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51090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12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湿邪为病与夏季养生主讲人:湖北中医药大学 09中医2班 张 鑫v大便是否老是不成形?排便粘滞不爽?v老是感觉脑袋昏昏沉沉,浑身乏力?v感冒之后总是喷嚏不断,鼻涕流个不停?v眼睛里总感觉有分泌物,影响视野?v为什么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v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v湿的形符为“氵”湿与水有关联;v湿的声符为“显”湿与日有关联湿溼“丝”字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蚕丝,而是指“丝织品”。后来引申用来形容细微之极。又,天一地二“湿”字如何理解湿的形符为“氵”,说明

2、湿与水有关联;湿的声符为显,显是什么呢?我们常常与显连用的一个字就是明,明显或者显明。是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获得明显或者显明?白天是太阳,夜晚是灯火。太阳也好,灯火也好,都是阳的象征,阳能使之显,阳能使之明。故显者阳也,阳者显也。显义了知以后,湿义就很容易弄清楚。什么是湿?怎么形成湿?水加阳为湿,阳蒸水动以成氤氲者为湿。湿与水有关联,湿从哪里来?湿从水中来。所以很多地方我们是水湿并称,但,湿与水又有区别,这个区别就在“显”上,就在阳上。湿虽从水中来,但它毕竟不是水,必须是阳气散发以成蒸动之势,以成氤氲之势,这个时候才成为湿。所以,阳气的散发蒸动是构成湿的一个条件。刘力红思考中医【胃主降浊 脾主升

3、清 湿则中气不运 升降反作 清阳下陷 浊阴上逆 人之衰老病死 莫不由此。】素体脾虚素体脾虚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劳倦过度思虑过多思虑过多损伤脾气损伤脾气运化失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水湿内停情志抑郁情志抑郁肝木乘土肝木乘土加重湿邪的概念v湿邪湿邪【概念】包括外湿和内湿。1.外湿: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外湿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多发生在夏秋之交,属六气之一。但这种气候或环境 状态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湿盛的人发生疾病,对这些 人来说,外湿便成为致病的因素,属六淫之一。2.内湿: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失 常,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与内湿外湿与内湿

4、虽有不同,但两者在病证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且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外湿致病,易伤及脾脏,使湿浊内生,而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湿邪致病特点性质性质致病特点致病特点病症特点病症特点类水,阴邪类水,阴邪易伤阳气,易伤阳气,尤易伤脾阳尤易伤脾阳恶寒、腹泻恶寒、腹泻不思饮食不思饮食重浊重浊沉重感,沉重感,分泌物、排泄物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洁秽浊不洁头重、身困重头重、身困重大便溏泻大便溏泻、小便混浊、小便混浊湿疹流水、妇女带下湿疹流水、妇女带下粘滞粘滞易阻气机易阻气机起病缓、起病缓、发病长、反复发作发病长、反复发作胸闷、腹胀、便溏不爽胸闷、腹胀、便溏不爽趋下趋下易伤阴位(腰以下)易伤阴位

5、(腰以下)下肢水肿、下肢水肿、妇女带下妇女带下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疹疹化湿和胃(湿浊内阻):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清热祛湿(湿热):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利水渗湿(水湿壅盛):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温化水湿(寒湿):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真武汤-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祛风胜湿(外感风湿):羌活胜湿汤燥湿化痰(湿痰):二陈汤夏季治疗感冒良方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三两(90g)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制厚朴,桔梗各二两(各60g)炙甘草二两半(75g)用法:生姜三片,大枣

6、一枚煎汤送服,每服6克v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注意事项:湿热霍乱,伤食吐泻均不宜湿浊内阻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卫阳被郁卫阳被郁发热恶寒发热恶寒头痛头痛胸膈满闷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肠鸣泄泻湿浊内盛湿浊内盛舌苔白腻舌苔白腻外外感感风风寒寒内内伤伤湿湿滞滞主证病机分析:藿香正气散 君:藿香辛散风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 臣:紫苏、白芷外散风寒,兼化湿浊 半夏曲,姜制厚朴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佐: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大腹皮、桔

7、梗、陈皮舒畅气机,助表化湿 使:草、姜、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藿香v【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v【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现代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1.感冒: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表现为:怕冷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腔满闷,恶心不想饮食。2.呕吐:急性胃炎表现为:呕吐,胸腹胀痛,发热怕冷,周身酸困疼痛。3.泄泻:急性肠炎表现为:腹泻突然发作,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胸腹胀闷,不思饮食,怕冷发热,周身酸痛。4.霍乱: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突然呕吐腹泻,胸腔满闷,怕冷。5.中暑:表现为:夏季突然发热怕冷,头晕昏沉,胸腔满

8、闷,恶心欲吐,重则昏倒。藿香正气水的现代用法1.治小儿痱子,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2.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先将等份丁香、胡椒各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1-2克放入小杯内,再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内,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3日即愈。3.预防晕车晕船。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也可在乘车前5分钟口服一支藿香正气水(儿童酌减),可预防晕车晕船。4.水土不服: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次,连服3日 5.蚊虫叮咬: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于患部,

9、半小时后搔痒即可消除。常常用用成成药药及及现现代代使使用用方方法法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疗效最明显,但口感较差。服用时可在药水中冲入适量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一杯热水,使身体微微有汗最佳,服药后避风。对酒精过敏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由于霍香正气水药效比较峻猛,小儿和年老体虚者服用时应有医生指导。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液: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其特点是吸收快,迅速发挥药效。不含酒精,口感好,便于小孩服用,适宜于不喜酒味及对酒精过敏者。适宜驾车外出者。藿香正气胶囊和软胶囊藿香正气胶囊和软胶囊的药效均不及藿香正气水,但易服用、吸收快、携带方便,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对

10、于惧怕中药苦味的人来说比较合适。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片:用量准确,体积小,易于服用。但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储存日久含量会下降,影响疗效的发挥。总体来说,选择藿香正气类中成药,在体质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颜色深、气味重的藿香正气水,因为中药的药效离不开其性味,没有了药味,药效也就相对打了折扣。藿香还有一种新的剂型藿香正气滴丸。在诸多的藿香正气成药中,藿香正气滴丸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藿香正气滴丸是天士力集团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科学实验研制开发而成的高科技新药剂型,克服了以往剂型内在质量不可控的缺陷,提高了疗效。保证了每个滴丸药物含量都是一致的,口服后56分钟即可发挥作用。滴丸容易吞服,对胃肠道

11、无刺激。气味淡香而不再刺鼻难闻,携带方便,几乎克服了所有以上剂型的不足,使得这一中药良方发挥了最大的作用。v临床上,我们治疗湿症一般会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实用三仁汤、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它们都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的功效。但这些药我们自己不能乱服,大家会问,在家里有什么好方法来预防湿邪呢?或者说我明显感觉到体内有湿了,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办?【性味】甘、酸,平。【归经】归心、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治】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药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应用】1水肿,

12、小便不利,脚气。2脾虚泄泻。3湿痹拘挛。4肺痈,肠痈。薏米红豆粥的神奇功效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薏米红豆粥通过加减可以治疗常见疾病薏米红豆粥加减简表薏米红豆粥加减简表主症主症主方主方兼症兼症加减加减体内有湿,舌腻,大便不成形,或身重体酸无力,或关节不利,或口淡乏味而腻,或腹胀头痛,或体胖痰多,或手、足、面部易生癣、痘薏米、红豆等分,加水熬粥,取其汤作茶饮,余者为粥,食用。神色晦暗,精神

13、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加桂圆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加百合、莲子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加生姜肾虚加黑豆脚气加黄豆咳嗽加梨食欲不振,身体羸瘦加山药泄泻,腹痛,糖尿病加南瓜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加芡实孕妇减薏米,加其他产妇减薏米,加大枣、红糖等v“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京城最贵中医:武国忠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使用窍门其他食疗方推荐【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冬瓜】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