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584505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的是( ) A.气孔 B.叶肉 C.叶脉 D.表皮 2.(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3.(2017·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和结构分别是(  ) A.导管、根 B.根、导管 C.筛管、根 D.根、筛管 4.(2017·北京四中七年级期中)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 6.(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列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韧皮部 D.树皮 7.(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在炎热的环境中,树荫下比较凉爽,原因之一是由于树木(  ) A.进行呼吸作用的缘故 B.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造成的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D.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果 8.(2019·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9.(2021·北京·北理工附中七年级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   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平均值 55.9% 63.7% 69.7% A.裸地组不含植被,不需要测量 B.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草坪 二、填空题 10.(2018·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七年级期中)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裸地测量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1.(2019·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七年级期中)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35年来相继艰辛育种,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请回答下列有关油菜的问题: (1)上图所示是从受精卵到一株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a是指_____过程,b是指_____过程。 (2)经过b过程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_____。我们吃橘子的时,剥开橘皮时看到的筋络,属于_____。 (3)上图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1,2,3,4,5 分别表示叶片横切面的不同的细胞组成情况。图中[2]所示的叶肉细胞层应属于植物的_____组织。 12.(2021·北京师大附中七年级期中)为探究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同学们分别选取了一种水生植物和一种陆生植物,将两种植物的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叶片结构。 (1)图1是兴趣小组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③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为防止气泡出现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图2时,所用目镜为5×,物镜为1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_______倍。若想放大倍数观察图2中A区域的细胞结构,应该先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再转动_______换至_______倍镜,调节________使物像清晰。 (3)观察并比较图2和图3所示的叶片横切图,其中适于水中生活的叶片结构是_______(填“图2”或“图3”),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3.(2017·北京·临川学校七年级期中)刘芳同学要探究某种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设计方案如下:请你帮她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 (3)实验步骤:①配制种类齐全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甲中。 ②配制与甲相比缺少______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乙中。 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同时分别培养在甲和乙中,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情况如图。 (4)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试题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故选A。 【考点定位】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2.A 【分析】 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详解】 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要:(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 (2)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所以此装置的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 故选A。 3.B 【解析】 导管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详解】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导管的功能。 4.D 【详解】 因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B 【分析】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约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能够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而不是为了降低树苗的呼吸作用。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 故选B。 6.B 【分析】 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是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详解】 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的细胞壁消失,因此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正是利用根、茎、叶等中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和分布。 7.B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据此答题。 【详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 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是重点内容,要好好掌握。 8.C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详解】 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故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C符合题意。 D.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分析】 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环境。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详解】 A.此实验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组虽然没有植物,但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需要进行测量,A错误。 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量,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C错误。 D.从实验数据看,草坪组空气湿度63.7%,灌木丛组空气湿度69.7%,由此可知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草坪,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 10.减少误差 【分析】 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取平均值,减少误差,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详解】 此题探究的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时,应设置对照实验,变量为植物的多少。测量时,多测几次,然后求其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实验取平均值的目的。 11.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组织     输导组织     营养 【分析】 图1中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c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表示器官构成植物体,1是柱头,2是花柱,3是花瓣,4是花萼,图中d表示器官构成植物体。如图2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细胞,3是下表皮,4是气孔,5是叶脉。 【详解】 (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细胞与原细胞的功能是相同的。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分裂后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相同。图1中的a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细胞,起初功能相同,其形态和结构也相同,但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这些细胞的功能各自不同,它们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图1中的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2)经过b过程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我们吃橘子时,剖开橘子皮时看到的“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3)如图2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细胞,3是下表皮,4是气孔,5是叶脉。图中2所示的叶肉细胞中含有颗粒状的叶绿体,叶绿体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产生叶绿素,叶肉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组织的概念及类型,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基本组织类型。 12.(1)     ③④②①     清水     ① (2)     50     右     转换器     高     细准焦螺旋 (3)     图2     图2所示的叶片结构中叶肉细胞之间有更多、更大的空腔,可提供更多的氧气,可使叶片漂浮,利于在水下进行呼吸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具体步骤是: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防止载玻片或盖玻片上有污点影响观察效果;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可使光线通过,便于观察;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目的是没有重叠,便于观察;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为了对比明显,利于观察。 (1) 结合分析可知,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故题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步骤③是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结构,防止失水变形。①步骤是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为5×,物镜为1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5×10=50(倍)。在显微镜下观察,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中的物像A偏右,向右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移动到视野的中央。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所以,再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 比较图2和图3所示的叶片横切图,其中适于水中生活的叶片结构是图2所示的植物,因为图2所示的叶片结构中叶肉细胞之间有更多、更大的空腔,可提供更多的氧气,可使叶片漂浮,利于在水下进行呼吸。 13.     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吗     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     氮     甲     含氮的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详解】 (1)提出问题: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吗?。 (2)作出假设: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 (3)实验步骤:①配制种类齐全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甲中。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培养液是否含有氮,配制与甲相比缺少氮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乙中,作为对照组。 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同时分别培养在甲和乙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看到的长势情况如图所示。 (4)起对照作用的是甲。观察看到乙中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这一现象,说明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 (5)得出结论:含氮的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点睛】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