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1701 上传时间:2025-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xxx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效实行行政管理,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指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职权,合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献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是指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滥用职权、超越职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献的行为。     第四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五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有过错的,依照本制度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应当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处罚与过错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失职行为; (二)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过法定种类、幅度实行行政处罚的行为; (三)违反法定程序规定实行行政处罚的行为;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行政检查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五)对罚没款、罚没物品违法予以解决的行为; (六)运用职务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别人财物,情节轻微的行为; (七)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承担     (一)因执法人员个人过错的,由该执法人员承担重要责任;     (二)行政执法意见经单位各级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有过错的,由各级负责人和直接承办的执法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因执法人员故意隐匿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而导致错误批准的,应由执法人员承担重要责任;     (三)行政执法意见经会签并报局领导批准后有过错的,应由直接承办的执法人员及其会签经办人员、以及签字批准的局领导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但提出对的意见而未被采纳的直接承办的执法人员、会签经办人员不承担责任;     (四) 经集体讨论后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主持会议的部门负责人承担重要责任,其别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提出不批准见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五) 根据单位负责人的行政指令执法有过错的,应由该负责人承担重要责任,直接承办的执法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直接承办的执法人员提出反对意见的,该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六)违反规定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行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指派人承担责任。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制度不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导致执法过错的;     (二)因执行上级机关命令、决定或者因上级机关干预而导致执法过错的;     第十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承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     (一)积极消除或者减轻过错的;     (二)积极配合查处工作的;     (三)因过失导致过错且情节、后果显著轻微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承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隐瞒事实真相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的;     (三)运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     (四)过错发生后,隐瞒或者不采用有效措施致使损害扩大的;     (五)妨碍案件查处工作的;     (六)同时犯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两种以上过错行为的;     (七)在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根据本制度应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     (八)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没有规定的,根据事实和情节,分别按照下列规定追究:     (一)谈话、告诫;     (二)责令检查、改正;     (三)酌情扣发年终绩效奖金;     (四)依法追偿所有或部分补偿费用;     (五)内部通报批评;     (六)调整执法岗位;     (七)给予行政处分;     (八)停职检查;     (九)按照《公务员法》及《行政监察法》进行解决。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由监察部门移送司法机关解决。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提起 :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监察部门提出申请;     (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应当向监察部门、人事部门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建议;     (三)监察部门、人事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决定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四)法制部门在检查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发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提出初步意见,并向监察部门、人事部门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建议。     (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督检查部门开展平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执法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有过错的,提出初步解决建议,酌情转交监察部门、人事部门。     (六)行政诉讼败诉或被提起行政复议后,法制部门应对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的案由进行调查,如发现执法机构及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确有过错的,法制部门应提出初步解决建议,酌情转交监察部门、人事部门。     第十五条 监察部门、人事部门收到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申请或者建议后,应当在1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受理。     第十六条 监察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90日内会同人事部门依法做出解决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解决决定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过错负责人对解决决定不服的, 在接到解决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申请复查,人事部门、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查决定。     申请人对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的复查决定仍然不服的,依据《公务员法》,向有关机关申诉。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xxx年x月x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xxx县xxx局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