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
×××省×××县西华池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县城乡建设局
法人代表
联系人
前
通讯地址
华池镇
联系电话
0
传真
邮政编码
74 0
建设地点
×××县城西华池镇
立项审批部门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建设面积
(m2)
绿化面积(m2)
13949
总投资
(万元)
2633.87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1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4.2
评价经费
(万元)
预见期投产日期
2004年5月
总论
1.项目意义
×××县位于×××省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是“黄河古象”的故乡,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遗存文物众多。东与陕西省志丹县、富县毗邻,南与宁县接壤,北与华池县为邻。银(川)西(安)、宜(川)兰(州)公路贯穿南北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经过多年来顽强拼搏和艰苦努力,全县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市场繁荣,商品流通活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县西华池镇至今未通铁路,对外交通全部依赖公路,过境公路是城市的主干路,道路宽仅10m左右,无分隔带和人行道,功能分区不明确,常因行人、非机动车混杂而堵塞交通,通行能力差,运输时间长,成本高,制约×××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拟建工程是贯穿城区的主干道,道路及排水管网的建设在西华池镇路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路及排水管网的扩建不但可缓解镇区道路交通压力,解决同时还可为水、电、气、热等管线的敷设以及其它基础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2.评价原则
(1)调查拟建公路沿线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确定主要环境敏感点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并结合公路沿线的自然、社会环境状况,就拟建工程在建设和运营期对沿线两侧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3)根据公路沿线所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和工程建设对道路沿线两侧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公路建设及营运期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受×××县项目办委托,×××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县西华池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1 评价采用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2003.9.1)
3.2评价采用的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4-93,国家环保总局)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国家环保总局)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4-1999)
(4)《×××县城镇总体规划》(1996-2015年)
4.评价工作等级
4.1环境空气
根据评价项目排入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SO2等标排放量P<2.5×108,扬尘等标排放量P<2.5×108,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3-93)推荐的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方法,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在施工期。确定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拟建工程为道路扩建项目,本次地表水评价仅在环境质量现状内容中作一般性评述。
4.3声环境
根据新建项目工程特点,噪声主要是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工程施工阶段,声源种类及数量不同,从周围敏感区域分布情况以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推荐的方法,本次噪声评价在分析内容中做较详细评述。
4.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总则中评价工作的分级依据,拟建项目道路及管网覆盖面较大,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状况,其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评价范围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人群及生态状况和工程特点及评价的重点,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县西华池镇4.5Km2。
6.评价重点
根据拟建工程特征,综合分析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环境污染现状及区域环境质量要求,项目地处城镇,确定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
(1)平面布置及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
(2)提出加强施工期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措施,总体评价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
7. 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根据拟建项目污染排放特征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确定本次评价主要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控制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轻对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周边居民区、医院、学校的影响。使项目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Ⅱ级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主要保护目标为:
(1)评价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及中小学。
(2)评价区的居民居住地。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
2.(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I类、IV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总量控制指标
工程分析
1.原有工程
×××县西华池镇道路及排水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南北道路仅有西华路,全长3.5km,东西道路8km2的指标。现有城市道路的人行道、绿化带太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人流、车流混行,交通拥挤,易出现交通事故。另外,其他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道路未设下水管道,雨天满街横流,造成了行车困难,行人极不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制约着×××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拟改扩建工程
2.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县西华池镇道路及排水工程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改扩建
(4)建设地点:×××县西华池镇
(5)工程总投资:2633.87万元
资金来源:地方自筹1053.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 申请国家西部国债资金1580.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
资金划分:工程费用预备资金185.1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0.96,铺底流动资金0.7万元。
2.2内容及规模
2.2.1内容
根据×××县西华池镇交通现状和现场调查,经过社会经济预测、集中发生交通量预测、交通分布量预测、交通分配量预测。拟建道路有:西华北路、乐蟠路、新民路,建设内容见
特征年
路段
2004年
2010年
2015年
2024年
流量
流量
流量
流量
西华北街
4687
7775
9803
11833
乐蟠路
4555
7557
9528
11500
新民路
2623
4352
5488
6625
2.2.2规模
通过对原有道路等级、路线走向、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分析、附属工程及雨水管线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拟建道路全长为4.384km,机动车道主干道为双向四车道,次干道为双向双车道。其建设规模如下:
西华北路:现状为一条过境公路,兼起城市道路主干道性质,本次道路红线宽为40.0m,三块板。北起太白路,经古象路、乐蟠路、新民路,道路全长2000m;
乐蟠路:规划为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红线宽为40.0m,三块板。西起规划过境公路,经秦直路、西华北街、环城东路、东二路,道路全长1324m;
新民路:规划为城市道路次干道,本次红线宽为24.0m,一块板。西起规划过境公路,经秦直路、西华北街、环城东路,道路全长1060m;
3.工程设计
3.1道路工程设计
3.1.1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西华北街、乐蟠路:城市Ⅲ级主干道;
新民路:城市Ⅲ级次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
主干道:40Km/h;
次干道:20Km/h;
(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4)净空高度
①主线道路:≥4.5m;
②相交道路: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等级确定;
③连接道路:与相交道路标准一致;
④非机动车道:≥3.5m;
⑤人行道:≥2.5m;
⑥乡村道路:≥4.0m;
⑦乡村人行通道:≥2.5m。
(5)地震基本烈度:6度
(6)道路排水暴雨重现期 P=0.5年
3.1.2道路平面布置
根据《×××县总体规划》布置道路平面,道路网为棋盘形,各转角点均汇交于各个交叉路口,各条道路均不设平曲线。工程平面布设见附图2
(1)纵断面布置
满足填方平衡原则,并且满足排水的要求,最大纵坡为2.67%,最小纵坡为0.3%。
(2)横断面布置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及通行能力分析,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总体要求,本工程统一推荐道路标准横断面如下:
①新民路:道路红线宽24.0m,一块板路幅形式。
3.5m(人行道)+1.5m(绿化带)+14.0m(车行道)+1.5m(绿化带)+3.5m(人行道)=24.0m;
②西华北街、乐蟠路:道路红线宽40.0m,三块板路幅形式。
4.0m(人行道)+1.5m(绿化带)+6.0m(非机动车道)+1.5m(分隔带)+14m(机动车道)+6.0m(非机动车道)+1.5m(分隔带)+1.5m(绿化带)+4.0m(人行道)=40.0m;
3. 1.3路面结构
本工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均采用沥青砼路面(推荐方案)。
主干道(西华北街、乐蟠路):
(1)机动车道
3.0cm细粒式沥青砼
7.0cm粗粒式沥青砼
20cm水泥稳定砂砾
20cm天然砂砾
总厚度:50cm
(2)非机动车道
2.5cm细粒式沥青砼
5.0cm粗粒式沥青砼
20cm水泥稳定砂砾
20cm天然砂砾
总厚度:47.5cm
(3)次干道(古象路、新民路、秦直路):
2.5cm细粒式沥青砼
5.0cm粗粒式沥青砼
20cm水泥稳定砂砾
20cm天然砂砾
总厚度:47.5cm
(4)人行道
5cm人行道板
2cm水泥沙浆
15cm水泥稳定砂砾
总厚度:22cm
(5)桥涵
本工程道路沿线设置Φ750圆管10处。
3.1.4 道路附属工程
道路全线设置照明、交通标志、标线、绿化等。
(1)交通管理设施
路面标志、标线按(GB5768-1999)标准设置。
(2)无障碍设计
全线在人行道上设置完善的方便残疾人的盲到和坡道,
(3)供电
新建2mX2m电力隧道,长度为7393m,加上预留过街隧道,电力线路总长度为7889m。
(4)电信
新建48×78空电信管道一条,长度为7397m,加上预留管道,总长度9800m.
(5)照明
规划该路两侧新建路灯,光源为400W×2,路灯供电线路全长为931m。
3.2管网工程设计
3.2.1设计范围、规模、原理
(1)设计年限:2005年
(2)排水管网工程设计范围:根据×××县西华池镇总体规划,镇区面积为1.9km2。拟建工程对×××县西华池镇镇区原有排水干管进行改造,改造管网长度为700m,新建管网长度为11423m。
(3)污水管网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远期综合指标92m2,则西华池镇镇区面积人口设计为:远期(2010)设计年限内县城人口为4万人。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排水工程专业规划,并结合×××县城镇区水源地及给水工程初步设计,城市综合用水指标:其生活用水标准为210l/cap.d,工业用水标准为130m3/104m2.d,则改造、新建区域在设计年限内需水量为14190m3/d,污水形成率为:其生活污水为80%,工业废水为70%。收集率为70%-80%,则污水量在设计年限内为12543m3/d。
(4)雨水管网设计规范
西华池镇原有排水节流主干渠长度造雨水管网主干暗渠,新建雨水管网暗渠
①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雨水管道的管段设计流量与管段的汇水面积、地面覆盖情况和降雨情况有关,按下式计算
3.2.2排水体系论证
(1)排水体系分类
在城镇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都是采用一个灌渠系统来排污,或采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灌渠系统来排污,污水的这种不同排出方式所形成的系统,称作排水系统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排水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灌渠内排水的系统。
拟建工程根据×××县城镇总体规划,西华池镇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在旧城区和新城区设两个排污口,旧城区将雨水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合并,旧城区的排污口设在五一山,新城区排污口设在古象路西口。
(2)排水体制的布设原则
①符合×××县城镇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业规划。
②根据×××县要考虑到城镇现状基础设施薄弱,市镇建设资金缺口大,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难度大,可分期建设。
3.2.3管网布设
(1)雨水管网布设
雨水管网布设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拟建工程区域内北高南低,污水管道的布设充分利用地形,在南北方向布置主干管,沿东西方向布置次干管。改造旧城区西华中街和富康路管道。根据城市规划,雨水管网设两个排放口,即旧城区和开发区,旧城区的雨水排放口与污水排放口合并,其排放口设在五一山;开发区的雨水排放口设在古象路西口,通过重力近期排入马莲河。设计街道雨水管网最小管径采用DN400,排水管道最小坡度依地形情况采用2%0。管顶覆土暂定为1.0m。管网布置见附见表2
表2 ×××县西华池镇雨水管道主要工程量
(2)污水管网布设
拟建工程污水管网改造是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统一收集起来,以进行统一处理、统一排放。旧城区的管道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雨污合流管道可直接改造为污水管道,西华池镇需设新污水管道。管道最小管径采用DN300,排水管道最小坡度依地形情况采用2%0。管顶覆土暂定为1.0m。污水管道改造工程量
道路名称
管径(mm)
长度(m)
备注
西华北街
DN500
1000
新建管道
西华中街
DN600
400
改造管道
新民路
DN300
540
延伸管道
乐蟠路
DN300
1324
新建管道
富康路
DN600
300
改建管道
合 计
3564
(3)排出口工程
根据×××县给排水专业规划,拟建工程设两个雨水排放口,既五一山排放口和古象路排放口,五一山排放口将旧城区的雨水排放口与污水排放口合并,排水渠采用毛石结构,渠长250m,断面尺寸B×H=2.0×2.0m,末端放大至B×H×L=6.0×2.0×6.0m;古象路排放口,排水渠采用毛石结构,壁厚200mm,底厚400mm,渠长250m,断面尺寸B×H=1.0×1.5m,末端放大至B×H×L=3.0×1.5×4.0m。
拟建工程排放口,应采用石砌水渠引水至沟底,在末端450采用开放式加大渠断面和修建石拦坝等方法处理排放口问题。五一山排放口石拦坝,尺寸为B×H×L=3.0×2.0×4.0m;古象路排放口石拦坝,尺寸为B×H×L=2.0×1.5×2.0m。
(4)雨水管渠方案比较
雨水管渠有两种方案。
a.沿路铺设一条钢筋混凝土管。
b.沿路两侧铺设排水暗渠。
从经济和施工方案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比较有利。但从×××县城地理位置来看,采用暗渠排水比较有利。因×××县城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使雨水管渠有一定的淤积。每两年需对雨水管渠进行清污一次,否则雨水管渠过流断面不能满足雨水量的输送。所以本方案雨水采用暗渠是可行的。
(5)污水管渠方案比较
污水管道管径采用DN300-DN500混凝土管。坡度依地形采用2%。
污水管道与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本次建设中对污水管网进行改造,管道收集镇区污水,近期排至马莲河。但本工程的主干管设计已考虑到远期镇区排污干管衔接。
3.2.4管网工程选材
(1)雨水暗渠
雨水暗渠侧壁及底板采用素混凝土,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2)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工程中,管材的选用是十分重要的,理想的管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很好的耐磨损,耐腐蚀的性能和抗渗性能。
污水管选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这种管材价格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和耐冲刷的特点,内壁光滑,但自重大,运输、施工较为困难。
污水支管在接入污水干管穿过雨水暗渠的地方,采用钢管。
3.2.5排水管渠基础
污水排水管采用混凝土基础。
雨水暗渠的基础处理为开凿至设计渠底标高以后,下挖800mm后在素土夯实,在做200mm素混凝土垫层。
4.主要工程量
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表4。
表4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路线长度
Km
7.4
2
路基土方
m3
116203
3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1)
m2
53184
4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2)
m2
56022
5
非机动车道
m2
39888
6
人行道
m2
87266
7
圆管涵洞(长度52米)
道
5
8
圆管涵洞(长度26米)
道
5
9
标志标线
Km
7.4
10
照明
盏
415
11
绿化
m2
13949
12
植树
棵
450
5.工程材料及来源
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见表5
表5 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
序号
工程材料
单位
数量
供应地点
1
人工
工日
262967
内地
2
钢材
t
256
西安
3
木材
m3
325
内地
4
水泥
t
6265
平凉
5
天然砂砾石
m3
29325
长庆桥
6
砂
m3
857
八家咀
7
沥青
t
1785
西安
6.项目地周围环境概况
拟建项目地除道路中段约70m有密集的机关单位、居民住宅区外,其余路段均在原有城区道路和过境道路上扩建,项目地处城区,道路红线范围内为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对工程建设无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工程施工。
由于拟建工程道路是依据修编完成的《×××县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道路网结构为方格网,以东西、南北向的过境路和一些支路构成,本项目确定的道路网中,最主要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基本处于城区,道路沿线主要对公共建筑和大量居民住宅区实施拆迁,以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
7.拟建工程新民路等交通量预测及现状
7.1道路交通量预测
特征
路段
2004年
2010年
2015年
2024年
流量
流量
流量
流量
西华北路
4687
7775
9803
11833
乐蟠路
4555
7557
9528
11500
新民路
2623
4352
5488
6625
7.2车辆现状调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其机动车年平均增长率为5%,其调查现状见表7
表7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客车
20
24
27
30
卡车
392
424
458
495
拖拉机
1226
1324
1430
1545
小车
203
219
237
256
摩托车
6747
7287
7870
8500
自行车
15476
16718
18055
19500
8.现有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8.1对外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混杂分布,功能分区不明确。
(2)城区道路尚未形成系统,无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尤其是东西向交通压力过大,常因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杂而堵塞交通。
(3)东西向交通不畅,南北向道路多以土路为主,道路狭窄。
(4)目前个体运输业发展迅速,国营、个体竞争激烈。2002年个体客运量占78%,交通运输部门占22%,而客运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个体车辆无停放点,沿街乱停乱靠,对城市交通有很大干扰。
(5)×××县货运车辆较分散,货运车辆穿越县城街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6)城市总体环境质量不高,特别是公共绿地少。
8.2城区道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西华池镇地处塬面,城区面积较小,目前未形成完整的交通体系,南北向交通仅由西华北街承担,东西向有古象路、新民路、乐蟠路,未形成环形通道,不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县公路总长m,完成客运周转量达11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150万吨公里。机动车拥有量为3120辆,并以每年5.4%的速度增加,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2,与国家标准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且其它市政基础设施欠帐较大,已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简况
1.1地理位置
×××位于×××省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坐标北纬35°38´-36°26´,东经107°51′- 108°42′,东与陕西省志丹县、富县毗邻,南与宁县接壤,北与华池县为邻。银(川)西(安)、宜(川)兰(州)公路贯穿南北东西。县域东西长138km,南北宽约80km,总面积2987km2。×××县行政上属于×××市管辖区,距市政府所在地47km。
1.2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形特征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林区,习称“后山区”,西部为高原区,习称“前塬区”,因此,境内有前塬和后山之分。前塬区,最低海拔979m,川塬交错,地平壤沃;后山区,最高海拔1458-1682m,面积2017.4km2,占总面积的68.58%,这里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但植被良好,森林茂密,为全县的主要林区,境内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子午岭又高出东北部;西南部为高原沟壑区,海拔为1190-1387m,面积为924.4km2,占总面积31.42%,系泾河上游地带,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分布于境内,这里塬面平坦,川道宽阔,土壤肥沃,属人口稠密区,为全县的农耕区,也是本项目的实施区。根据地貌特征,全县可划分为山、塬、川三种类型,即山地丘陵、高塬沟壑、河谷川台,具有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川塬交错之特点。
×××县地处陇东盆地,城区及周围地块属陇东黄土塬侵蚀地貌,黄土层覆盖古生代的变质岩上,河谷中上述,岩层往往掺混着砂砾,厚度随处而异,砂、砾层由几十米不等,又是缺是;黄土层(以粘土为主)直接覆盖在老变质岩的砂、砾卵石层上,厚度从3-30米左右。
1.4气候、气象
×××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距海遥远、地形复杂,区内日照充足、光能富裕,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气 温:
最高气温 36.9℃
最低气温 -27.7℃
平均气温 7.4-9.1℃
风向及频率:
常年主导风向 NW(西北风)
频 率 18%
次主导风向 SE (东南风)
频 率 13%
降水量及蒸发量:
年平均降雨量 493-560.4mm
年最大降雨量 831.2mm
年最小降雨量 309.9mm
日最大降雨量 160mm
年平均蒸发量 1460-1592mm
其 他:
最大冻土深度 75cm
最大积雪深度 20 mm
年平均无霜期 151-160d
年平均日照时数 2376-2941 h
太阳总辐射量 128.15-131.45千卡/cm2
1.5水 文
×××县有两大过境河流,即马莲河与葫芦河。马莲河支流有县川河、固城河;葫芦河支流有苗村河、平定河、瓦川河。以子午岭为分水岭,岭西为马莲河流域,面积1782.024 km2;岭东为葫芦河流域,面积1199.416km2。两河全年平均径流深度20mm,平均总径流量5.95×103m3,流域面积256km2,年平均流量1.19m3/s,年均山泉水流量为560万m3,地面水资源总量为6840万m3,年入境径流量3293万m3,年产径流量为6800万m3,水资源总量为39731万m3,最大含沙量827kg /m3,年输沙量5.51×106t,侵蚀模数130t/km2。马莲河上游为高含镁、氯、硫酸盐离子的苦水区,河水矿化度平均1.4g/l,枯水期达到1.9g/l,含盐量0.045%左右,总硬度为11.7-20.8德度。
×××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土壤深厚肥沃,具有良好的光热条件,农业资源丰富,被誉为“陇东粮仓”。土壤受地形、母质、气候、植物和耕作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即:黑垆土、黄绵土、灰褐土、红土、潮土、淤积土、水稻土等七个土类,二十三种土壤。土壤分布情况:子午岭林区为灰褐土,兼有少量的水稻土。塬面主要是黑垆土、黄绵土,山地多为黄绵土,川地多为红土、淤积土和潮土,拟建项目所在地主要为黄绵土。全县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总耕地面积65.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4.82%。
县境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东部子午岭为天然次生林(子午岭林区)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7%,林业用地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0.3%。全县乔林覆盖率为30.1%,灌林覆盖率为4.6%,其它林木覆盖率为23.9%,全县绿化度为50.3%,植被覆盖率为21%。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并盛产玉米、油料、洋芋、考验、瓜果、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粮食总产量为7.5-8.5万吨。
2.社会环境简况
2.1社会经济结构
×××县是“黄河古象”的故乡,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遗存文物众多。同时,×××县又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县隶属×××地区管辖,全县总面积2942km2,共辖15个乡镇,96个行政村,659个自然村,人口1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7万人,县城非农业人口2.0万人。近年来,×××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总产值完成3.55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5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7.71万吨,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8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2元。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县城工矿企业较少,主要有奶粉、乳制品、金盏菊、肥料、食品、地毯、制药、饲料、建材等企业,县境内省属国有企业有×××雪茄烟厂,现已破产。
×××县耕地主要为塬面地、山地和川台地,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占86.4%,粮食作物主要以冬小麦为主,此外还有豆类、糜子、谷子、洋芋、玉米、高梁、荞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烤烟、大麻等。另外县境内有梅花鹿、狐狸、黄羊、野猪等140多种野生动物,和秦艽、麻黄、甘草等10多种药材。
2.2文化教育
县城是×××县文化教育的中心,×××县一所完全中学和两所普通小学分布在城区,同时还有文化娱乐活动广场一处,面积为33335m2。
2.3文物保护
文明世界的“黄河古象”出土于×××县定祥乡田窑村穆旗自然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另外,还有莲湖寺石窟、钱家沟门石窟、保全寺石窟等,属地级文物保护。
2.4环境功能区划
(1)根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县环境质量功能为II类区。
(2)水资源功能保护区划
①地表水资源保护区划
×××县境内有两大过境河流,即马莲河和葫芦河,马莲河入境段根据《×××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报告》定为III类水体,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以瓦岗川水源地进行划定,保护范围为三级,面积为300km2,葫芦河流域未纳入保护区划。
马莲河为×××县废水接纳水体,接纳段为III类水体。
②地下水资源功能区划
×××县水源地分布于城郊,地下水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除马莲河而外,基流量及潜层各种潜水水质良好,一级保护区每口井位保护面积为30km2左右,境内禁止堆放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禁止兴建与供水设施保护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选用的范围为300-1000m,并在保护区以外的重要补给区划定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以×××县周围1200m为半径划定,二级保护区总面积20km2。
③声环境功能区划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根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划分》×××县环境空气质量为Ⅱ类区。本次评价充分利用×××县近期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并据此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监测资料利用2002年×××市环境监测站,和×××县城镇总体规划所运用的监测资料。
1.1现状监测
1.1.1监测点位的布设
本次评价采用生态课题所设置的监测点位,其西华池镇五里沟畎、吉岘李家店子监测点在本次4.5km2评价范围之内,评价将利用2002年三季度监测资料。
1.1.2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为SO2、NO2和TSP三项,监测时间为2002年9月20日-26日,监测频次每天四次(8:00、10:00、14:00、17:00)。
1.1.3采样仪器与样品分析
采样仪器与样品分析方法及最低检出限详见表8。
表8 采样仪器与样品分析方法一览表
名称
五日间断监测
采样仪器
分析方法
检出限(ug)
次/日
分/次
天数
SO2
TH-3000A型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0.033
4
45
5
NO2
盐酸萘乙胺分光度法
0.010
4
45
5
TSP
KC-120
重量法
0.17
4
45
5
未检出和低于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按最低检出限折算计算。
1.1.4监测结果与分析
2002年9月×××县西华池五里沟畎、吉岘、李家店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9。
表9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名称
国家标准
监测统计结果
大气监测点
吉岘李家店子
西华池镇
五里沟畎
TSP
日平均值0.30
(mg/m3)
小时浓度范围
0.08-0. 25
0.08-0.31
日均浓度范围
0.17-0.19
0.14-0.21
平均值
0.18(0.2)
0.18(0.2)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SO2
小时平均0.50
小时浓度范围
0.018-0.018
0.018-0.018
小时超标率(%)
0
0
最大一次超标倍数
0
0
日平均值0.15
(mg/m3)
日平均值浓度范围
0.018-0.018
0.018-0.018
平均值
0.018(0.030)
0.018(0.035)
日平均值超标率(%)
0
0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NO2
小时平均0.12
小时浓度范围
0.005-0.005
0.005-0.016
小时超标率(%)
0
0
最大一次超标倍数
0
0
日平均值0.12
(mg/m3)
日平均值浓度范围
0.005-0.009
0.005-0.009
平均值
0.006(0.01)
0.06(0.02)
日平均值超标率(%)
0
0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由表7统计结果看出,评价区内SO2、NO2、TSP日均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无超标样品。
1.1.5现状评价
采用单项指数评价模式对监测点的污染物进行现状评价。
公式为:Ii=Ci/Si
式中:I1-污染指数 Ci-某污染物实测日平均值(mg/m3) Si-某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污染物和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0。
表10 污染物和污染指数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采样点
污染指数
备注
TSP
SO2
NO2
吉岘李家店子
西华池镇五里沟畎村
单项污染指数是指某种污染物的日平均值,被污染物的质量标准除所得的商值,当污染指数大于1.0时,表示污染程度较重,小于1.0时,表示污染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该项目区内TSP、SO2、NO2污染较轻,污染指数远远小于1.0,项目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
×××县境内有两大过境河流,即马莲河和葫芦河,马莲河入口段根据《×××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报告》定为Ⅲ类水体,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以瓦岗川水源地进行划定,保护范围为三级,面积为300km2,葫芦河流域未纳入保护区划。
马莲河为×××县废水接纳水体,接纳段为Ⅲ类水体。主要保护功能为生活饮用和农田灌溉。根据《×××地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中反映,该段上游西河由于受石油炼制业的排入废水的污染,加上沿岸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本段地表水水质仍很差,主要污染物有化学需氧量、硫酸盐、氯化物、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石油类,为劣V水质。
3.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
据×××市环境检测站提供的资料分析,×××县城区域环境噪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1dB (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8dB (A),符合国家(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I类标准(昼间60 dB (A) 夜间50dB (A))。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3 dB (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 dB (A),符合区域环境噪声四类区标准。
4.生态环境现状及分析
×××县城区绿化面积1.4km2,绿化率达8%,并建设了子午岭生林公园,工业废水处理率30%,生活垃圾处置率为80%。
环境影响分析
1.污染源分析
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噪声。
(1)大气污染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