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考试课
中文名称
文献检索
英文名称
Informatin retrieval
适用专业
西南大学各专业
开课单位
图书馆
总学时
(理论:8 实验实习: 10 )
学 分
1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是公共必修考试课,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之一。作用属于工具课,任务是传授信息检索与分析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培养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创新点,以及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修正研究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不仅应当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习掌握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能力和技能方面:能熟练检索常用数据库,为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进行检索,了解信息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修正研究方向。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以“章”为单位,分为4个专题讲座形式,4次课8学时。讲授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
第1讲(2学时) 第1章 绪 论
1.1 基本概念
1.2 信息的类型
1.2.1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
1.2.2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3 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的哲学与法律问题
1.3.1哲学问题
1.3.2法律问题
1.4 信息检索和分析利用的意义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课程的主要概念、信息的主要类型、课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节 信息的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倡导“问题导向式”学习法。
讲授要点:1.2.2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重点掌握)
第2讲(4学时) 第2章 信息检索基础
2.1 检索的概念及类型
2.1.1信息检索的概念
2.1.2信息检索类型及特点
2.2 检索工具概述
2.2.1 检索工具的定义及类型
2.2.2 检索工具的鉴别与评价
2.2.3 常见检索工具及其选择原则
2.2.3.1 常见检索工具概况
2.2.3.2 检索工具的选择
2.3 检索方法及检索途径
2.3.1检索方法
2.3.2 检索途径
2.3.2.1主题途径
2.3.2.2分类途径
2.3.2.3责任者/著者途径
2.3.2.4号码途径
2.4 计算机检索概述
2.4.1计算机检索简况
2.4.2计算机检索的相关概念
2.4.3 检索式的拟订
2.4.3.1 布尔逻辑检索算符
2.4.3.2 位置检索算符
2.4.3.3截词检索算符
2.4.3.4字段揭示算符及限制算符
2.4.3.5其他符号
2.4.3.6 注意事项
2.5 检索步骤
2.5.1 检索准备
2.5.2 筛选信息
2.5.3 获取原文
2.5.4 综合检索案例
教学目的:本章要求掌握检索途径、检索式和检索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检索途径、检索式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网演示。
讲授要点:2.3.2.1主题途径(重点掌握)
2.3.2.2分类途径(重点掌握)
2.3.2.3责任者/著者途径(重点掌握)
2.4.3.1 布尔逻辑检索算符(重点掌握)
2.4.3.2 位置检索算符(重点掌握)
2.5.4 综合检索案例(重点掌握)
第3讲(2学时)第9章 检索案例选遍
9.1 开题报告及其检索案例
9.1.1 基本知识
9.1.2 案例
9.2 主要学科综合检索案例
9.2.1 法律类案例
9.2.2 经济类案例
9.2.3 语言类案例
9.2.4 历史类案例
9.2.5 化学类案例
9.2.6 医学类案例
9.2.7工程技术类案例
9.2.8交通运输类案例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汇编了主要专业领域的综合检索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仿照案例完成综合课题检索和简评。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如何独立完成选择检索工具、编写检索式、写出类似综述的简评
讲授要点:根据专业任选一个案例 (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最好上网演示。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谢德体 陈蔚杰 徐晓琳.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本教材是西南大学主编,川渝湘8个兄弟院校联合编写的各专业通用的教材)
谢德体 宛章齐 骆云中.信息检索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本教材第一版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荣获2005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列出采用的教材及相应的主要参考书目,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写,如:[序号]作者(多个作者以逗号隔开).书名.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
主要参考资料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国新.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卢小宾.信息检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叶继元.信息检索导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50%,按100分登记,分数分别是考勤20分,考勤10次,出勤一次得2分,缺席扣5分,迟到扣1分;初级实习(现场检索)10分、中级实习(综合课题检索报告)30分、高级实习(信息分析)40分。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50%。
七、其他说明
实习课以作业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第3-8、10、11章的用法示例。下面是实习大纲:
(一)实习方式与基本要求
1.在图书馆实习,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清点学生人数,指导操作步骤。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作业安排和进度、实习守则等。
2.要求学生从学院专业课教师获得课题,特别是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教师的科研课题,作为实习题目,增强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3.全班分为实习小组,每组5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实习分为3个层次。
1)初级实习
题目可以是2章的习题或者3-8章的“用法举例”,必须现场检索完成。每位同学必须现场抓取规定的搜索引擎Google、超星电子图书、本馆馆藏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CNKI期刊/学位论文、综合类外文数据库EBSCO、一种专科性外文数据库(根据专业任选,例如生物学文摘、化学文摘、农业类数据库、法律类数据库、经济类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式输入和结果的界面,教师现场评分。实习时间2课时。
2)中级实习
仿照第9章的综合检索案例,完成教材第2章的习题或者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教师的科研课题检索,按照格式写出报告,包含简单的综述或者结论。实习时间4课时。
3)高级实习
根据10章案例,就教师自拟的具有专业针对性的题目,完成信息统计分析,文科类学生使用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或者引文数据库分析本专业的重要关键词,用Excel排序,分析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学科走势,写出简单的分析结论。理工科、农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完成一个本专业客体的专利分析报告。实习时间4课时。
执笔人签名: 专业(教学部)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注:大标题用黑体小2号字,小标题用黑体5号字,内容用宋体5号字录入、行距20磅,页面用A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