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分,共70分)1、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C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有关C:与二者都有关 D:与二者无关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D 是相同的。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C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D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6、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夹角 A 。A:90O B:45O C:0OD:为任意角7、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B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8、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 C 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9、计算MM面上的轴力 D 。 A:5P B:2P C:7P D:P 10、关于轴向拉压杆件轴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轴力的
3、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D:轴力与杆的材料、横截面无关 11、下列杆件中,发生轴向拉压的是 D 。 A:a B:b C:cD:d 12、图示中变截面杆,受力及横截面面积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轴力相等,应力不等 B:轴力、应力均不等 C:轴力不等,应力相等 D:轴力、应力均相等 13、等直杆受力如图,横截面的面积为100平方毫米,则横截面MK上的正应力为: D 。 A:-50Mpa B:-40MP C:-90Mpa D:+90MPa14、拉杆的应力计算公式=FN/A的应用条件是: B 。 A: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B:外力的合力作用线必须沿杆件的轴线 C:应力在屈服
4、极限内 D:杆件必须为矩形截面杆15、杆件的受力和截面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123 B:231 C:312 D:213 16、轴向拉压杆,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D 。A:正应力为零、剪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剪应力为零 C:正应力、剪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17、现有两种说法:弹性变形中,-一定是线性关系 弹塑性变形中,-一定是非线性关系 ;说法正确的是 C A:对错 B:对对 C:错对 D:错错 18、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 D 变形。 A:弹性 B:非线性 C:塑性 D:弹塑性19、钢材经过冷作硬化以后, A 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 B:比例
5、极限 C:延伸率 D:断面收缩率 20、钢材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 C 出现滑移线。 A:横截面 B:纵截面C:最大剪应力所在面 D:最大正应力所在的面21、下图为某材料由受力到拉断的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该材料的变形过程无 D 。 A:弹性阶段、屈服阶段 B:强化阶段、颈缩阶段C:屈服阶段、强化阶段 D:屈服阶段、颈缩阶段22、低碳钢材料试件在拉伸试验中,经过冷作硬化后,以下四个指标中 B 得到了提高。 A:强度极限 B:比例极限 C:截面收缩率 D:延伸率 23、现有钢、铸铁两种棒材,其直径相同。从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考虑,合理选择方案是 A 。 A:1杆为钢,2杆为铸铁B:1杆为铸
6、铁,2杆为钢C:两杆均为钢 D:两杆均为铸铁 24、在拉压静定结构中,温度均匀变化会 B 。A:仅产生应力、不产生变形B:仅产生变形、不产生应力C:既不引起变形也不引起应力 D:既引起应力也产生变形 25、在拉(压)杆的截面尺寸急剧变化处,其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 C 。 A: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与未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之比 B:削弱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与未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之比C:削弱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与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之比D:未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与削弱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之比26、扭转剪应力计算公式=T/IP适用于 D :A:任意截面 B:任意实心截面 C:任意材料的圆截面 D:线弹性材料的圆
7、截面27、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 A 导出的。 A:单元体的静力平衡 B:几何关系 C:物理关系 D:强度条件28、单位长度扭转角与 A 无关。 A:杆的长度 B:扭矩 C:材料性质 D:截面几何性质 29、材料不同的两根受扭圆轴,其直径和长度均相同,在相同扭矩的作用下,它们的最大剪应力之间和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是 B 。 A:最大剪应力相等,扭转角相等 B:最大剪应力相等,扭转角不等C:最大剪应力不等,扭转角相等 D:最大剪应力不等,扭转角不等30、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 B 。 A:FS图突变、M图光滑连续B:FS图突变、M图转折 C:M图突变、FS图光滑连续 D:M图突变、FS图转折
8、31、梁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 C 。 A:FS图突变、M图无变化 B:FS图突变、M图转折C:M图突变、FS图无变化 D:M图突变、FS图转折 32、悬臂梁上作用有集中力F和集中力偶M,若M在梁上移动时 A 。 A:对剪力图的形状、大小均无影响 B:对弯矩图形状无影响,只对其大小有影响 C:对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大小均有影响 D:对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大小均无影响33、带有中间铰的连续梁,AB和BC部分的内力情况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D 。 A:FN、FS、M均为零 B:FN、FS、M均不为零C:FS为零,FN、M不为零 D:FS、M为零,FN不为零 34、一铸铁工字型截面
9、梁,欲在跨中截面腹板上钻一个圆孔,其位置有四种选择,从强度的角度考虑最合理的方案是 A 。35、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 C 。 A:正应力不等于零,剪应力等于零 B:正应力等于零,剪应力不等于零C:正应力、剪应力均不等于零 D:正应力、剪应力均等于零 36、等强度梁各个横截面上的 B 。 A:最大正应力相等 B:最大正应力相等且等于许用正应力C:最大剪应力相等 D:最大剪应力相等且等于许用剪应力 37、厂房中的“鱼腹梁”是根据简支梁上 A 而设计的等强度梁。 A:受集中力、截面宽度不变 B:受均布力、截面宽度不变; C:受集中力、截面高度不变 D:受均布力、截面高度不变; 44、图示中的两个简支
10、梁跨度相同,一根为钢,一根为铜,已知它们的抗弯刚度EI相同,在相同的力P的作用下,二者的 B 不同。 A:支反力 B:最大正应力 C:最大挠度D:最大转角45、T型截面铸铁梁在铅垂面内弯曲,若将截面倒置,则梁的强度和刚度与原来的相比 B 。 A:强度提高、刚度不变B:强度降低、刚度不变 C:强度、刚度均提高D:强度、刚度都降低 50、图示中的单元体,如剪应力的方向改变,则 C 。A: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方位都将改变 B: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方位都不改变C:主应力大小不变、主平面方位改变 D:主应力大小改变、主平面方位不变 51、广义虎克定律i=(i-u(j+k)/E 适用于 D 。A:弹性体 B:
11、线弹性体 C:各向同性弹性体 D:各向同性线弹性体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 B: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只适用于脆性材料C: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性材料 D: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流动破坏53、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 C 。 A:线弹性构件 B:小变形杆件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 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54、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 C 变形。 A:轴向压缩、平面弯曲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扭转 C:轴向压缩、斜弯曲 D:轴向压缩、斜弯曲、扭转55、矩形截面双向弯曲时,对于横截面的中性轴有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过形心且与ZC轴有一
12、夹角 B:不过形心,与ZC轴平行C:不过形心,与ZC轴有一夹角 D:可以是任何直线 56、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B 。A:max=(My2+Mz2)1/2/WB:max=My/Wy+MZ/WZ C:max=P1/A+P2/AD:max=P1/Wy+P2/Wz 57、圆轴受力如图。该轴的变形为 C 。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形 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D:AC、CB均发生弯扭组合变形58、图示中梁带有中间铰,其超静定次数 B 。 A:0 B:1C:2
13、 D:3 59、结构的静不定次数等于 C 。 A:未知力的数目 B:支座反力的数目 C:支座反力的数目与平衡方程数目的差 D:未知力的数目与独立平衡方程数目的差 60、等直梁在均布载荷的作用下,在截面C上 B 。 A:有弯矩、无剪力B:有剪力,无弯矩 C:有剪力,有弯矩 D:无弯矩,无剪力61、正交坐标轴Y、Z为杆件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的条件是: C 。A:IYZ0 B:SYSZ0C:SYSZ0,IYZ0 D:IYIZ0,IYZ062、矩形截面的宽为B,高为H,Z0为形心轴。已知该截面对Z1轴的惯性矩为IZ1,则图形对Z2轴的惯性矩IZ2 A 。A:IZ1+(a+H/2)2BH B:IZ1+(
14、 H/2)2BHC:IZ1+( H/2)2BH-a2BH D:IZ1-( H/2)2BH-a2BH63、图形对其对称轴的 A 。A:静矩为0,惯性矩不为0 B:静矩不为0,惯性矩为0C:静矩、惯性矩均为0 D:静矩、惯性矩均不为064、直径为d的圆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半径为: C 。A:d/2 B:d/3 C:d/4 D d/865、图示中的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IZ C 。 A:D4/32-dD3/12B: D4/32-dD3/6C:D4/64-dD3/12D:D4/64-dD3/6 66、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平行移轴公式Iy=Iy+a2A, Iz=Iz+b2A中,a和b分别为任意两
15、对平行轴y与y和z与z之间的距离B:由平行移轴公式可知,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数值是所有平行轴中的最小者C:图形对过同一原点任意一对正交坐标轴的两个轴惯性矩之和为一常量D:若图形对某一对正交轴的惯性矩相等,则图形对过同一坐标原点的任意一轴惯性矩也必定相等67、图示变截面梁,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 D 。A: 应分2段,通常有2个积分常数 B: 应分2段,通常有4个积分常数C: 应分3段,通常有6个积分常数D: 应分4段,通常有8个积分常数68、外径为D,内径为d的空心圆截面,其抗扭截面系数等于 C 。A: B: C: D: 69关于偏心拉伸(压缩)变形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B 。A:
16、只发生平面弯曲这一种变形B: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C: 中性轴不通过横截面的形心D: 只发生拉伸(压缩)这一种变形70、主轴是指对坐标轴的 C 等于零的一对坐标轴。A: 惯性矩 B: 面积矩C: 惯性积 D: 极惯性矩二、填空(本题共有30个空,填错或不填均不能得分。每空1分,共30分)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均匀性、连续性、 各向同性 三个基本假设。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破坏或失效的规律 。3、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有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4、构件的载荷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构件会发生轴向拉压变形。 5、低碳钢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比例极限
17、提高, 塑性 降低。6、外载卸掉以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分别是弹性变形、塑性变形。7、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依次表现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四个阶段 8、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塑性指标是 延伸率 和断面收缩率。9、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曲线上 B 点的纵坐标是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P0.210、工程中通常把延伸率 较大 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11、图示中杆件,ABBCCDL。如果截面的抗拉压刚度为EA,在四个相等的P力作用下,杆件的总变形为: -2PL/EA 。 12、构件由于截面的 急剧变化 会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13、空心圆轴的外径为D,内径为d,其抗扭截面系数为:。14、
18、阶梯轴承受的外力偶矩如图,圆轴的最大剪应力为 16T/d 。15、若将受扭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则其刚度是原来的 16 倍。 16、简支梁的受力如图,为使梁的中点的截面处的弯矩为零,那么外力偶m qL/4 。 17、高宽比为h/b=2的矩形截面梁,若将梁的横截面由竖放(A)改为横放(B),梁的最大应力是原来的 2 倍。 18、应用公式=My/Iz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和小变形 。19、矩形截面简支梁,不计梁的自重,A点处的最大剪应力3F/8bh 。 20、简支梁承受集中载荷的作用,梁内C点处的正应力等于 2Pa/bh 。21、应用叠加原理求梁的位移,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弹
19、性范围 、小变形。 22、已知图中梁在中点的挠度为5qL4/384EI,那么图中点的挠度为 5qL4/384EI 。 23、图示中的边界条件为 x=0,yA=o;x=l,yB=P/2K 。右端的弹簧刚度为K。 24、图示中矩形截面悬臂梁的a、b两点的应力状态是否正确? 不正确 。25、某单元体的应力圆如图,其中:2= -200 。26、用单元体画出图示应力圆所表示的应力状态,其中max= 50MPa 。27、强度理论是关于 材料受力破坏 的假说。28、写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表达式 r3 =(+4)开根号 。29、图示为 3 次静不定。 30、当在静定结构上增加约束,使得作用在构件上的未知力的个数多于独立静定平衡方程数目时,仅仅根据静力平衡方程无法求得全部未知力,则这种结构称作_ 超静定结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