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传染病学作业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502047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传染病学作业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传染病学作业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兽医传染病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第一章、第二章 · 填空题 1. 依据病原体种类和先后次序可将感染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 2. 国际兽医局要求A类传染病有(口蹄疫)(水疱性口炎)( 猪水疱病)(猪瘟)( 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裂谷热)(疙瘩皮肤病)( 绵羊痘和山羊痘)(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家畜传染病发展阶段包含(潜伏期)( 前驱期)(症状显著期)(转归期) 3. 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主要表现形式包含( 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大流行) 4. 采取隔离封锁基本标准(早)(快)(严)(   小   ) · 名词解释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发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  生物安全:主要是采取必要有效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危害,是动物生产中一个安全保障体系。 3、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发,具备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备传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4、  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疗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和抗体检验。 5、  隔离:将不一样健康状态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来往接触,以防疫病传输、蔓延即为隔离。 6、  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些人和动物参加,也能够经过传输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而且长久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动物疫病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保留来说不是必要,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备自然疫源性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7、  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终常以死亡为转归病毒感染。 8、  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快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还未发病畜禽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 9、  假定健康动物:在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疫区内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以外,其它易感动物都属于假定健康动物。 10、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地域和畜群中,带有不足传输特征,而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 · 简答题 1、  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基本步骤? 答: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过程。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条件,即传染源、传输路径及易感动物。 2、  简述动物传染病不一样传输方式? 答: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余易感动物所经路径称为传输路径。研究传染病传输路径目标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输路径,预防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家畜传染病主要步骤之一。传输路径可分两大类。一是水平传输,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输;二是垂直传输,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传输。水平传输在传输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输两种;垂直传输又分为经胎盘传输,经卵传输,经产道传输。 3、实施动物检疫主要内容? 答:实施检疫动物包含各种家畜、家禽、皮毛兽、试验动物、野生动物和蜜蜂、鱼苗、鱼种等;动物产品包含生皮张、生毛类、生肉、种蛋、鱼粉、兽骨、蹄角等;运载工具包含运输动物及其产品车船、飞机、包装、铺垫材料、喂养工具和饲料等。 4、简述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季节性原因? 答:一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季节,或在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现象,称为流行过程季节性。出现季节性原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影响: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这对那些抵抗力较弱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是不利。 (2)季节对活传输媒介(如节肢动物)影响:夏秋酷热季节,蝇、蚊、蛇类等吸血昆虫大量孳生,活动频繁,凡是能由它们传输疾病,都较易发生。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影响:冬季舍饲期间,家畜聚集拥挤,接触机会增多,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增高,通风不良,常易促使经由空气传输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季节改变,主要是气温和饲料改变,对家畜抵抗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对于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发传染病尤其显著。 5、什么是病原携带者?并简述其类别? 答: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动物(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数量通常不及病畜,但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觉,有时可成为十分主要传染源,假如检疫不严,还能够随动物运输散播到其余地域,造成新暴发或流行。病原携带者通常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就能排出病原体动物。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动物。 (3)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动物。 · 阐述题 1、试述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原因 答:动物免疫接种后,在免疫使用期内不能抵抗对应病原体侵袭,仍发生了该种传染病,或者效力检验不合格均可认为是免疫接种失败,详细原因可归纳为三大方面,即疫苗原因、动物原因和人为原因。 (1)       疫苗原因:主要包含疫苗保护性能差或具备一定毒力;疫苗株与田间流行毒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疫苗运输、保管不妥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使用过期、变质疫苗;不一样种类疫苗间干扰作用。 (2)       动物原因:接种活苗时动物有较高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抗体,对疫苗产生干扰;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 (3)       人为原因: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免疫接种路径或方法错误;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性药品。 2、当发生国际兽医局要求A类传染病时应采取哪些方法? 答:(1)及时和准确地确定疫情 (2)由兽医主管部门依照疫情发生情况和范围划定疫区和疫点 (3)实施封锁令并对疫区内不一样动物进行隔离 (4)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扑杀易感动物并建立免疫隔离带法师控制疫情 (5)当疫情完全控制,最终一头患病动物死亡或痊愈,而且经过疾病最长潜伏期后,经过终末大消毒,由公布封锁令主管部门下达解除封锁令,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注意在封锁和隔离期间对于疫点或疫区管理都有严格要求,可参看《兽医传染病学》第二章内容。  作业题(二) 第三章 · 填空题 1、  口蹄疫七个血清主型有(A型)(O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 2、  大肠杆菌可引发猪传染病有(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水肿病)(断奶仔猪腹泻)。 3、  狂犬病临床症状分为三期,即(前驱期或沉郁期)(兴奋期或狂暴期)和(麻痹期)。 4、  “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发牛一个传染性脑病,该病原还能够引发那些疾病(绵羊痒病)(貂传染性脑病)(库鲁病)(克—雅病)。 5、  写出以下疾病病原,结核病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 、AI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 猪水肿病病原是(大肠杆菌)。 · 名词解释 1、“虎斑心”: 是幼龄动物感染口蹄疫后一个病理表现,具备诊疗意义。详细表现为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上斑纹,故称“虎斑心”。 2、“珍珠病”:是牛患结核病一个病理改变,当牛感染分枝结核杆菌后,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珍珠病。 3、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首次感染分支杆菌后,机体被致敏,当再次接触菌体抗原时,机体反应性大大提升,炎症反应也较强烈,这种变态反应是在结核传染过程中出现,故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4、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发一个人畜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变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5、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发一个人兽共患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个动物均易感,多为隐性感染,人可表现发烧、乏力、头痛及肺炎临诊症状。 6、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发一个主要而复杂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烧、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 7、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发一个人兽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烧为特征。 8、莱姆病:又称伯氏疏螺旋体病,是由若干不一样基因种伯氏疏螺旋体引发人和多个动物一个蜱传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以发烧、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牛结核病变态反应诊疗方法? 答:诊疗牛结核病用牛分枝杆菌提纯菌素,将菌素稀释后经皮内注射0.1m1,72小时判定反应。局部有显著炎性反应,皮厚差在4mm以上者即判为阳性牛。若在2.1~3.9之间为疑似反应牛,于第一次检疫30天后进复检。如仍疑似,经30~45天后再复检,如仍疑似应判为阳性。皮厚差在2.0以下为阴性。 2、简述布鲁氏菌病防治方法? 答:采取检疫加净化方式及严格生物安全方法对布鲁氏菌病进行防治。 (1)应该着重表现“预防为主”标准。最好方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牲畜隔离喂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检验,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验阴性者,才能够与原有牲畜接触。清净畜群,还应定时检疫(最少一年一次),一经发觉,即应淘汰。畜群中假如发觉流产,除隔离流产畜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疗。均应采取方法,将其消亡。 (2)消亡布鲁氏菌病方法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输路径、培养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3)经过免疫生物学检验方法在畜群中重复进行检验淘汰(屠宰),能够清净畜群。也可将查出阳性畜隔离喂养,继续利用,阴性者做为假定健康畜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者出现 (早期1个月检验1次,2~3次后,可6个月检验1次),且已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无病牛群。 3、OIE判定高致病性禽流感标准是什么? 答:(1)含流感病毒尿囊液,做1:10稀释,静脉内接种8只4~8周龄易感鸡,每只0.2ml,假如在10天内死亡6只以上,则该流感病毒为HPAIV。(2)假如致死1~5只易感鸡,而且又不是H5或H7亚型,则将其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或MDCK细胞,在没有胰酶情况下观察是否产生细胞病变,如不产生病变,该流感病毒就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3)对于全部低致病性H5和H7亚型病毒和其余流感病毒,假如在没有胰酶条件下在细胞培养能生长,则必须测定血凝素裂解部位氨基酸次序,假如相同于其余HPAIV,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次序,泽该受检病毒被视为高致病性。 4、狂犬病主要传输路径是什么?怎样预防? 答:由患病动物咬伤或伤口被含有狂犬病病毒唾液直接污染是本病主要传输方式。 (1).控制和消亡传染源 犬是人类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所以对犬狂犬病控制,是预防人狂犬病最有效方法。 (2).咬伤后预防发病方法 包含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伤口,个人免疫接种以及对咬人动物处理。 (3).免疫接种 对家犬大面积预防免疫是控制和消亡狂犬病根本方法。 我国现在应用原代仓鼠肾细胞培养人用狂犬病疫苗,近年来经改用连续10针法(0—9各1针),7针法(0、3、6、9、12、15、21d各1针)或变5针法(0、3、6、9、12d各1针),在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高峰均可提前至30d时出现,而常规5针法要在免疫后90d才出现血清中和抗体高峰。 国内惯用兽用狂犬病弱毒细胞培养疫苗,系将Flury毒株鸡胚低代毒(LEP)适应于BHK-21细胞培养后制成活毒疫苗。对猫和牛需用毒力更低Flury株鸡胚高代毒(HEP)疫苗,免疫期均在1年以上。近年来从国外引进ERA株狂犬病弱毒疫苗比LEP株毒力较弱,经肌肉注射成年牛、山羊、绵羊、犬和家兔均安全有效,可用于各种动物免疫。 因为以注射路径对犬免疫覆盖率达75%存在困难,已开始对犬进行口服免疫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两种疫苗在犬作过口服试验证实安全有效,一个是广泛应用于狐口服免疫基因重组活疫苗V-RG(痘苗-狂犬病糖蛋白),另一个是以SAG弱毒株制备减毒活疫苗。 四、阐述题 试述口蹄疫流行病学? 答:(1)、传染源:病畜及潜伏期带毒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因为病状出现后头几天排毒量大、毒力强。病牛排出病毒量以牛舌面水疱皮中最多,其次是粪、乳、尿和呼出气体。病猪排出病毒量以破溃蹄皮为最多,其次为呼出气体和粪便。精液中也含有病毒,能使受精母猪、母牛感染发病。 猪在本病传输中起相当主要作用:因为①猪排毒量远远超出牛排毒量,(呼出毒是牛呼出20倍);②从牛分离强毒、弱毒株对猪毒力比牛更强;③带毒牛所排毒在猪群中增强毒力后,可能再传染牛而引发流行。存在康复家畜带毒问题,而且带毒期长。 (2)、传输路径: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方式传输。当病畜和健畜在一个厩舍或牧群相处时,病毒常借助于直接接触方式传输。这种方式在牧区大群放牧、牲畜集中喂养情况下,较为多见。消化道是最常见感染门户,也可经损伤或没损伤粘膜和皮肤感染;近年来证实呼吸道传染更易发生,感染量是口服量1万或10万分之一,值得重视。也能经精液传输。并症实家畜在自然感染后很快,病毒就能随分泌物和呼出气体排出。经过各种媒介物(如牲畜产品、污染车船、水源等)及非易感动物(犬、野生动物及候鸟等)而间接接触传输也具备实际意义。空气也是一个主要传输媒介。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km以外地方,故有些人提 出顺风传输说法。本病远距离跳跃式传输,可能就是空气传输造成。有些人认为气源性传输在口蹄疫流行上起着主要作用。 (3)、易感动物:本病能侵害多个动物(33种),以偶蹄兽最易感。不但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驯鹿等家畜,而且野生牛科、鹿科、野猪科动物有数十种也能自然感染。家畜中牛(黄牛、牦牛、犏牛、水牛)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猪次之;犊牛比成年牛易感,病死率也较高。马对口蹄疫具备极强抵抗力。但近年来口蹄疫致病性有所改变,有只感染猪,在自然条件下,仅个别水牛发病,而黄牛、奶牛不发病。人口蹄疫多因与病畜直接接触或饮用未经彻底消毒病畜乳,经销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皮肤和粘膜感染。试验感染乳鼠、豚鼠、乳仓鼠均能发病。 (4)、流行特点:(1)本病与通常传染病不一样是,较易从一个动物传到另一个动物 (2)本病在不一样地域流行可表现出不一样季节性。在牧区表现为秋未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但在农区,这种季节性表现得不显著。 (3)本病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其传输现有蔓延式,也有跳跃式。 (4)近明年猪发生口蹄疫流行特点与上述不一样:仅猪发病,不感染牛、羊;主要发生在集中喂养猪场和食品企业活猪仓库,分散喂养猪较少发生,有时邻近猪舍也不一定发病,甚至在一个猪舍内也不一定完全发病;无显著季节性,但以秋未、冬春为发病季节。 (5)据大量资料统计和观察,口蹄疫暴发流行具备周期性特点,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一次。  作业题(三) 第四章 猪传染病 一、填空题 1、在猪病毒性传染病中,可引发繁殖障碍性有:(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为狂犬病)(蓝耳病)(猪瘟)。 2、由病毒引发猪消化道主要传染病主要有:(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 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发,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野毒株独立差异很大,有强、(中)(低)(无毒株)以及(连续感染毒株)之分。 4、PR是指(伪狂犬);PRRS是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PV是指(猪细小病毒);AR是指(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RDC是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5、由圆环病毒引发猪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那些临床病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繁殖障碍)。 二、名词解释 1、猪血痢:又称猪痢疾,是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发一个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打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2、“打火印”: 亚急性猪丹毒特征性病变。表现为在胸、腹、背、肩、四肢皮肤出现疹块,呈方块型、菱形,稍突出于皮肤表面,早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紫蓝色指压不褪色,俗称“打火印”。 3、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猪一个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改变特征是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4、“泪斑”: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临床表现,因为鼻泪管阻塞,泪液增多,在眼内侧下皮肤形成弯月形湿润区,被尘土沾污后黏结成黑色痕迹,称为“泪斑”。 5、仔猪红痢: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端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改变为特征。 三、名词解释 1、简述慢性猪瘟经典病理剖检改变? 答:慢性猪瘟出血和梗死改变较不显著或完全缺乏,但回肠未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坏死和溃疡改变,呈钮扣状。另外肠胃改变也很常见,表现为从肋骨、肋软骨联合到肋骨近端有半硬骨结构形成显著横切线。   2、依照PRRSV基因变异程度将其分为几个基因型?其代表毒株是什么? 答:2个基因群;即以欧洲原型病毒LV株为代表欧洲基因型(简称A亚群)和以美国原型病毒ATCC VR-2332为代表美国基因型(简称B亚群)。 3、猪患传染性胃肠炎时体内脱水严重,应怎样救治? 答: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品,在患病期间要大量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可使较大病猪加速恢复。口服磺胺、呋喃西林、黄连素、高锰酸钾等可预防继发感染,减轻症状,也可应用口服补液盐供猪自饮或灌服,疗效显著,康复快速。 4、简述猪支原体肺炎防治关键点? 答:(1)、坚持自繁自养标准,预防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喂养三个月,经检疫证实无疫病,方可混群喂养。尽可能降低仔猪寄养,防止不一样起源猪只混群。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取“全进全出”喂养方式,做到同一栋猪舍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防止把日龄相差太大猪只混群喂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主要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主要控制呼吸道病方法之一。 四、阐述题 1、怎样制订猪伪狂犬病根除计划?(答题关键点) 答:(1)依靠基因缺失苗和与之配套判别诊疗方法,再配合严格生物安全方法能够根除猪为狂犬病。(2)对新引进猪要进行严格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3)种猪要定时进行基因缺失苗免疫,并配合判别诊疗方法。(4)猪场要进行定时严格消毒方法,最好使用2%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5) 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灭鼠方法,消亡鼠类带毒传输疾病危险。 2、试述猪瘟防治方法? 答:在我国免疫接种是当前防制猪瘟首要步骤和主要伎俩。 平时预防 中国兔化毒疫苗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优异疫苗,接种后1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连续1年以上。 自繁自养养猪户最好控制母猪同期发情、配种、产仔和仔猪免疫,免疫应进行两次,第1次在20~25日龄,第2次在60~65日龄,直至出售或屠宰。种猪在配种前10~15天再免疫一次。现在多采取加大免疫剂量方法来减小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14天)干扰。接种剂量用4头份免疫剂量很好。外购仔猪育肥养猪户要确保仔猪进行免疫,假如仔猪没有进行预防免疫要及时免疫。在断乳(60日龄)时初免,剂量可小些,用1头份免疫剂量即可。另外,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疫苗注射剂量亦应加大到正常量2~4倍。 在猪瘟疫情严重地域对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指仔猪出生后吮吸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接种猪瘟弱毒疫苗,接种后30~60分钟让其吸吮初乳。 猪瘟扑灭 ⑴及早确诊,快速扑杀。对发生猪瘟养猪户,应立刻采取紧急防疫方法,以期快速扑灭疫情。应尽快确诊,及早上报疫情立刻隔离病猪,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等。尤其是栏内猪群密度大,易感猪较集中(20~45日龄)更应果断扑杀、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利用病猪应尽早屠宰。污染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应严格消毒,预防散毒。20日龄发病猪治愈率低,死亡率可高达100%。⑵紧急接种。立刻作兔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应先注射周围无病区和受威胁猪;对病猪群猪,应逐头测温,对体温、体况正常猪,一律注射疫苗,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疫苗开封后应于当日用完。稀释后疫苗应在3~4小时用完。 猪瘟防制,主要依靠综合性防疫方法。平时预防方法基本标准是预防引进传染源、切断传输路径和提升猪群抵抗力。规模较大养猪户应坚持自繁自养,若非从外地引进种猪,应选无病猪场购置,购进后隔离喂养20~30天,经诊疗和观察无病后,才能合群喂养。   作业题(四) 第五章 反刍动物传染病 一、填空题 1、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细菌所引发一类(急性)传染病,包含(羊快疫及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 2、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牛传染病有(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出败)(牛黏膜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无浆体病)。 3、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发,它是以(昆虫)为传输媒介,主要易感动物为(反刍动物)。 4、以繁殖障碍为主牛传染病有(布鲁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黏膜病)(牛赤羽病)(蓝舌病)(牛沙门氏菌病)。 5、以神经症状为主牛传染病有(狂犬病)(恶性卡他热)(为狂犬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破伤风) 二、名词解释 1、三日热: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Three day fever)或暂时热(Ephemeral fever),是由病毒引发牛一个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通常取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2、茨城热:是牛一个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喉麻痹、关节疼痛性肿胀。 3、梅迪—维斯纳病:是成年绵羊一个不表现发烧症状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经过一漫长潜伏期之后,表现间质性肺炎或脑膜炎。病羊衰弱、消瘦,最终终究死亡。 4、赤羽病:又称阿卡班病,是牛、羊一个以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综合症为特征病毒性传染病。 5、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下小反刍动物一个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米兰、腹泻和肺炎。 6、牛肺疫: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所致牛一个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肺炎。该病以肺间质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肺泡组织渗出性炎症以及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 7、无浆体病:是由无浆体引发反刍动物一个慢性和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贫血、消瘦、黄疸和胆囊肿大。 三、名词解释 1、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理剖检改变? 答: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呈大小不等形状与直线排列。瘤胃黏膜偶见出血和糜烂,第四胃炎性水肿和糜烂。肠壁因水肿增厚,肠淋巴结肿大,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空肠、回肠较为严重,盲肠、结肠、直肠有卡他性、出血性、溃疡性以及坏死性等不一样程度炎症。在流产胎儿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可能有出血斑及溃疡。 2、简述牛副结核病防制方法? 答:预防本病重在加强喂养管理,尤其是对幼年牛只更应注意给以足够营养,以增强其抗病力。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已引进,则必须进行检验,确证健康时,方可混群。 曾经检出过病牛假定健康牛群,在随时做观察和定时进行临床检验基础上,对全部牛只,用副结核菌素作变态反应进行检疫,每年要做4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出场。连续3次检疫不再出现阳性反应牛,可视为健康牛群。 对应用各种检验方法检出病牛,要及时扑杀处理,但对妊娠后期母牛,可在严格隔离不散菌情况下,待产犊后3d扑杀处理;对变态反应阳性牛,要集中隔离,分批淘汰,在隔离期间加强临床检验,有条件时采取直肠刮下物、粪便内血液或黏液作细菌学检验;对变态反应疑似牛,隔15~30检疫一次,连续3次呈疑似反应牛,应酌情处理;变态反应阳性母牛所生犊牛,以及有显著临床症状或菌检阳性母牛所生犊牛,立刻和母牛分开,人工喂母牛初乳3d后单独组群,人工喂以健康牛乳,长至1、3、6个月龄时各做变态反应检验一次,如均为阴性,可按健牛处理。 被病牛污染过牛舍、栏杆、饲槽、用具、绳索和运动场等,要用生石灰、来苏儿、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浸泡或冲洗。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作肥料用。 3、简述蓝舌病临床症状? 答:潜伏期为3~8d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稽留5~6d表现厌食、委顿,落后于羊群。流涎,口唇水肿,蔓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腹部。口腔黏膜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在发烧几天后,口腔连同唇、齿龈、颊、舌黏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伴随病发展,在溃疡损伤部位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口腔发臭。鼻流炎性、黏性分泌物,鼻孔周围结痂,引发呼吸困难和鼾声。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触之敏感,呈不一样程度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动。病羊消瘦、衰弱,有便秘或腹泻,有时下痢带血,早期有白细胞降低症。病程通常为6~14d,发病率30%~40%,病死率2%~3%,有时可高达90%。患病不死经10~15d痊愈,6~8周后蹄部也恢复。怀孕4~8周母羊遭受感染时,其分娩羔羊中约有20%发育缺点,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 山羊症状与绵羊相同,但通常比较轻微。 牛通常缺乏症状。约有5%病例可显示轻微症状,其临床表现与绵羊相同。  作业题(五) 第七章 家禽传染病 一、填空题 1、以免疫抑制为主禽传染病主要有( 新城疫)( 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 禽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禽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病原体可经过鸡胚垂直传输禽病毒性传染病有(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3、在鸡病毒性传染病中,IB是指( 传染性支气管炎);ILT是指( 传染性喉气管炎);MD是指(马立克氏病);IBD是指(传染性法氏囊病);EDS76是指( 产蛋下降综合征);DVE是指(鸭瘟      )。 4、鸡IBD主要引发( 3~6 )周龄鸡发病,本病有(腹泻)和( 免疫抑制)两方面危害。 5、依照新城疫病毒不一样毒力毒株感染鸡表现不一样,可将本病毒分为3个型,即(速发型或强毒型毒株)(中发型或中毒型毒株)(缓发型即低毒型或无毒型毒株 )。 6、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禽传染病有(鸡白痢)(禽副伤寒)(鸡伤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禽霍乱)。 7、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禽传染病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曲霉菌病 )(传染性鼻炎 8、以神经症状为主禽传染病有(脑脊髓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9、由腺病毒引发禽类传染病主要有(鸡包涵体肝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火鸡出血性肠炎) 二、简答题 1、用于制备马立克氏疫苗病毒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答:3种;分别是人工致弱1型MDV(CVI988)、自然不致瘤2型MDV(如SB1、Z4)、3型MDV(HVT)。 2、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剖检改变?  答:死于IBD鸡表现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病变具备特征性,可见法氏囊内黏液增多,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比正常重2倍,5d后法氏囊开始萎缩,切开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出血。严重者法氏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肾脏有不一样程度肿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 3、什么是鸡传染性鼻炎?并简述其病理剖检改变?  答: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发鸡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和窦炎症,表现流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病理改变: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黏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卵泡变性、坏死和萎缩。 4、哪些原因能够诱发鸡毒支原体感染?  答:本病在鸡群中传输较为迟缓,但在新发病鸡群中传输较快。依照所处环境原因不一样,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如拥挤,卫生条件差,气候改变,通风不良,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和不一样日龄鸡混合喂养,均可加剧病严重性并使死亡率增高。如继发和并发感染时,能使本病愈加严重,其中主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带有MG雏鸡,在用气雾和滴鼻法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时,能激发本病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严寒季节流行严重,成年鸡则多表现散发。 5、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主要可见哪些病理改变?  答: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时,其病变不很经典,仅见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但多剖检数只,可见有病鸡腺胃乳头有少数出血点,直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 6、简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病学特点?  答: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鸡,不一样年纪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野鸡、孔雀、幼火鸡也可感染。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液中,经过咳出血液和黏液而经上呼吸道传输,污染垫料、饲料和饮水,也可成为传输媒介。现已证实三叉神经节是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潜伏感染主要部位,受到应激潜伏感染鸡,该病毒能够被激活,并大量复制和排除。易感鸡与接种活苗鸡长时间接触,也可感染本病。 7、简述鸡马立克氏病防制关键点?  答: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关键,出雏室和育雏室及时消毒综合性防制方法对提升免疫效果和降低损失亦起主要作用,另外,应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因为免疫抑制性疾病能够干扰疫苗免疫效果。 8、简述防制禽白血病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因为本病垂直传输特征,水平传输仅占次要地位,所以疫苗免疫对防制意义不大,现在也没有可用疫苗。降低种鸡群感染率和建立无白血病种鸡群是防制本病最有效方法。现在通常是经过ELISA检测并淘汰带毒母鸡以降低感染,彻底清洗和消毒孵化器、出雏器、育雏室,在多数情况下均能奏效。 三、阐述题 试述鸡新城疫防治方法?  答:加强卫生管理,定时消毒。要实施“全进全出制”喂养,最少做到以舍为单位实施“全进全出制”。禁止与鸡舍喂养员到其余鸡场或疫区去。进出鸡舍要换鞋、更衣。鸡转舍或处进后要清扫、冲洗、消毒。如该舍曾发生过疫情,最少空舍两周时间再进鸡。 免疫接种:现在使用疫菌毒株有四种:Ⅰ系苗(Mukteswar株)、Ⅱ系苗(HB1株)、Ⅲ系苗(F株)和Ⅳ系苗(La Sota株)。。Ⅰ系苗是一个中等毒力活苗。用于经过两次弱毒力疫苗免疫后鸡或2月龄以上鸡。多采取肌肉注射方法接种。年纪小鸡使用后会引发较重接种反应,甚至发病和排毒。产生免疫快(3~7天),免疫期长(3~5个月以上),在发病地域惯用来作紧急预防接种。Ⅱ系、Ⅲ系和Ⅳ系苗都是弱毒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取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其中Ⅳ系苗毒力稍高,最好不用于1周龄以下鸡(免疫期20~30天)。Ⅱ系、Ⅲ系苗可用于1日龄雏鸡。气雾免疫适适用于大鸡群,但轻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最好在2月龄以后采取。油苗不能单独用于雏鸡,适适用于用弱毒活苗作基础免疫后鸡。 扑灭方法:一旦发病应立刻采取隔离方法,病鸡不外售,停顿各舍之间鸡群调动和人员串舍;将鸡群分为假定健康群、可疑病群、发病群,并按以上次序进行紧急接种疫苗。成年产蛋免疫鸡群发生非经典新城疫后,通常不进行紧急预防注射也能耐过,但雏鸡或育成鸡发生新城疫采取紧急预防注射,常可起到终止疫情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