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50277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简答题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 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它认为学习是有意思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答: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和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

2、迁移的有效条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创造知识应用的情境,就可以使知识迁移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过程,从而加快知识迁移的发生,提高知识迁移的效果。另一方面,知识应用中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从知识应用的各种形式来看,无论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还是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已获得的知识并对吹一种新的问题情况产生积极应影响的过程。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知识的迁移来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答:

3、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建立应遵循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交换原则)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积极的聆听和有同感,且要主动热情。人际关系的维护首先要避免过激的争论;其次是要学会批评;第三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答: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4、。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答:陈述性知识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它包括命题、表象、线形排序、图式是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和特

5、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特殊领域程序性知识又包括自动化技能和特殊策略知识。二者的联系: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6、简述卡芬顿(M.V.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答: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人的倾向于成功看做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学生对能力与

6、努力归因倾向由年纪的升高而发生了转移。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试题符合测试的目的;试题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文句要简明扼要;答案要正确可靠;测题要彼此独立;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答:迁移是一种学习或训练对另一种学习或训练的影响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由此及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都是迁移现象所做的原始而形象的概述。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答:惩罚要有效,惩罚不能违法惩罚要有效,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也要慎思明辩,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惩罚要有效,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

7、序。但需要注意两点:1当不当的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和蔓延;2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即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中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做是对的。10、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答: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

8、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B、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体上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这里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某一方面聪明以及怎么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答:认知策略指个体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和方法。元认知策略指个体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联系:学习中,认知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性知识,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

9、,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元认知策略的体现,做为一个学习者,如果一个学习者有很多种策略性知识,但是缺乏元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决定在那种情况下使用某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他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反之,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策略性知识,那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则缺乏相应的对象。两着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答: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是一致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动机的强烈与方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能驱使人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也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差,一般来说

10、,最佳学习效果的动机为中等,但因任务的复杂程度而略有差异。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答:同意,首先奖励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其次,奖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而惩罚更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生情绪和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应,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答:采取积极的归因模式,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产生自豪感,增强对成

11、功的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从而产生内疚感,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在归因训练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努力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与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的结果,使他们能感到自己努力是有效的,从而坚持通过努力取得成就。但是任何时候把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与努力也并不适合,有时候,归因于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归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使用各种策略,即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15、简述加德纳(

12、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答: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

13、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教育意义:大学生处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的智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的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力主体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种:外貌性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答: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

14、感、教学机智等。人格特征:责任心、爱心、真诚、客观、同感、情绪安全与自信、对学生恰当的期待等。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答:通过教学后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要繁衍学生类型,同一类型也要繁衍出掌握的程度。应尽量使用客观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语言。二、论述题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答: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但其理论基础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由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学者共同奠定。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建构主义认

15、为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 而非教学环境) 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而非支持“教”) ,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建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怎样的等直接影响学效果的诸多方面,对于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构想,但一条基本的、核心的思想是:让学生

16、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建构主义主张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强调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为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句话: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我们对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处在发展阶段,取得的成果也是初步的,今后仍需作更大的努力,使建构主义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17、。2、评述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答: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 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德育理论流派,其理论涉及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效能、三元决定论等重要概念。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地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

18、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首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我们从班

19、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其次,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方法上注重吸收当代心理学中各派学说的观点,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使理论发展更加完善。他注重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十分强调理论运用于实践。班杜拉通过研究攻击性行为问题,用实验证明示范榜样对儿童青少年的重大影响,用社会学习原理指导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对现代学校道德建设和家庭道德建设有

20、很重要的启示。第三,班杜拉主张辩证地看待奖励与惩罚的教育价值,综合运用多种德育方法。过多的褒奖不仅会使学生产生认为自己品德水平高的错觉而使其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实际上,适度的批评与惩罚也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因为它可以对学生不良行为起到负强化作用当头棒喝,使其“悬崖勒马”。当然,滥用批评与惩罚跟滥用表扬与奖励一样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应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接受有益的告诫,适度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的德育方法,两者结合,辩证施教,相互取长补短,唯如此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进步。综上所述,社会学习理论对社会行为的个人过程(获得、发展、调节、改变)确有独到的研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方

21、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而且还有间接学习方式,而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和改变。具体地说,控制一定的条件和方法,提供良好的榜样和奖励良好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对我国现代德育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都很有启示。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答: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从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既然如此,作为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出要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既然如此,作为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出哪些努力,才能更大程度地启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倡。(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创造欲望。心理

22、学认为:创造性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人只有在松弛、宽松、令人愉快的环境下才会有创新。在课堂上,自然亲切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话语、适当巧妙的点拨、平等轻松的交流一定会使大学生如沐春风,思维活跃,勇于表达,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便会在他们心中熠熠闪光。而且教师一定不能用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大学生思维, 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特见解,及时呵护其创新的萌芽,让他们乐于创造,勤于创造。(2)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强化创新技能训练。第一,注意聚合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协同发展。聚合性思维主要是一种逻辑性的思维,在学习中,对观点和论点的综合、归纳都会有助于聚合性思维的发展。第二,引导大学生学会类比,举一反三。从形式逻辑看,

23、类比思维是一种思维推理形式,它包含着思维规则。但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方法。所谓类比法是用要发明创造的客体与某一具有共同点的事物进行对照类比, 从而创造出新观念。第三, 掌握归纳法,总结新规律,创造新事物。所谓归纳法就是把相同或相近的一系列具体事物的特点结合起来,概括出新规律,创设新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多媒体技术的进入,对于一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多媒体技术集声、光、电子、黑板于一体,能迅

24、速地提问、解答,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便于辅助课堂教学,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建立一套系统动态的评价机制,明确创新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考核机制上,必须建立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价系统包括: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 主要考核知识量和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二是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要素。知识的考核应采取应试方式,考试内容由记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核中记忆不处于主导地位,创造才是主要目标。总之,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努力掌握有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结合科学

25、学科的特点, 精心设计,努力工作,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答:布鲁纳从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出发,认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倡发现学习。这些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1) 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式教学对我们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把人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在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和演绎式的教学方法

26、,这种教学有益于聚合思维的培养,但对于发散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发现式教学则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2)布鲁纳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一观点是十分正确和有意义的。实际上,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及方法策略,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概念和原理就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核心内容的。因此,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

27、时,就必须突出学科的基本结构,选择那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教材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利于迁移和应用。(3)布鲁纳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认为认知结构即编码系统的观点对我们教学是有启发意义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划出各组成要素的编码系统的图解。接着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安排最佳的学习经验和提供最佳的知识结构,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4)布鲁纳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这对我们也很有意义。动机

28、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学习多数是靠父母和老师的奖励与惩罚等外部强化作用支撑着,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体验到多少成功的快乐,没有培养起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这种学习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而且一旦没有了外部强化,学习就很难维持下去。因此,我们应创造一切条件,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他过分强调发现学习。而发现学习的最大缺点在于太耗费时间,会减缓教学速度。我们认为应该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相互配合和有效补充, 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学科内容特点,灵活运用。5、结合当代大学

29、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答: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1)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进入大学后的迷茫;经济贫困的困扰;恋爱失败;择业的难题。(2)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谐校园以及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30、学校教育中要着重“五学”教育。“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学会关心,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学校要培养的是“社会人”与“文化人”,社会人必然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人。高度重视、完善防范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制度和机制。高校领导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干部要结合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由学校、学院、班级、社团等组成的多层次、交叉型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对大学生心理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另外,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开

31、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取得成效。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调动大学生配合心理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善于管理情绪;加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的培养,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正视学习生活的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而

32、长期的任务,需要每一位关心大学生的人都积极参与进来,群策群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愿全社会、各高校和千百万个家庭都来重视祖国的跨世纪人才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问题,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更好的为祖国服务。6、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答: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高校道德教育,人们不难发现其正在并将日益呈现出这样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西方高校所谓的“渗透式”教育即“隐性”教育选择了受教育者的“无意识”心理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使之转化为“有意识”。研究、借鉴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教训,对于加强和改进构建和谐高校

33、大背景下的中国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一,道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不可偏废。当代西方高校德育内容的选择主要根据两个原则:一是社会需求,其中包括个体社会化必需的道德规范,维持社会秩序运作的社会规范,确保国家得以稳定和发展的政治规范等;二是人的发展要求,其中包括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一德育理念对我们的启发在于:其一,高校德育内容的政治性不能淡化。西方学者从不掩饰其道德教育的政治性,一刻也没有忘记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任何社会,为了能生存下去,必须紧密地围绕保持其制度完整这个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输进每个成员的脑子里。”诚然,人们不能指望高校德育解决所有

34、的社会道德问题,但通过高等教育传播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道德调节的重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支柱的重要途径。无视这一点,将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二,高校德育必须在凸现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和“养成教育”,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高校德育的长远目标之一,结合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把爱国主义教育推向新的水平;应把价值观教育和伦理、心理、生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成为具备正确的政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的一代中华英杰;应重视“养成教育”和实践,把道德知识教育和道德习

35、惯培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责任感。第二,道德教育方法的无意识性不可忽视。西方国家的高校德育工作不仅没有减弱和消除政治色彩,而且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厚。它之所以会给人以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其主要原因是其道德教育已经达到“无意识”的境界,即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无意识地接受了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讲仍未摆脱硬性灌输的传统模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理论灌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无意识教育由于具有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式新颖、教育方法有趣、教育效果明

36、显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德育方法改革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方向。其具体要求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主体人格感召、有益活动引导、群体文化熏陶、大众传媒牵引等都可以成为无意识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强调的是,无意识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教育者无意识地实施教育。那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所谓无意识教育,同没有教育毫无二致。第三,道德教育途径的社会性亟待提高。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环节,建立学校、社

37、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综合道德教育体制,是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实践证明,这一道德教育模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虽然也强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并没有扭转德育工作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所有教师、所有管理人员、所有教育环节、所有课程都担负着育人重任的责任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我们虽然也多次强调社会和家庭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责任,但社会和家庭教育不但难以与学校道德教育形成合力,而且在不少方面还直接抵消了高校中本就实效不太高的道德教育。借鉴西方经验,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德育合力网络,必须在高校树立“全员德育

38、”意识,真正建立和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大德育”意识,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社会团体、社区、工作场所齐抓共管,共同承担德育责任的局面;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实践育人的保障体系和有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第四,道德教育环境的渗透性亟待加强。西方国家的高校道德教育非常注意德育环境的设置。这既包括宏观社会环境的优化,也包括微观校园环境的构建。可以肯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将长期并存,这就说明

39、高校德育的宏观社会环境只能优化,而难以净化和纯化。因此,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应当是现阶段发挥德育环境渗透性作用的现实而有效选择。一是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增强其育人功能。二是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全力营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进行无形教育,推行无声管理,不失为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的有效途径。7、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其中有些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有

40、些动机则是消极的。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情况适时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其实是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是心理需要与能满足它的目标相互联系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诸多方法,了解学生需要的特点,并选择有效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以及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

41、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包括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和内化六个步骤。帮助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可以实现的、挑战性的、现实的、具体的以及短时期的目标。引导学生做积极的归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做稳定的、内部的归因;引导经常体验失败的学生做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促使学生产生探索行为。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基础,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

42、到最佳状态。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的学习。8、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答: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指出: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人的品质和人格。埃里克森认为,道德是人格的一部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其品德发展过程。他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教育启示: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利势导、对症下药。在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和学校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和创造,对学生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的回答其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发展其主动人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成败观,使其懂得成功的必然现象,不可因一时失败而丧失信心,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不要在同班或其他人员面前轻视和贬低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育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