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械钻孔桩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501530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钻孔桩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钻孔桩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内容 机械钻孔桩施工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一、 施工工艺步骤和施工准备 1 施工工艺步骤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采取机械钻机进行桩基施工。其关键施工工艺步骤为: 平整场地→测定孔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提钻→埋设桩壁护筒→第一次清孔→桩底扩孔→第二次清孔→检孔→制作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 1.1平整场地 ①因为钻机回转半径大,钻杆高,自重大,钻机就位前对场地要清除杂物, 换除地表软土层并进行平整碾压处理,预防钻机沉陷。 ②合理部署临时用电设施、 桩孔土体堆放场地等, 全方面满足施工工作要求。 1.2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院提供交桩资料对导线点、 水准点进行复测, 并将复测结果报批, 依据审批后结果资料加密布设导线控制网, 控制该场地测量放样工作。 在施工前, 测量技术员对该施工部位进行测量放线, 由测量监理工程师确证测量无误以后, 同意后才能进行施工。 1.3埋设护筒 钻孔前预埋护筒, 护筒中心位置偏差小于10cm, 在护筒四面回填土并分层扎实, 在桩位周围确定4个控制点, 使其对角线大致处理且胶垫与桩位中心基础重合, 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小于3㎝, 倾斜度小于1%。 1.4 钻机就位及钻孔 ①钻机设置及调整 钻机安装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 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 ②钻孔作业 将钻头慢慢下落到护筒(护壁)内, 正向旋转开始钻进。 施工过程中经过钻机本身垂直控制系统反复检验成孔垂直度, 确保成孔质量。 开始钻进时, 进尺应合适控制, 在护筒刃脚处, 应低挡慢速钻进。钻至刃脚下1m后, 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 要常常对钻孔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测, 不符合要求时, 要立刻更正。依据钻孔实际情况, 随时做好钻孔统计, 方便发觉特殊地质情况, 采取对应方法。 钻孔过程中观察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改变情况, 发觉沉降现象立刻停机处理。 当钻孔深度达成设计要求时, 提起钻头, 埋设桩壁护筒, 预防塌孔, 确保护筒埋设牢靠后, 安排专业挖孔人员, 下至孔底进行扩大头拓孔施工, 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尺寸, 进行桩底扩孔施工。 1.5 清孔、 报验 在清孔施工完成后, 上报专业监理工程师, 进行现场孔体验收。 1.6钢筋笼制作 根据图纸要求, 制作D为1900mm钢筋笼, 其主筋选择14根d=18mmHRB335级钢筋, 内圈配置d=16mm加劲箍@mm, 外圈螺旋箍d=8mm@100螺旋箍搭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单面焊满足10d要求, 桩笼设计长度为5.75m。。 1.7骨架起吊和就位 桩孔及桩钢筋笼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方可许可下放安装施工。拆除桩孔护筒, 将已制作完成钢筋笼, 进行起吊下放安装。骨架吊装采取20T以上轮胎式汽车吊, 为了确保骨架起吊时不变形, 对于长骨架, 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三根钢管, 加强其刚度; 在笼中加强箍筋处加设钢筋撑, 起吊点应设在钢管上且位于钢筋笼顶部三分之一处, 起吊过程应缓慢进行。 起吊时, 先提第一点, 使骨架稍提起, 再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 第一吊点停吊, 继续提升第二吊点。伴随第二吊点不停上升, 慢慢放松第一吊点, 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 停止起吊, 解除第一吊点。当骨架进入孔口后, 应将其扶正渐渐下降, 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逐一解去绑扎杉木杆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周围加强箍筋靠近孔口, 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下方, 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 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 取出临时支撑, 将骨架渐渐下放, 并在孔口与护筒进行临时焊接, 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骨架最上端定位, 必需由测定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长度, 并查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 找出钢筋笼中心, 依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 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吊顶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工字钢或槽钢, 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枕木(高出护筒5㎝左右), 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 钢筋骨架制作和吊装许可偏差为: 主筋间距±0.5d㎜; 箍筋间距±20㎜; 钢筋骨架直径±20㎜; 骨架垂直度1%。 1.8混凝土浇筑 钢筋笼下放完成,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署混凝土浇灌令后, 方可预优异行浇筑施工。 当混凝土抵达现场后, 由试验员检测混凝土塌落度、 入模温度, 扩展度、 有没有离析泌水等试验项目, 符合要求后混凝土才能开始灌注。灌注过程采取分层浇筑施工方法, 每层浇筑高度不超出1.5m。浇筑施工时, 立刻安排工人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 预防桩身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同时, 试验员在同条件下, 做混凝土标养、 同养试件各1组。 混凝土浇注到设计标高后, 为确保质量, 要求灌注混凝土面比设计标高高出500cm, 方便清除沉渣和消除测量误差, 确保断面以下全部混凝土含有满意质量。 在整个灌注施工过程中, 值班技术员要立刻测量孔深, 计算混凝土剩下方量, 并认真填写施工统计。 1.8成桩检验 在混凝土达成设计强度后, 进行桩基检测。桩基检测方法, 依据检测目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检测, 采取高应变检测和低应变检测方法。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   优质工程是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形成,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是关键, 应抓住其质量控制点, 对影响施工质量相关步骤和施工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2.1 成孔过程质量监控 2.1.1 成孔过程质量报检程序   ①检验孔径、 偏位、 垂直度, 并统计签认; ②钻进时检验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 与柱状图进行对比, 检验是否入岩, 并对入岩深度立刻签认; ③终孔检验孔深、 孔径、 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清孔检验, 确定清孔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2.1.2 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   (1)孔底沉渣控制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关键原因, 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孔底浮土厚度, 满足规范要求。钻孔完成后报请管点技术员及监理人员对终孔进行验收。   (2)孔壁坍塌控制   孔壁坍塌通常是因预先未料到复杂不良地质情况、 钢护筒未按要求埋设、 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原因造成, 易造成埋、 卡钻事故, 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对应方法给予处理。必需严格按规范要求, 埋设护筒及孔内护壁。下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要预防偏斜; 在验收合格后, 应立刻灌注混凝土, 预防塌孔情况发生。    (3)扩径和缩径控制   扩径、 缩径都是因为成孔直径不规则出现扩孔或缩孔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引发, 扩孔通常是由钻头振动过大、 偏位或孔壁坍塌造成, 缩孔是因为钻头磨损过甚、 焊接不立刻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软土、 粘土泥岩造成。缩径会降低桩竖向承载力, 而扩径会增加成本, 必需采取有力方法给予控制。为避免扩径出现, 技术人员应检验钻机是否固定、 平稳, 要求减压钻进, 预防钻头摆动或偏位, 在成孔过程中应要求渐渐钻进, 成孔下放钢筋笼后, 立刻灌注混凝土, 以避免缩径或塌孔出现。常常对钻头直径进行校正, 以满足桩身设计要求。 2.2 灌注过程质量监控 2.2.1 灌注过程质量监管程序   ①检验钢筋笼顶固定方法是否可行, 其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核实施工现场配合比每盘材料数量是否按同意配合比实施; ③灌注前再一次检验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④浇灌混凝土过程中, 检验混凝土面上升情况, 注意孔内是否有异常情况, 督促施工人员控制好水灰比、 拌和速度与灌注速度; ⑤施工时按要求取样做试块, 监理抽检取样试块, 浇灌完成检验混凝土顶面标高。 2.2.2 灌注过程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 坍落度合理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 和易性好、 内阻小、 初凝时间长、 润滑性好且有很好触变性能, 坍落度合理混凝土可有效地确保混凝土灌注性、 连续性和密实性, 通常应控制在18~22cm范围内。要配制出合理坍落度混凝土来确保桩身质量, 监理人员必需重视以下几点: ①制作混凝土原材料必需符合使用要求, 尤其是水泥质量必需确保, 粗骨料尺寸级配要合理, 所使用材料要进行二次复检方可投入使用; ②混凝土配合比要经过试验确定; ③做好混凝土在现场搅拌质量控制工作, 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 ④要设有专员对搅拌室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等指标检验; ⑤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试块工作, 并确保取样真实性。   (2)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灌注混凝土前, 钢筋笼自重与悬吊力形成平衡状态,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因为下列原因引发钢筋笼上浮: ①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靠; ②混凝土质量差, 对于易离析、 坍落度损失大混凝土, 都易使钢筋笼上浮, 处理措施是操作要正确、 确保混凝土质量及加紧混凝土灌注。施工人员应做好以下控制方法: ①在钢筋笼上加压重物, 并在上端加焊4根较粗钢筋固定在钢护筒顶部施工平台上; ②用细钢筋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 ③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笼底部周围时, 稍稍减缓混凝土灌注速度。  (4)桩头质量控制   相关规范要求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 应确保设计桩顶标高及桩身混凝土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 要想确保桩头质量, 必需控制好最终一次灌注量, 桩顶不得偏低, 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需确保暴露桩顶混凝土达成设计强度值, 这就要求灌注混凝土高度要超出桩顶标高。在实际施工中, 超灌量控制不妥是常常存在问题, 超灌量过大, 造成浪费, 超灌量不足, 桩质量不能得到满足。另外, 在开挖桩头检测时发觉, 因为桩顶混凝土与孔内泥土有直接接触, 里面有时会裹有泥砂和浮浆等杂质, 对桩头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必需重视影响桩头质量原因, 并采取以下控制方法: ①严格成孔工艺, 采取正确混凝土灌注工艺, 使钻渣、 泥皮被顶起至桩顶, 在桩头形成较厚浮浆层; ②施工中应测准混凝土上升面标高; ③应确定合理超灌量, 依据桩顶标高周围工程地质情况, 宜取0.3 m超灌高度; ④清孔要满足要求, 灌注混凝土前, 要进行孔底泥土取样; ⑤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混凝土振捣。 二、 说明: 每个桩应进行地质取样, 当地质情况发生改变时应进行取样, 取出样应用塑料袋分开进行包装。并在钻孔统计上做好统计。 交底人 复核 接收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