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显微镜的学习是本章内容的重点,让学生纯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后面观测、结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奠定基础。b5E2RGbCAP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初步了解生命世界以及探索生命的方法后,进入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的学习,学生初次进实验室,所以课前要分好小组,讲清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惜实验物品等加强组织纪律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p1EanqFDPw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①了解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②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DXDiTa9E3d
2.能力目的:提高学生观测、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②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爱好,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以致用的科学观测能力。RTCrpUDGiT
[教学重点] 结识显微镜的结构,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规范化的操作使用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条件将教材34页图3-2以及35页操作环节⑴—⑸制成幻灯片或者flash;条件不具有可以用挂图。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台显微镜,两块载玻片和写有“上”或者“b”字的盖玻片两张。5PCzVD7HxA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flash春天的景色配上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唱“祖国的春天”等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生物?它们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性?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图3-1和教材相应的文字。
3、同学们观测图3-1后了解了什么?
引导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唱起欢乐的歌曲,联想到我们的祖国多美好,大自然丰富多彩;人、花、鸟、鱼、动物、树、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具有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性。
2、学生结识后回答:地球上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结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科学研究表白,这些生物的细胞形形色色,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衣藻,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4、同学们肉眼看见过细胞吗?怎么观测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
4、没有见过细胞是什么样的,只能用显微镜观测。
出示:
本节课的的学习目的:
1.说出普通光学显微镜重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3.尝试使用低倍镜观测生物玻片标本。
二、展示、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一方面请同学介绍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小资料。
2、今天我们先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请同学们根据结构的作用推测一下哪些是机械部分?
4、哪些是光学部分?重要作用是什么?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达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5、同学们注意观测然后指出各结构部分名称和作用:(幻灯表现或者挂图)
6、实物观测熟悉,特别提醒粗、细准焦螺旋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1、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明确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2、学生看34页图3-2辨认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其作用。
3、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载物台、镜柱、镜座,它们重要是起稳定支持镜身、调节物像的作用。
4、目镜、高低倍物镜、反光镜,它们的重要作用是放大物像,让我们的肉眼能看清很小的物体。
5、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回答。
6、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准焦螺旋顺时针方向(向外)转动,镜筒下降;准焦螺旋逆时针方向(向内)转动,镜筒上升。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最佳用Flash演示环节)
1、 取镜安放
注意:①握臂 ② 托座 ③ 放目镜和装物镜。
2、对光
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测(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1)为什么有的同学从目镜内看不到明亮的视野?
(2)比较反光镜两面视野亮度的变化,能不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
(3)转动遮光器上大小不同光圈,比较视野亮度有没有变化?
3、放置玻片标本
在玻片的一面写好“上”字,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中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夹住。
1. 观测
(1)让学生读教材第一段操作,再做演示,然后由学生练习;
(2)读第二段,找物像,对学生操作指导;
(3)尝试移动玻片的位置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
2. 收放
读教材操作环节,演示一遍;
问:镜头怎么清洁?能不能用纱布同时擦拭?
读教材注意事项强调说明。
1、 学生跟着做一次。
2、目镜→低倍物镜→通光孔→最大光圈→反光镜光线聚焦到镜筒,左眼从目镜里才干看见成白色。
(1)假如目镜、物镜、光圈以及通光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光线被挡住视野肯定不会明亮;
(2)反光镜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凹面,起反光和聚光作用,能调节;
(3)也许实验室里光圈大视野中要明亮一些。
3、学生读书后看老师演示或看投影,再按照此方法操作。
4、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向外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到距离玻片2-3mm为止;
左眼注视显微镜视野,双手缓缓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内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楚;
看到物像后的学生很有成功感;没有看到的同学找因素。
5、提高镜筒→取下玻片标本→擦显微镜外表→转动转换器物镜伸向前→镜筒下降至最低→反光镜直立→显微镜盖上绸布,放回实验台或柜内。
不能,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课堂练习]
1.显微镜的使用环节?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视野中文字是否倒置?
4.说出显微镜的部分名称及作用?
(1)目镜(放大物像)
(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转换物镜)
(4)物镜(放大物像)
(5)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6)通光孔(通过光线)
(7)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8)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粗准焦螺旋(调焦距)
(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11)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12)镜臂(提握镜身)
(13)镜柱(支持镜身)
[板书设计]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 生物→细胞构成→观测细胞→显微镜
二、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1、 机械部分……
2、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
三、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操作环节: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测→收放
[课外作业]
预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