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月迹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7478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月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迹 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3、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4、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难点: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作——《月迹》。抬起你的手跟老师一起来板书写课题和作者的名字——月,床前明月,月上柳梢;迹,蛛丝马迹,了无踪迹。(板书:月迹)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这个“凹”字在这里应该念“wā”,它并不是一个多音字,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自己名字的来历:小时候父亲给他取名叫“平娃”,“娃娃”的“娃”,长大以后他用“娃”字的谐音“凹”字代替了,这个字在陕西方言中就念“wā”。(板书:贾平凹wā)来,让我们来齐读课题和作者的名字。预备——齐!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不妨一起先来吟诵几句。 诗仙李白写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王维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张九龄写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感叹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二、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 2、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了哪些地方?(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3、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写各个地方的月亮?画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为什么? 2、孩子们由“不满足”到“满足”,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这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3、在“我”、弟弟、妹妹心中,月亮是什么 4、理解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吗?” 5、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6、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展示: 1、不满足——在孩子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 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2、 镜中看月 高兴——失望 院中望月 惊讶——争执 杯中“饮月” 人人拥有 、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 处处都有 眼瞳见月 竟是这么多 、满足 好奇心——争强好胜之心——纯洁美好的童心 3、弟弟:我所要的 妹妹:好 我: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 月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月亮是一个美好的事物 月亮寄托着孩童纯真的愿望 4、印章 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材料负责;在个人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 5、月迹,月亮的变化轨迹 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一切美的印迹 6、解题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奶奶的指引”: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奶奶说:“它走了,------你们快出去寻月吧。”——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奶奶说:“月亮是每一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奶奶是一个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一件小事---中秋节孩子们寻找月亮的情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 一个简单平凡却又重要的道理: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 ,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