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春酒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7025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酒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酒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酒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酒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酒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春酒说课稿北辛溜中学高倩说教材:春酒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女士的思亲怀乡散文,编者放在人教版以“民风民俗”为话题的八下第四单元。本单元丰厚的人文情怀令人陶醉,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让人痴迷。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致,把家乡新年的种种风俗与禁忌,家家户户喝春酒的喜庆,乡亲“起会”置“会酒”的感恩,多年之后“我”按母亲的方法炮制“八宝酒”的情思,用“家乡的味道”一一拾起。“我”的天真活泼、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儿时的情趣与游子思母思乡的伤感,在这“春酒”“会酒”的杯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民俗民风之美。说教学目标:1、作者用诗化的语言话“春酒”,寄乡思。开篇入题,直写故乡“新年后的农家邀饮春酒的节目

2、再度引起高潮”点明“春酒”在“我”心中的分量,言明“我”对它的情有独钟。然而作者在这里笔锋一转,插入新年里的“迎神拜佛、蒸年糕、说话讨吉利”等风俗“受拘束”,远不如“撒”吃供果开心,“邀喝春酒”“农家扶得醉人归”甜美、“置十二碟”饮会酒特别。千余文字、寥寥几笔,一幅长长的江浙风俗画卷便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那孩子们的兴奋与快乐,家长们的紧张和繁忙,历历如在眼前。因此,我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研作者故乡独特的民风之美”(课标阅读策略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细节是文章靓丽的花朵。作者富有的细节勾画了儿时“我”

3、的率直、顽皮与活泼。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有的儿童情趣透过字里行间“盈”面而来。课文的1至4段,表写“我”的童心,实在写母亲温柔敦厚。我们既能从中读出一个率直纯真的“小酒仙”,更能品出一个勤劳慈爱的母亲。母亲的母心、佛心仅在此么?不,还有“会酒”的浓墨重彩。母亲不“上会”却借花厅、供煤气灯、像过节似的“捧”出八宝酒来助兴。我开心,“母亲”更“得意”,“高兴得两颊红红的”。瞧,酒不沾唇,人自醉。沉醉于自己亲手泡制的酒淳,沉醉于为邻里出点力内心的骄傲,沉醉于邻里一家有难众人帮的和睦。母亲那得意的样子、笑眯眯的神态、谆谆教诲的话语,款款地流淌在作者笔下,传神鲜活如在面前。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课标的要求(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我把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确定为“品读文章意蕴深厚的细节描写,感受我的童趣与母亲的品质”。 3、“凭教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学习本文,还应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同时,目透纸背与作者对话,透过作者远在异乡,炮制“八宝酒”却品不出“道地的家乡味”,理解作品中那海外游子的惆怅、刻骨的乡愁。为此,我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目标是“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怀。” 说教学重难点:学习散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本文语言浅显但意蕴

5、深厚,值得细细品味。因此,“品读文章意蕴深厚的细节,感受 我的童趣与母亲的品质”成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儿时的童趣,母亲的宽厚那是远在海外的琦君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童年、对母亲的思念倾注了她的一生,但对于阅历有限,又没有相关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又怎么可能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呢?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于“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教学建议)。说教学思想:作品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情趣交织在一起,辉映成一支快乐而感伤的乐曲。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读者。学习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

6、散文,学生可以“沉醉”,但课堂不能“散乱”,条理清晰、教学有序是课堂有效、高效的策略之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频繁出现在我表述中的“引导”、“理解”两个词语,奠定了我教学的思想。“道而弗牵”、“不愤不启”,“引导”是我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课标的要求。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基本途径,因此,“读”是我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初读、解读、建构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喝春酒喝会酒自制八宝酒);解读领悟文本意蕴(风俗美,人情美,思乡情);建构升华文本意义(珍民俗,惜童真,怀乡(国)情的精神家园)三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

7、究。说教学流程:一、说教学情境导入 我的导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因为地域的不同过新年的习俗也不一样。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来谈谈我们这个地方过新年都有哪些习俗,以及自己在新年中的快乐事。(学生讲述,同时表扬同学的发言)刚才大家讲的都非常好,这是我们北方人过的春节,那么南方呢,是否和我们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浙江温州一带,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琦君的春酒。 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生活就是语文,这一问一答,直接入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的情趣、了解本地的民

8、俗风情,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民风之美奠基。二、说出示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研作者故乡独特的民风之美。 2、品读文章意蕴深厚的细节描写,感受“我”的童趣与母亲的品质。3、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怀。 (要求学生齐读) 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充分把握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三、说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略 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多媒体出示作者生平简历,引导学生和作者亲切对话,了解琦君其人,体味情感。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四、说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重难点1、 教师在思乡曲伴奏下情读全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除写春酒之外还写了什么?她的家乡过年时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此环节

9、设计的意图是:(1)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以“酒”为线索依次写了饮春酒、喝会酒、我“炮制八宝酒”三个方面的内容;(2)明确风俗有:饮春酒、迎神拜佛、蒸年糕、说话讨吉利、分食供果、摆会酒。我最爱喝春酒。 文章富于儿童的情趣,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对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的淡淡乡愁学生初读时无法领悟,故教师运用自身的朗读资源优势示范引路,营造一种甜美而绵绵伤感的氛围,引导学生一进课文,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要求,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8段,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言可以读出“我” 最爱喝“春酒”呢?(品意蕴、体悟人情美) 学生可能找出的细节描写见投影。

10、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我的急切心情、率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邻里的热情、大方、好客)。”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我迫不急待的神态)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尝鲜、喜爱之情),已经不知舔(童趣盎然)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3)“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传神的动作描写、感受氛围的小酒仙情态、酒的香淳跃然纸上;映衬母亲的心灵手巧。

11、) (4)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母亲的慈祥、对我的宠爱)。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浓郁的乡情、乡邻的和睦,我的淘气、纯真)。 (5)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急切的心情)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邻里感恩、酒席特讲究)。 (6)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谦虚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和蔼、热心肠。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

12、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做事细致、为人严谨。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 这里对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至关重要。无论学生读出哪一句,都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从这段话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我”?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情趣?请学生试读,再相互评价读得怎样?你为什么认为应这样读?(如第一句要通过“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蜜蜂、捧一大包”的重读,读出“我”的率直,乡人的淳朴、大方。对“母亲”一词要读得深情,有淡淡的乡愁味。)让学生明白朗读中经过技巧处理的词语其实也就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这样既掌握了朗读技巧又习得了一定的品读方法。如此在读中习得语言、领悟情趣、感受形象。读的过程既是学生合作交流的

13、过程,也是教师引领提升品读能力的过程;读的过程更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过程。还是生生、师生互助加深理解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阅读教学建议)的过程。3、请用一句话归纳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 这是为了把前面赏析的内容来一个梳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领悟能力。通过学生的情读,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合作归纳,一个天真活泼的“小酒仙”便在学生的眼前呼之欲出了。4、情境设置:刚才的朗读,我们读出了一位率直、纯真爱喝春酒的小酒仙,她最爱喝的“八宝酒”是谁泡制的呀?母亲!哦!这里还藏着一位重要的人物母亲。那我们又能从文中读出一位怎样的母

14、亲呢?请浏览课文作批注交流。 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1)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当学生交流时,用“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明确母亲的慈爱、勤劳、俭朴、大方、热心、处事严谨是通过具体的语言、事件来刻画的。(2)在讨论到“会酒”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会酒习俗(答谢、感恩)?置酒席有何讲究(地点、酒席、送礼物)?会酒习俗能读出什么样的民风?层次分明的解读“会酒”的内涵(民风美、人情美、人性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讨论问题1时,找到了“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就在这里适时解读。(3)是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母亲的文

15、字(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引导读出神态、读出情味。这样引导学生三进课文,从而融朗读、评议、赏析、概括训练为一炉,一个慈爱、勤劳、热心的母亲形象便在学生心中栩栩如生。5、课文中除了讲到母亲还写了哪些人,他们又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了解相邻们的淳朴好客的民风。 6、请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在千里之外的美国“如法炮制”的“八宝酒”却品不出“道地的家乡味”呢?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明确作者“思亲怀乡”的情感升华家国情。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家乡是一道永不

16、褪色的风景 ,家乡是一段永不忘却的记忆 ,家乡是琦君手中的那一杯春酒 ,饮了,就会化作思念,任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任世间万象纷繁变迁,在我们的心底永不老去 琦君也说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让我们好生珍惜这样一份浓浓的乡情吧。作业:课外查询资料,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现在已是“物是人非”,没有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宠爱自己的母亲、没有了淳朴热心的乡里。有的是对母亲、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怀念。作业的布置也是为了更好地积累一些关于思乡

17、的文章,感受乡情。说板书设计: 春 酒 儿时的我:天真活泼、率直纯真 童心 琦 春酒 会 洒母亲:心灵手巧、慈爱宽厚思情 君 八宝洒乡亲:热情大方、淳朴感恩乡情 这样的板书把课文最简要、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出来,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内容一目了然。它像一个平放着的酒瓶,盛进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材料,形象直观的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又体现了文章的情致酒者愁也,浓酒者绵绵的乡愁也。其含蓄蕴籍的风格又暗含题目春酒。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在学生心中引起“酒酒”的波澜。 本文的散文特质注定了教学应以动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本节课,我以情读为主线,紧扣文本,从学习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民俗、品意蕴、悟乡情,突出了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语言对话、与作者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使听说读写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至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统一。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