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填空題
1. 循环水的设计规模(40000m³)。
2. 冷却塔的冷却能力為(5000m³ )。
3. 旁滤采用的是(重力無阀 )過滤器4套。
4. 旁滤的处理量(1600m³)。
5. 循环水進塔温度(43℃)。
6. 出塔温度(33℃)。
7. 循环水供水压力(0.5MPa)回水压力(0.2-0.25MPa)。
8. 循环水PH控制在(8.2-9.2)。
9. 循环水浊度控制在(≤20)NTU。
10. 循环水余氯控制在(0.2-0.5)mg/l。
11. P4201A泵的额定流量(8600)m³/h,P4201A電机的功率(1600)KW/10KV。
12. 循环水目前使用的非氧化性杀菌剂是(异噻唑碄酮)。
13. P4202泵的流量(7300)m³/h,電机的功率(1400)KW/10KV。
14.水泵的重要参数包括(扬程) (流量) 转速(功率)、气蚀余量、效率,容許吸上真空高度和气蚀余量。
14. 水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 越大,水的 (蒸发) 散热效果越好。
15. 我廠循环水泵属于 (單级双吸) 泵。
16. 离心泵的工作靠泵的 (内外压差) 不停地吸入液体。
17. 按照通風形式,凉水塔可分為 (自然通風)和 (机械通風)两种形式。
18. 加(杀菌剂 )的目的是為了杀灭循环水中的菌藻和微生物粘泥。
19. 碳钢在冷却水中的腐蚀是一种(電化學 )過程。
20. 冷却後的水温越(靠近 )當地气温的温標温度,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越好。
21. 水中( 磷酸 )是导致金属化學腐蚀的重要原因。
22. 收水器重要用来回收随自流带出的(雾状小水滴 )。
23. 冷却塔中填料的作用是能增長水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 )。
25.离心泵的种类按泵轴方向分為(卧式泵)、(立式泵)。
26.循环水集水池起储存和(调整水量)的作用.
27.用水冲洗電机,會引起電机(短路)事故。
28.循环水在循环水過程中水量的损失有:(蒸发损失)、(風吹损失)、(排污损失)和(渗漏损失)四部分。
29.在加氯過程中,氯被水中具有的有机物和氨等消耗的部分称為耗氯量,剩余部分称為(余氯量)。
30.凉水塔又称冷却塔,就是在循环水系统中运用直接或间接换热,用来減少循环水 (温度) 的设备。
31.加( 缓蚀剂 )的目的是络合Ca2+,吸附或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保护膜,使金属免遭破壞。
32.為了控制循环水中悬浮物的增長,一般循环水系统均设有(旁滤池 )。
33.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类微生物是( 细菌 )。
34. 接触散热是借助(传导和辐射 )進行传热。
35. 在夏季,循环冷却水重要运用(蒸发)散热。
36. 循环水中轻易結垢的物质是( Ca2+)。
37. 生产水作為循环水的补水,其水质规定PH(7.0-8.5),浊度(≤5NTU)。
38. 工业次氯酸钠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對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39. 循环冷却水缓蚀效果控制范围:碳钢腐蚀率(<0.04mm/a),不锈钢/铜腐蚀率(<0.005mm/a)。
40. 预膜控制指標:總磷:(120mg/l-140mg/l),Ca2+(以CaCO3计)(55-100mg/l),
浊度(<20mg/l)。
41. 敞開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問題:(水垢附著)、(设备腐蚀)、(冷却水中溶解氧引起的電化學腐蚀)、(有害离子引起的腐蚀)、(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微生物的滋生和黏泥)。
42. 天然水中溶解有多种盐类,其中以溶解的(重碳酸盐)最不稳定,轻易分解生成(碳酸盐)。
43. 水垢的控制措施:從冷却水中除去成垢的(钙离子)、(加酸或通CO2气体減少PH值)稳定重碳酸盐、投加(阻垢剂)。
44. 污垢的控制措施:減少(补充水浊度)、做好(循环水冷却水水质处理)、投加(分散剂)、增長(旁滤设备)。
45. 微生物的控制措施:改善(水质)、投加(杀生剂)、采用(過滤)措施。
46. 二氧化氯(杀菌)能力强,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性质(不稳定),并且具有(爆炸)性,故使用時必须在(現場)有关溶液中产生。
47. 假如水中有害离子氯根或成垢离子钙、镁等含量過高,并有产生腐蚀或构造的倾向,则浓缩倍数就不适宜(提得過高),以免增長(腐蚀)或(結垢)。
48. 循环水PH值偏高的原因:(加氯量過多),(PH 仪有误),(酸性工艺物质泄漏入系统中)。
49. 冷却水系统可分為(直接冷却)和(循环冷却)两种方式。
50. 补充水的含盐量和通過浓缩過程的循环水含盐量是不一样的,两者的比值称為(浓缩倍数)。
51. 机械通風型分為(抽風式)和(鼓風式)。
52. 假如水中有油污存在,旁滤池是不合用的,由于油污很快會使過滤介质(堵塞)。
53. 大多数状况下,换热器传热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钙)為主的。
問答題
54. 阻垢剂的三种类型?
答:1、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聚合物把胶体颗粒包围起来,使他們稳定在分散状态,此类药剂称為分散剂。
2、把金属离子变成一种螯合离子或配离子,從而克制了他們和阴离子結合产生沉淀物,此类药剂称為螯合剂或配合剂。
3、运用高分子混凝剂的凝聚架桥作用,是胶体颗粒形成矾花,悬浮在水中。
55. 腐蚀类型?
答:1、全面腐蚀
2、局部腐蚀:应力腐蚀破裂,點蚀,晶间腐蚀,電偶腐蚀,缝隙腐蚀等。
56.设备腐蚀的影响原因?
答:水质、PH值、溶解气体的影响、水温的影响、水流速度的影响 、悬浮固体的影响、微生物的影响
57.循环水中铁含量高有哪些危害?
答:铁离子与样作用生成胶态铁,较稳定,在金属表层上引起凝聚,产生污垢并产生垢下腐蚀,若使用磷系配方水稳剂,则铁离子与磷盐形成磷酸铁,形成粘著性很强的化合物,铁离子結晶也許催化加速钙镁离子的成垢,是铁细菌的营养源。
58.什么是离心泵的气蚀現象?
答:從离心泵工作原理懂得,由叶轮转動产生离心力,使泵入口产生局部真空,假如此時最低压力低于當時温度下被吸入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時,液体開始气化而产生气泡,當气泡被带入叶轮内压力较高区域時,气泡凝結而破裂,由于气泡破裂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速度冲击气泡原有的空间,這种現象称為气蚀現象。
59.离心泵長期空转有什么害处?
答:泵長期空转就是泵内没有输送液体,這样,泵内密封部分,如口环、中间衬套和轴封处等由于间隙小,缺乏润滑而产生摩擦,引起磨损甚至抱轴;對于机械密封,平衡盘等旋转接触面,由于缺乏液体的润滑、冷却,會产生因摩擦发生過热,甚至烧损。
60.哪些原因可以影响浓缩倍数?
蒸发损失、排污水量的大小、循环冷却系统的泄露、和补水量。
61.什么是微生物粘泥?
答:微生物粘泥是活的卫生区群体及其排泄物,此类粘泥一般具有明显滑腻感,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謝過程中分泌的一层粘液状的外壳,微生物粘泥也許是植物,也也許是動物。
62.藻类在水系统中有何危害?
答:在凉水塔配水系统、填料上如有藻类的声場,阻碍了水的分布及通風,減少冷却效果,死亡的藻类将成為粘泥,也許堵塞管道,硅藻是形成硅垢的原因之一,某些固氮能力强的藻类将分解缓蚀剂。
63.微生物是怎样進入冷却水系统的?
答:又补充水带進、由空气中带入、刮風、下雨,小動物及寄生虫类都能将微生物带入系统,合适的条件下,微生物會繁殖。
64.為何說循环水能很好的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的場所?
答:有适合于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温度,許多菌种在30-40℃時生長最佳,有适合的营养物质,如氧、磷、蛋白质、無机盐和有机物等,有充足的阳光及适合于卫生区生長的PH范围。
65.冷却塔使水降温的原理是什么?
答:重要是蒸发散热和接触散热,蒸发散热是指當热水层直接与空气接触,且空气尚未為蒸气饱和時,热水表面将不停散发水蒸气,热水表层的水分子转化為蒸气水分子的過程中,将從热水中吸取热量,到达使热水冷却的效果;接触散热重要是對流传热,即水与空气直接接触,由空气直接带走热量。
66.循环冷却水预膜時的水流速度對预膜效果有何影响?
答:在循环水预膜過程中预膜時水的流速要高某些很好,流速大有助于预膜和水中溶解氧的扩散,故而生成膜,其生成的膜均匀密实,但流速過高,则又能引起冲刷侵蚀,阻碍保护膜的形成,假如流速過低,成膜的速度较慢,而生成的保护膜不均匀。
67.循环水中的污垢是什么?
答:污垢是指除單纯水垢以外的固体物,如泥渣、砂粒、腐蚀产物,微生物粘泥和某些成垢後的集合体。
68.污垢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 污垢的沉积減少了传热效率
⑵ 污垢的积聚會导致局部腐蚀
⑶ 污垢在管内沉积減少了水流截面积,增大了水流阻力
⑷ 增長了停車清洗時间,減少了持续运转周期
⑸ 增長了清洗运行处理费用
69.循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重要分為哪三类?
答:细菌、真菌、藻类。
70.预膜完毕後来為何要立即置换排放?
答:由于在预膜過程中總磷的控制浓度都非常高,规定在较短的時间内形成保护膜,成膜後立即置换排放是由于高浓度的磷酸盐随時间的推移會水解成PO4-3,有也許生成磷酸钙水垢,同步磷酸盐會使微生物繁殖加紧,增長微生物粘泥沉积的危险,因此预膜完毕後要最大程度的补水置换排放。
71.循环水系统预膜過程中有两個关键的原因一定要掌握好為何?
答:(1)是系统化學清洗一定要彻底,使炭钢金属表面一定要洁净,為防止水中的悬浮物再沉积在整個過程中水的浊度必须不不小于20mg/l。
(2)是PH值一定要控制好,PH值過低保护膜不能形成,虽然成膜也也許會被溶解,PH值過高,會使水中形成磷酸钙等析出物沉积在金属表面影响成膜的质量。
72.循环冷却水中有硫化氢會加速几种金属的腐蚀?
答:铜、钢、合金钢。
73.水中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對金属腐蚀有何影响?
答:溶解固体可通過增長水的電导率来强化腐蚀反应,水中溶解固体越多,水的電导率越大,腐蚀的也許性越大。尤其是溶解在水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悬浮固体對金属腐蚀的影响也許是通過其金属的侵蚀和机械磨蚀作用,它們也也許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局部腐蚀電池。
74.藻类對循环冷却水系统有何危害?
答:(1)冷却塔中是藻类生長最理想环境,它們會在塔壁水槽中,配水池中繁殖,通過碳的同化作用,借助阳光使水中的CO2和HCO3-1進行光合作用,并吸取碳作营养而放出氧,藻类的大量繁殖,會使水中溶解氧增長,腐蚀性也伴随增大;
(2)許多藻类在其细胞中产生具有惡臭的油类和环醇类,藻类死亡後成為污泥會产生臭味并使水变色;
(3)藻类繁殖會堵塞孔口,影响配水的均匀性,使塔的冷却效果下降;
(4)引起硅污垢。
75.什么是氧化型和非氧化型杀菌剂?
答:(1)氧化型杀菌剂是指具有以强烈的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的杀菌药剂,一般是一种强氧化剂,對水中微生物的杀生作用很强;
(2)非氧化型杀菌剂是指不以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而是以致毒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来杀死细菌的杀菌剂。
76.什么是缓蚀剂的增效作用?
答:當采用两种以上的药剂构成缓蚀剂時,往往比單用這些药剂的缓蚀效果好且用量少,這种現象叫缓蚀剂的增效作用或协同效应。
77. 沉积物有哪些组分?
答:水垢、污泥、淤泥、黏泥、腐蚀产物。
78. 系统中的沉积物来自哪些方面?
答:来自补充水、空气、化學处理药剂、工艺介质泄漏、系统腐蚀所形成的腐蚀产物。
79. 判断水质的腐蚀或构造倾向有哪些常用措施?
答:以碳酸盐為主的結垢趋势、磷酸钙垢的判断、硫酸钙結垢倾向的判断、硅酸镁結垢倾向的判断。
80.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是什么?
答:晶格畸变、络合增溶、凝聚与分散
81. 微生物生長影响原因?
答:温度、光照强度、PH值、溶解氧与溶解硫化物的含量、無机物、有机物的浓度、循环水的浓缩倍数。
82. 黏泥与污垢的区别?
答:黏泥是由微生物群体及其分泌物所形成的胶黏状物。
污垢的构成包括水垢,黏泥,腐蚀产物,淤泥,悬浮物等。
83. 怎样通過物理观测理解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動向?
答:色、嗅、观测冷却塔黏泥、观测藻类、观测挂片、测定循环水中的黏泥量。
84. 為何要测定非氧化性杀生剂的毒性?
答:非氧化性杀生剂均有一定的毒性,故對微生物有很强的杀生能力,但當加入冷却水系统杀生後,仍具有一定未反应的残存量,尚存一定余毒,這些水排入江河後,會對自然水体导致污染。
85. 选择杀生剂应注意什么?
答:广谱高效、与其他化學药剂和使用条件相容、不危害环境、經济实用、要注意微生物的抗药性
86. 监测换热器的作用?
答:监测系统中冷却器的腐蚀和构造状况。
87. 對冷却水系统应作哪些必要的检测工作?
答:水质分析、挂片、检测换热器、工艺水冷却器的监测、微生物活動的检测、年度大检修期间的综合考察
88. 怎样對的地加药?
答:加药方式、加药地點、药剂的分析与检查
89. 水中溶解氧對腐蚀有什么影响?
答:参与阴极反应,加速腐蚀;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膜,克制腐蚀。
90. 控制金属腐蚀有哪些措施?
答:(1)化學处理法----添加缓蚀剂。
(2)提高运行PH值。
(3)涂料覆盖法。
(4)采用耐腐蚀材料换热器。
(5)電化學保护法——阴极保护法。
91. 水中溶解氧對腐蚀有什么影响?
答:在冷却水中具有较丰富的溶解氧,在一般状况下,水中含氧气6-10ML/L.氧對钢铁的腐蚀有两個相反作用:(1)参与阴极反应,加速腐蚀。
(2)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膜,克制腐蚀。
92. 循环水站的任务?
答:向装置提供水温、水压、水量、水质合格的冷却水.
93. 循环水系统開車前為何要進行化學清洗?
答:為了将系统内的污染物清除,使金属表面光洁活化為预膜打下基础.
94.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作用?
答:可以节省用水量,減少排污水量,防止热污染,提高传热效率和生产效率,減少设备的体积,向循环水投加缓蚀剂可有效控制腐蚀,減少了對热互换设备的材质规定.
95.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的内容?
答:原水的预处理、系统的清洗预膜、处理配方的筛选、腐蚀的控制、結垢的控制、微生物的控制、运行中的浓缩管理。
96. 循环水水质调整环节?
答:1、通過补充水量,排污水量的调整和调整浓缩倍数,進而控制冷却塔运行過程中盐度的变化。
2、通過调整PH值和投加水处理药剂来调整,控制冷却塔运行過程中的水质指標的变化,進而控制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結垢,污泥沉积和微生物繁殖四大問題.
97. 四不開車?
答:開車条件不具有、指挥不在場、流程不清晰、发現問題没有处理不開車。
98. 冷却塔配水系统的作用?
答:把热水均匀地洒在整個淋水面上,分散的越细越均匀越好,到达更好的冷却效果。
99. 為何要设旁滤?
答:水在循环過程中會不停蒸发及与空气充足接触中,水中的杂质随之增長,浓缩,單靠排污是不够的,因此设旁滤将水中的悬浮物過滤除去。
100. 循环冷却水中常生成什么垢?
答: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锌、硫酸钙、硅酸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