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首先,特殊性离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论怎样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括普遍性,不包括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措施论意义 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种侧面各有其特點。 措施论意义:想問題、办事情应详细問題详细分析。详细分析矛盾的特點,用不一样的措施处理不一样的矛盾。详细問題详细分析,是我們在实际工作中對的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對的处理矛盾的关键,也是馬克思主义的一种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個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措施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結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一样的場所是可以变化的。 措施论意义:(1)应當遵照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個别指导相結合的、科學的工作措施。 6、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互相联络 重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過程中处在支配地位,對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在附属地位、對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7、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互相关系 矛盾的重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在支配地位,起著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在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8、坚持两點论和重點论 坚持两點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過程時,既要看到重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重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點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重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重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第拾課:创新意识与社會進步 1、辨证否认观原理及其措施论意义 辨证的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已否认自已,自已发展自已。辨证的否认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現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主线途径;辨证的否认是联络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原因作為自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认的实质就是“扬弃”。 辨证的否认观规定我們,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认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它规定我們重视发展,重视变化,勇于创新。 3、為何创新是民族進步的灵魂? (1)创新推進社會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進生产关系和社會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感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單元:认识社會与价值选择 第拾一課:寻觅社會的真谛 ※1、社會存在与社會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會存在决定社會意识,社會意识是對社會存在的反应。社會意识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2、理解推進社會运動、变化、发展的两對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經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經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經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會基本矛盾在阶级社會与社會主义社會不一样体現及处理方式 阶级社會:重要通過阶级斗争处理。社會主义社會:只能通過改革处理。 ※4、理解推進社會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點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點:相信群众自已解放自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學习。 群众路线:一切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從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拾二課:实現人生的价值 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种人价值大小的原则 人的价值就在于发明价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责任和奉献,即通過自已的活動满足自已所属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已的需要。评价一种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奉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索并深入体會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對人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對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8、联络社會发展的规律和推進社會历史发展的主体等有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原则 自覺遵照社會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覺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場上。 9、懂得劳動及奉献對人生的意义 发明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動中实現和证明自已的价值,增進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現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0、思索為何强调要在個人与社會的统一中实現人生的价值 社會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們实現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會的“個人奋斗”是不也許的。 11、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实現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動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已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對的价值观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