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kel****01 文档编号:95340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14∕T 1354-2017 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B 16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3542017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17 - 05 - 30 发布2017 - 07 - 30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4/T 1354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危害特征.15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16综合防治原则.17综合防治技术.2附录 A(资料性附录)梨茎蜂的形态特征. 3附录 B(资料性附录)梨茎蜂的发生规律. 4DB14/T 1354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

2、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捷、赵龙龙、李庆亮、胡增丽、张未仲、周旭凌、李夏鸣、韩凤。DB14/T 135420171梨茎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梨树主要害虫之一梨茎蜂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综合防治原则和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梨茎蜂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梨茎蜂梨茎蜂拉丁学名为Janus piriO

3、kamoto et Muramatsu属膜翅目(Hymenoptera), 茎蜂科(Cephidae),铗茎蜂属(J .stephens)。俗称“剪头虫”、“折梢虫”、“切芽虫”,是危害梨树枝条生长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树体成形和树冠扩大,在梨树种植区普遍发生。4危害特征成虫和幼虫危害嫩梢和2年生枝条,成虫用产卵器将嫩梢锯断,留一边皮层相连,断梢留在上面,并在断口下方3mm5mm处产卵。被害新梢,变黑枯死,脱落,留下断梢桩。幼虫孵化后,沿嫩枝髓部向下蛀食, 将粪便排于蛀孔内, 食过之后梨梢呈黑褐色干橛。 幼虫向枝桩下部蛀食, 被蛀食部分变黑干枯。大树被害后影响树势及产量,幼树被害后则严重影响

4、枝条生长及树冠的扩大与成形。5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梨茎蜂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A和附录B。6综合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依照梨茎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农药使用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9执行。DB14/T 1354201727综合防治技术7.1梨树休眠期7.1.1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枯死枝条,特别是二年生枯死小枝桩,销毁其中越冬代的老熟幼虫和蛹。7.1.2在梨树栽植区,连续 3 年集中实施冬季清查并销毁被害梢桩和枝条。7.2梨树萌芽前收集被害梢,将带有梨茎蜂啮小蜂虫瘿的枝梢放在玻璃器皿中饲养,器

5、皿中用小瓶装水,以保持湿度。从3月下旬开始,将装有虫瘿的器皿放置在25的室温条件下,每日观察出蜂(梨茎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janusi)情况直到连续一周不出蜂为止,将收集到小蜂放回梨园,进行生物防治。7.3梨树萌芽期7.3.1在梨树抽春梢展叶时,利用成虫喜停息叶背的特点,可于早晚、阴天、气温较低时、人工网捕成虫进行消灭。7.3.2利用梨茎蜂趋黄色的特性,从梨树抽枝展叶期开始,于梨树的树冠中上部向南方向悬挂黄色粘虫板,每 667 m2悬挂 30 张黄板,新栽幼树,每棵树悬挂一张黄板。间隔 15 d 更换一次,共更换三次,以诱杀成虫。7.3.3对幼树枝干进行喷药防治,于树冠喷施 5

6、0%敌敌畏 1 0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 3 000 倍液、25%功夫乳油 2 000 倍液、森得宝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等。7.4梨树盛花期7.4.1逐树仔细检查掉挂的折梢,于 1 cm 处剪除被害梢桩,以消灭虫卵。7.4.2在树冠南上部位悬挂黄板,以物理诱杀成虫。及时检查黄板诱捕情况,当黄板上沾满昆虫时,更换黄板7.4.3上年梨茎蜂为害率在 10%以上,盛花期后 7 d 后对梨树进行喷药管控,喷施药剂可选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 8 000 倍液等。7.5果实膨大期7.5.1结合疏果和套袋

7、,检查被梨茎蜂危害过的梢桩和枝条并剪除。7.5.2在梨树栽植区,连续 3 年集中实施冬季清查并销毁被害梢桩和枝条。DB14/T 135420173AA附录A(资料性附录)梨茎蜂的形态特征A.1 卵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A.2 幼虫初龄幼虫近白色,幼虫体长10 mm11mm,后期呈乳白色或黄白色,头部淡褐色,体稍扁,尾端上翘。胸足极小,无腹足。A.3 蛹蛹呈细长型,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黑色。A.4 成虫成虫体长约1cm,全身黑色具光泽,翅透明,触角黑色丝状,雌虫具有锯状产卵器。雄虫腹部腹面黑色,仅背板折过的两侧及腹端黄色,后足腿节膝部黑色,足黄色。梨茎蜂成虫见图A.1。图 A.1梨茎蜂

8、成虫DB14/T 135420174BB附录B(资料性附录)梨茎蜂的发生规律梨茎蜂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条中结茧越冬,于第二年春季3月下旬化蛹,梨花盛花期后47 d,新梢长出79片新叶时,成虫大量羽化。雌虫用锯状产卵器切断新梢或叶柄,并在切断的梢桩上部约2 mm4 mm处产卵,一头雌虫可锯伤2030个嫩梢,产卵期约710 d。卵期1830 d,幼虫期约200 d,蛹期4060 d。孵化后的幼虫在嫩梢茎部蛀食,蛀过的虫道塞满虫粪,幼虫取食期长达2月,边蛀食边向老枝转移,并在二年生以上枝蛀洞进行休眠,休眠图见图B.1。为害至6至7月份进入两年生枝条髓部或继续留在一年生枝条内,调转身体,并停止取食。9到10月份幼虫老熟,做茧越冬。图 B.1梨茎蜂休眠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