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一)
(管理中心机,联网器,室外主机,楼道电磁锁及楼道出门按钮的安装与调试)
长兴职教中心 夏青青 贺胜龙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吕景权老师主编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第三篇项目实战THBAES楼宇智能化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中的任务一里的子任务三:可视对讲门禁与室内安防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因为是一课时内容,所以我又节选了子任务三中的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的一部分。它是楼宇智能化子系统中基础的部分,是构建五道安防线的第四道安全防线,为后面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论上已经认识了楼宇智能化系统六大模块及其功能,熟悉了元器件的接线端子及质量检测方法;操作上具备了一定的安装及接线工艺水平;且因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叙述管理中心机与室外主机之间实现的系统功能。
(2)、能够按照工艺要求,根据任务书进行管理中心机,联网器,室外主机,楼道电磁锁及楼道出门按钮的安装、接线与调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让学生步步为营。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竞赛练习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任务带领下来动手实践、从而获取知识,体验快乐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助,感悟团队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预习、倾听、发言、质疑等习惯。
(2)、通过7S管理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管理中心机,联网器,室外主机,楼道电磁锁及楼道出门按钮的安装及接线
【教学难点】:管理中心机,联网器,室外主机,楼道电磁锁及楼道出门按钮的调试
【教学时间】:45分钟(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项目所需的知识内容及实训时所用的工具及仪表等;课前完成任务书的自学探究。
(2)、教师准备项目所需的工具材料。
(3)、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创设
导入
新课
(3min)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小王很健忘,经常出门忘带钥匙,以前小区没有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的时候只能找开锁公司;现在只要通过室外主机呼叫保安就能开门,甚至可以用密码或刷卡开门,方便、快捷又经济。
2、教师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也来完成一个可视对讲门禁系统,感受一下系统带来的方便,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呢?
1、观看多媒体展示,倾听
2、倾听,思考。
1、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任务
引领
探究
新知
(35min)
任务一:器件的安装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安装任务。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安装工艺要求。
(安装任务及工艺要求见附件任务书)
任务二:系统的接线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接线任务。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接线工艺要求。
(接线任务及工艺要求见附件任务书)
任务三:系统的调试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参数设置要求。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实现的功能要求。
(调试任务及实现功能要求见附件任务书)
注: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完成三个任务,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2、学生操作期间,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及时引导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并选出优秀组。
3、强调学生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7S管理要求进行,安全规范操作。
学生仔细观看、思考、讨论、小组合作依据工艺要求安装元器件。
学生仔细观看、思考、讨论、小组合作依据工艺要求进行系统的接线。
学生仔细观看、思考、讨论、小组合作依据参数调试要求进行系统的调试。
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
(1)、通过任务驱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让学生步步为营。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任务带领下来动手实践、从而获取知识,体验快乐的学习。
(3)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更快更好完成任务。
成果
展示
评价
自我
(5min)
1、组织优秀组进行展示
2、组织讨论存在的问题,解决改进的方法,并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
注:PPT展示评价量化考核表
展示、回答、讨论、归纳、评价
(1)、通过自我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并让他们体会通过自身努力收获成功的喜悦。
(2)、通过自查互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也能清醒认识自身存在不足。
知识
总结
布置
作业
(2min)
1、教师提出问题:“本节课你是否也感觉到了可视对讲系统的便利?你们在操作过程中觉得哪块特别需要注意的?”——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操作注意点。
2、布置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巩固延伸,从而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
(作业见任务书)
回顾
总结
讨论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如何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再则通过作业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点,并有所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