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互动反馈系统IRS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传播学》为例
分类号 密级
U D C编号 10736
硕士 学位论文
互动反 馈系统(IRS )在课堂 教学中
的应用 研究
?? 以《教 育传播学 》为例
硕 士 研 究 生:杨冠英指 导 教 师:王卫 军副教授
专 业 名 称: 教育 技术学
研 究 方 向: 信息 技 术与教育
二 ○一三 年 六 月
硕士学位 论文
M.D. Thesis
互动反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以《教育传播学》为例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ke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 instance杨冠英
Yang Guanying
西北师 范大学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二 ○ 一 三年 六 月
June, 2013
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姓 名 学号专业名称 答辩日期 E-mail通信地址 邮编 :
备注: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第 1 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 及问题的提出 1
1.1.1 课程改 革的迫切需求1
1.1.2 学习环 境的巨大变革. 2
1.1.3 传统课 堂教学信息反馈存在的问题. 3
1.2 研究目的 和意义6
1.2.1 研究目 的 6
1.2.2 研究意 义 7
1.3 相关研究 综述 8
1.3.1 互动反 馈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 8
1.3.2 互动反 馈系统的教学实践研究. 10
1.4 研究思路 与方法 11
1.4.1 研究思 路. 11
1.4.2 研究方 法. 12
第 2 章 互动反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13
2.1 相关概念 界定13
2.1.1 互动反 馈技术13
2.1.2 1 ∶1 数 字学习13
2.1.3 互动反 馈教学14
2.2 关于互动 反馈系统(IRS ). 14
2.2.1 IRS 的 内涵. 14
2.2.2 IRS 的 技术特性15
2.2.3 IRS 的 教学功能16
2.3 理论基础. 18
2.3.1 反馈理 念18
2.3.2 互动理 念. 18
2.3.3 教育传 播理论 19
第 3 章 互动反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
3.1 研究设计. 20
3.1.1 研究目 的20
3.1.2 活动设 计20
3.1.3 资源设 计22
3.2 组织实施. 25
3.2.1 活动组 织25
3.2.2 活动实 施26
3.2.3 活动总 结反思 33
3.3 调查结果 33
3.3.1 学习能 力的发展33
3.3.2 学习方 式的变化39
3.3.3 学习态 度的转变42
3.4 小结 47
第 4 章 互动反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8
4.1 IRS 的使用策略. 48
4.1.1 IRS 的 阶段使用策略. 48
4.1.2 信息反 馈优化策略. 49
4.2 IRS 的问题设计策略51
4.2.1 “激发 兴趣、主动参与 ”的问题设计 52
4.2.2 “反馈 测验、评价调控 ”的问题设计 53
4.2.3 “思维 引导、构建新知 ”的问题设计 54
4.3 IRS 的教学操作策略55
4.3.1 对于高 通过率问题,开展课堂对话 55
4.3.2 对于中 通过率问题,开展课堂辩论 56
4.3.3 对于低 通过率问题,进行分步引导 57
4.4 IRS 的教学评价策略57
4.4.1 利用 IRS 测验,开展形成性评价. 58
4.4.2 利用反 馈数据,生成形成性评价. 58
第 5 章 总结 与展望 60
5.1 研究认识. 60
5.2 研究不足 与进一步研究方向61
5.2.1 IRS 教 学应用方面. 61
5.2.2 IRS 系 统自身技术与功能方面 62
参考文献..IV
附录VI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VIII
后记.IX
图 目录
图 1-1 CATAALYST 的理 论模型 8
图 1-2 互动反 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路及流程图12
图 2-1 IRS 基 本体系结构. 15
图 3-1 IRS 课 堂教学应用实践的活动设计结构图 21
图 3-2 必答 题中的单选题23
图 3-3 必答 题中的多选题23
图 3-4 抢答 题开始界面 24
图 3-5 抢权 活动开始界面25
图 3-6 必答题 题干和选项 27
图 3-7 学生利 用遥控器回答问题 27
图 3-8 超过答 题规定时间显示 “pause ”28
图 3-9 IRS 统 计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28
图 3-10 抢答 提示画面 29
图 3-11 抢 答 成功后的提示画面29
图 3-12 抢权 提示画面30
图 3-13 抢权 成 功后的提示画面. 30
图 3-14 选择 活动模式31
图 3-15 淘汰 赛开始提示画面32
图 3-16 淘汰 学生的编号在屏幕下方消失. 32
图 3-17 恢复 被淘汰学生作答权的提示画面 32
图 3-18 被淘 汰学生的作答权已恢复33
图 3-19 学生 在 IRS 课堂中的学习注意力 34
图 3-20 学生 在 IRS 课堂中的学习理解力 35
图 3-21 学生 在 IRS 课堂中的学习记忆力 36
图 3-22 学生 在 IRS 课堂中的学习反思力 37
图 3-23 学生 对 IRS 课堂中探究学习的认识39
图 3-24 学生 对 IRS 课堂中自主学习的认识40
图 3-25 学生 对 IRS 课堂中协作学习的认识41
图 3-26 学生 对利用 IRS 开展教学的态度 42
图 3-27 利用 IRS 开展教学后对《教育传播学》的兴趣 43
图 3-28 学生 使用 IRS 开展教学的心理感受44
图 3-29 学生 对于 IRS 使用方式的认识. 45
图 4-1 学生 答题各选项统计图 49
图 4-2 “激发 兴趣、主动参与 ”的问题 52
图 4-3 “反馈 测验、评价调控 ”的问题 53
图 4-4 预设 的 IRS 问题 54
图 4-5 补充 选项及统计结果. 54
图 4-6 “教育 传播环境 ”的相关测试题及统计结果55
图 4-7 “教育 传播符号 ”的相关测试题及统计结果56
图 4-8 “教育 传播效果 ”的相关测试题及统计结果57
图 4-9 2010 级教育技术学 1 班的活 动成绩统计报表. 58
图 4-10 “个 人成绩追踪表 ”截图. 59
图 4-11 个 人 历次成绩统计折线图. 59
表目录
表 1-1 互动反 馈技术与认知学习结构模型9
表 1-2 本研究 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用途 12
表 3-1 IRS 的 教学应用为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20
表 3-2 “教育 传播 效果”单元的内容分析. 22
表 3-3 平时 课堂与 IRS 课堂观察表. 39
表 3-4 学生 的课堂表现 46
表 4-1 互动 反馈技术对传统课堂中信息反馈的优化. 50
摘 要
本研究以 互 动反馈系 统 (IRS ) 的 课堂教学 应 用为主要 研 究对象, 以 理论 指
导实践、 实践完善理论的方式开展研究。 通过了解课程改革和学习环境的发展变
化, 以及信息反馈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探讨将 IRS 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通
过梳理 IRS 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现状,明确 IRS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的价值取向。 在理论 研究基础上, 开展 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活动, 对活
动进行设计、 组织实施、 调查结果 分析, 真切体会 IRS 为课堂教学带来的高效性、
便捷性、 实用性 。 通过 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信息反
馈存在的问题, 从设计、 使用、 教学操作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 IRS 在课堂 教
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理论指导下的 IRS 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不但为教学带来了高效性 、 便捷性、
实用性, 而且成功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 式的变
化。 在有效应用的基础上, 本研究 对 IRS 的教学应用获得了一些基本认识 和观点:
1. 本研究认为互动反馈技术 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具有优化作用,在
IRS 的使用策略中,针对传统课堂中的三种信息反馈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与小测验、分组讨论) ,着重提出信息反馈优化策略。
2. 本研究从教学的三个层面,也按照测验的功能, 提出 “激发兴趣、主动
参与” 问题设计策略、 “ 反馈测验、 评价调控 ” 问题设计策略、 “ 思维引导、 构建
新知”问题设计策略。
3. 本研究将反馈统计结果分为高通过率 (正确率80% ) 、 中通过率 (30%
正确率80% ) 和低通 过率 (正确率30% ) 三类, 分别开展课堂对话、 课堂辩论
和分步引导的措施解决差异信息。
4. 相对 于 其他 课堂 教 学工具软 件 ,IRS 能 够 更加全面 准 确地开展 形 成性 评
价。IRS 能够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IRS 测验, 开展形成性评价 ; 能够利用系统
收集的反馈数据,生成形成性评价。
总之, 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是教育先进性与技术先进性不断
促进和融合的过程, 不但促使教学从单向的知识传输, 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
交互教学转变, 也深化了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
学手段, 使教学更具科学性, 也全面体现并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中的教与学更具成效。
关键词: 互 动反馈系统;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互动;应用策略
I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Feedback System I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dopts the method of ideas guide
practice, practice correct theori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Through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classroom
teaching,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IRS to classroom teaching; By
combing the IRS related theories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eaching practice,
clea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IRS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carry out the IRS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to
design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activities,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experience the efficiency, convenience and practicability which are brought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y IRS. By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I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four aspects the IRS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design, use, teaching action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Under this theory instruction, the IRS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has brought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convenience, practicalit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 successfully.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we
have get know some basic knowledge and ideas about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the
IRS gained:
First,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information feedback has optimization effect by
interactive feedback technology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IRS
using the strategy, countering three kinds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m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cluding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lassroom practice and quizzes,
discussion groups , emphatically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feedbackSecond, this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st
function, put forward "stimulating interests, actively participation" problems in the
IIdesign strategy, design of "feedback test 、assessment regulation" strategy, "thinking
guidance, build new knowledge" design strategyThird, the feedback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divided into high pass rate
accuracy 80% accuracy, pass rate 30% accuracy 80% and low pass
rate accuracy 30% 。Respectively to carry out the classroom dialogue, class debate
and step by step guidance to solve the difference of informationFourth, relative to other teaching tools, the IRS are able to carry out formative
evaluatio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ly. The IRS can use the IRS test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carry out 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use the system to
collect the feedback data, generate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In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R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the syncretism
of education advancement and technical advancement. It not only gradually facilitates
instruction’ transition, from one-way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o the instruction of
pluralistic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but also deepen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ers, makes the instruction more scientific, but also fully
embodies and practices the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mproves the students’ positivity and initiative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m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re productiveKeywords: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Interac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III第1 章 引言
1.1 研 究背 景 及问 题 的提 出
1.1.1 课 程 改 革 的 迫 切 需 求
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而且以迅
猛的速度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 在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思维
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既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 也是为教育发展和改革创造的机遇。
2010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①
(2010-2020 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 ) 。制定了“ 优先发展、育人为
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 的工作方针; 确定了 “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的战略目标; 明确了 “坚持
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的战略主题; 提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 革
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 实现 “到 2020 年,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 类
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为此,
必须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 教
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 自主 学习, 增强 运
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 。
《教育规划纲要》 从教育的各个层面描绘了 2010 至 202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
宏伟蓝图, 它的颁布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它不仅要求信
息技术与教育要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 而且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习者身心发展
规律, 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
上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从教育发展的层面来讲,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
普及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更加注重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
更加完善, 正积极构 建数字化校园; 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更加多样, 网络学院已初
具规模。 从教育改革的视角来看, 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与学方式、 教学中的师 生
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那么如何能够使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使信
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做到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真正公
平?
我国和世界教育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校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解与
支持, 没有教师积极而有创造性的工作, 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教育改革如①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07
1果不能深入课堂,是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的。 “钟启泉曾经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
②
环节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 教学。 ” 教育改革的推进必须回归
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自 颁布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 使 课
程改革逐步从理念层面深入到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师生课堂交互中。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与学习者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重视学习者课堂反馈, 引导学习者质疑 、
调查、 探究,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促进学习者在教师 指
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 回 归
课堂教学, 将研究重点放到课堂教学中, 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也
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1.2 学 习 环 境 的 巨大 变革
从古至今, 很多思想家、 教育家对环境与教育、 学习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
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如中国的“孟母三迁” 、荀况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墨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
变”等,充分肯定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作用于人的
③
感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
④
的学习环境中的” 。 “ 从广义上讲, 学习环境是与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 它包含
的要素可以从两方面来讲,抽象的有学习观念、学习理论等,具体的包括信息、
⑤
媒体、模式及人的因素(社会、教师、学习伙伴)等” ,强调利用各种学习理
论、学习工具等资源,制定各种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学习环境是随着教与学活动的发生而出现的, “从最初的大自然山林作为学
⑥
习场所,到后来的庠序、私塾、书院等私学以及太学、国子监等官学” 。夸美
纽斯提出 “班级授课制” 后, 学习环境便具有了现代意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互联网、超文本与超媒体、
网络课程、 教学专题网站等数字技术 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 近几年, “ 数字城市” 、
“数字校园” 、 “数字地球” 的概念相继被提出, 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数字化生存的
环境。 数字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但 “众② 钟启泉 .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 . 教 育研究,2007,(6):31
③ 李秉德 .教学论[M] .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1
④ 陈晓慧,李馨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J] . 中国电化教育,2003,(4):13
⑤ 王清,黄国华 .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建构[J] .中国远程教育,2001, (4) :50
⑥ 黄荣怀, 杨俊锋, 胡永斌. 从 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 . 开放教 育研
究,2012,(1):75
2多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对于追求知识传递的传统并没有改变,
只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数字化, 仍然要求学习者尽可能被动地接受和积累, 这只
⑦
能达到培养学习者‘回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认知目标” 。
现有 数字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出现了由 “人灌” 变成 “电灌” 的现象, 很
难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当今学习者的思维模式、 能力倾 向、 学习
风格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他们作为 “数字土著” 的新一代, 对学习环境提出 了
新的诉求。随着美国 IBM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理
念,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新发展, 为学习环境理念
⑧
和实践的变革创造了可能。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 , “是
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 识别学习者特征、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
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 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
⑨
间” 。
智慧学习环境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智慧学习环境中, 系统能够
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智能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图形化呈现分析结果; 还
能提供 1 对 1 的辅导功能和便捷的即时交互工具, 使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和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指导等。 随着学习环境的发展和变革, 新技术、 新方法
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数字学习环境发展到智慧学习环境, 更需要技术支持学
习, 不但优化课堂教学, 而且与家庭学习和社会学习有机融合, 真正实现 “无 缝
学习” (Seamless Learning )的理念。
1.1.3 传统 课 堂 教 学 信 息 反 馈 存 在 的 问 题
“反馈(feedback )是 来自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本意是指 控制系
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⑩
起到控制作用。 ” 在传播过程中, 信息反馈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将传播的信
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传者, 同时获得信息反馈的过程。 通过反馈, 可以不断地矫正
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信息反馈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让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应的反馈信息, 以检验教学的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实施⑦ 黄荣怀, 杨俊锋, 胡永斌. 从 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 . 开放教 育研
究,2012,(1):76
⑧ 张永和,肖广德 , 胡 永 斌 , 黄 荣 怀 . 智 慧 学 习 环 境 中 的 学 习 情 景 识 别 ?? 让 学 习 环 境 有 效 服 务 学 习 者
[J] . 开放教育 研究,2012,(1):85
⑨ 黄荣怀, 杨俊锋, 胡永斌. 从 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 . 开放教 育研
究,2012,(1):76
⑩ 吉乐. 英语写作反馈模式的效能评估研究[D] .上海外国 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3
3策略; 它也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老师反馈的信息, 检查自身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 极性乃至创造性。
而传统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和行为动作来传授知识, 在这种教师主导地位显
然突出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收和反应。 目前, 传统课堂中存在的反馈
形式(主要 有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或小测试、分组讨论) ,在 反馈对象、反馈过
程和反馈效果三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1. 对 “ 课堂 提 问 ” 的问 题 分 析
提问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获得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一般分为两
种 形 式 :提问 一 个 或几个 学 生 ;提问 全 部 同学( 齐 答 ) 。提 问 能 够引起 多 数 学 生
的注意, 也能够快速得到被提问者的反馈信息并给予肯定或解析, 深化学习者对
问题的认知和 理解,因此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方便的互动反馈形式。
反馈对象: 对于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 踊跃回答问题的多数都是
比较积极的几个学生, 那么一节课上总有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问题 回答;对
于面向全班要求学生齐答的提问,虽然能够照顾到所有同学,但准确性不高。
反馈过程: 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 反馈信息是比较准确的, 教师
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而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 在要求学生齐答的
情况下, 教师一般得不到具体反馈信息, 只是对某个简单问题或意见的响应, 例
如教师: “这个问题明白了吗?”学生一般齐答: “明白啦! ”但实际情况中,可
能有很多同学还不明白,只是人云亦云。
反馈效果: 课堂提问使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但面向一个或几
个学生的课堂提问, 反馈信息准确但不全面, 具有片面性, 有可能会为了一个学
生出现的问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 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 覆盖面广, 但反
馈信息较模糊,可信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 传统课堂中被教师一直沿用的 “提问” 存在优点, 但随着 学习 环
境乃至课堂教学的变革, 其缺点也逐渐被很多教学与学生发觉, 它不能在面向所
有学生、 让所有学生参与互动的同时, 准确获得全体学生的反馈信息, 达到互动
的目的。
2. 对 “ 课堂 练 习 或 小测 试 ” 的 问题 分 析
通过课堂练习与小测验获得学生反馈信息也是教师较为常用的方法, 练习或
测验的题可以是课本上或呈现在 PPT 中,也可以是纸质试卷的形式。从内容来
看, 概括教学重点, 精练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 从形式来看, 操
4作简单, 方便易行。 如果题量适当且时间允许, 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那么 教
师也可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或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反馈对象: 课堂练习与小测验面向所有学生 , 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反馈过程: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或小测验, 只是完成了信息反馈的第一步, 教
师 需 要 统 计 学 生 的 练 习 或 测 验 结 果 , 才 能 真 正 了 解 学 生 对 知 识 点 的 理 解 掌 握 情
况, 这是这种形式给予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大难点, 因为在一节课中教师需要
讲授知识,开展测验,统计信息,针对信息做出反馈,这需要合理的时间分配,
但如果是教学任务较繁多的情况,这种形式很难实现。
反馈效果: 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但其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不能及时对反馈结
果进行统计, 教师不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那么教师也就不能及时针对具
体信息做出反馈。
综上所述, 传统课堂中的课堂练习与小测验, 针对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巩
固知识、 加深理解, 也能够达到使全体学 生参与的目的, 但比起课堂提问, 它 占
用了课堂较多的时间, 而且也需要教师统计分析后, 给予学生答案解析, 使得教
师不能即时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出反馈,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3. 对 “ 分组 讨 论 ” 的问 题 分 析
分组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它还能够提
高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锻炼学生
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有很多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让学
生 针 对 某个问 题 分 组讨论 ( 认 知冲突 ) , 最后派 代 表 发表对 此 问 题的看 法 和 意 见
(冲突化解后的共同认知) 。
反馈对象: 分组讨论是按照某方法或标准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同质或异质小
组开展讨论, 因此该讨论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
反馈过程: 分组讨论所收集的是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后的共同认知。 经过讨
论, 小组代表能够及时将最终意见和看法反馈给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
解程度,给予 即时的分析和补充。
反馈效果: 分组讨论需要一定的课堂时间, 而课堂时间有限, 分组讨论次数
也不宜过多, 因此其覆盖的知识内容不全面。 同时, 分组讨论是否达到了讨论目
的,即经过讨论,各个学生之间是否达成一致意见,教师也很难判断。
综上所述, 利用分组讨论 获得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经过讨论能够全面地将信
息给予反馈, 但传统课堂中如何保证分组讨论的效率和成效, 即如何分组, 才能
5使对某问题具有不同认知的学生一起讨论, 达到讨论的目的; 同时, 教师如何判
断学生的反馈信息是经过有效讨论之后的共同认知。 因此, 确保分组讨论的成效,
全面准确获得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传统课堂中实施存在一
定的困难。
另外, 察言观色也可以用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虽然没有与学生展开
互动, 但通过观察学生的说话和学生听课的表情, 也能够把握学生的知识理解和
掌握程度。 然而,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 获得的学生反馈信息也是带有猜测成
分的,无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传统课堂中, 无论是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或小测试、 分组讨论, 甚至是 察
言观色的方式, 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学生反馈信息, 部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情况,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技术逐步走入课堂, 各种高新科技产品和工
具在课堂中的应用, 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信息反馈的片面性、 滞后性等不易实现的
难题。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信息反馈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笔者在此引入互动反馈
技术,提出“互动反馈系统(IRS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命题,以期
根据教学实践活动, 探索出利用 互动反馈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提出利
用互动反馈系统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