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急知识应急救援体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5701 上传时间:2025-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知识应急救援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应急知识应急救援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是指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及其互相关系的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国情、各地情况、公司情况为依据,以专项公共资源的配置、整合为手段,以社会力量为依托,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为目的,坚持常抓不懈、稳步推动。       一、应急救援体系概述       (一)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应急救援装备缺少、救援人员素质不高、力量薄弱、应急救援资源分散割据、布局不合理、协调联动性差、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完善等已经成为影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当前安全生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建立功能齐全、协调有序、反映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促进安全生产。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需要。       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营状态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的完整性,关系到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迅速、高效实行应急救援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必要条件,为此,必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威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还也许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假如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协调应急资源,高效、迅速地做出应急响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则将大幅度减少突发事件也许产生的负面后果。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有助于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通过预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公司加强隐患排查、事故防止和风险监测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的思绪和办法。       (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原则       (三)应急救援体系结构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总目的是控制事态发展,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安全生产。应建设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实行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救援体系由组织体系、运营机制、保障体系、法规体系四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之一,由应急救援领导决策层、管理协调指挥层、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2)应急救援运营机制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保障,应明确并规范应急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完毕抢救受伤人员、抢修设备、控制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3)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正常运转的保障,重要涉及应急预案保障、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资金保障、通讯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治安保障、培训和演练保障。       (4)应急救援法规体系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是公司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依据。       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应设计为动态联动组织,通过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领导决策层、管理与指挥协调层、应急救援队伍有机结合的应急救援组织网络。网络式组织以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作为任务的结合点,常态下公司及各联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测与控制,非常态下迅速采用应急响应行动。       (一)领导决策层       (二)管理与指挥协调层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需建立管理与指挥协调机构,并指定管理与指挥协调机构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其成员,明确相应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       1.总指挥职责       2.副总指挥职责       3.成员职责       管理与指挥协调机构的成员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相关部门按功能划分一般涉及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负责信息与内部协调的部门、负责安全保卫的部门、负责生产技术的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的部门、负责能源动力供应的部门、负责物资供应的部门、负责计划财务的部门、负责宣传的部门、负责运送及后勤保障的部门、公司医疗机构、工会等。       (三)应急救援队伍       (1)公司应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对所属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战技能。       (2)设立应急专家组,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征询工作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3)为了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公司可以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三、应急救援运营机制       涉及应急救援的运营机制众多,重要涉及: 四、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应急救援保障重要涉及:       (一)应急预案保障       公司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编制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上下衔接,并与本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互相衔接。       应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及时修订预案内容,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公司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并记录本公司物资与装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数据,建立台账,上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应急物资与装备管理、调用制度,加强平常维护管理,定期调整、更新储备物资与装备,保证应急情况下的快速投入使用。       1.通讯设备       通讯设备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信息传送手段,通过有线、无线广播和电视台等媒介可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以便应急救援组织及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采用的通讯设备涉及移动电话网设备、集群通信网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指挥调度台、海事卫星电话、手机、广播器材、广播车、扩音器、电视转播车、电话机等。       2.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涉及两大类,一类属于运载型交通工具,另一类属于交通疏通工具。运载型交通工具涉及救护车、救生直升机、救生船、运送机、运送车、载重汽车、拖拉机、火车、舰艇、气垫船等用于救援的运载工具,用于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设备的运送。交通疏通工具涉及舟桥、浮桥、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平土机、压路机、汽车塔吊、轮胎式吊车、履带式吊车、叉车、牵引车、拖车、拖船等,用于保证交通运送线的畅通。       3.照明装置       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情况较为复杂,需配备必要的照明工具,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照明装置的种类较多,在配备照明工具时,除了应考虑照明的亮度外,还应根据突发事件现场的特点进行选择,如易燃易爆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所用的电筒应选择防爆型电筒。       4.消防设备       消防设备涉及水罐车、消防车、消火栓、消防水池、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等。根据公司的规模,应设立必要的消火栓和消防水池。       5.个人防护物品       个人防护用品涉及空气呼吸器、隔热服、消化服、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靴)、防护服、防护面罩、呼吸保护装置等。       6.医疗物资与装备       医疗物资与装备涉及救护车、担架、防护口罩、氧气瓶(枕)、三通吸氧管、氧气呼吸器、外固定夹板、绷带、纱布、手电筒、止血带、缝线、剪刀、体温表、听诊器、简易呼吸球囊、氧气面罩等。       7.重型设备       装载机、车载升降台、翻卸车、推土机、起重机、叉车、破拆设备、开孔器、挖掘机、大型抢修机械等重型设备可以帮助应急人员完毕使用人工或是简易的设备不也许完毕的任务,许多重型设备只能由通过特殊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8.电力供应设备       应根据需要配备应急发电设备、应急电源车、备用变压器、快速组塔装置、电缆对接分派箱、抢修车辆等。       (三)资金保障       公司应将应急救援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建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       应明确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的数量、使用范围及监督管理措施,保证应急救援行动能顺利开展。       (四)通讯保障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通讯器材是不可缺少的应急资源。它不仅是报警的一种方式,并且是应急指挥部对现场进行指挥作战的协调手段,是保证各应急响应人员和部门之间高效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要保证通讯资源充足、信号良好,保证通讯和信息的畅通,公司要加强局域网络专线的维护和管理,加强与对外通信管理部门的联系。       应急救援行动中,通讯的内容重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内部的通信联络       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流畅性,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内部事故报告通讯无阻。       (2)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的通信联络       保证公司能及时将突发事件情况报告给上级,能及时、准确地接受并贯彻上级关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示。假如突发事件的严重限度超过了公司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需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增援。       (3)向公众、媒体通报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及相关的应急救援信息       为了避免公众因不知情而产生的恐慌和猜疑,防止媒体误报道,公司应向公众、媒体告知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并向公众说明需要采用的防护和防止措施。       (五)技术保障       鼓励公司相应急技术的开发,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平台,不断推出新的应用系统。       通过自建、联合、委托等方式,建立强有力的应急技术保障队伍,完毕突发事件应急设备、设施的技术管理和维护。       (六)医疗保障       公司应组建医疗机构或与本地医疗部门签订协议,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医务人员和医疗救治药物、设备设施等能迅速就位。       救援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等。在现场进行简朴救治后,如有需要,应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七)治安保障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也许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特别是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恐慌,并且也会引起公司周边群众的恐慌,现场除了应急救援人员以外,还也许会涌入很多其别人群,如新闻记者、受难人家属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事故区域依法采用有效的管制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合及重要物资和装备的安全保卫,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严禁与应急救援无关人员进入突发事件现场,维护突发事件现场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八)培训与演练保障       公司应健全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格局。       优化培训、演练资源,完善培训、演练方案,将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与应急处置技术纳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提高公司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