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法》课程标准
课时数:48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经管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经济学基础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一门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课程项目和案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并应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活动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该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总课时数为48学时,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而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发学习兴趣,训练法律思维能力。
本课程中以认识经济法和相关概念出发,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制度;然后以虚拟公司的设立与运作为主线,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教边总结评价,掌握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度。
该课程建议为3学分,总学时为48学时。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和案例教学,掌握市场主体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市场行为法(合同法、担保法、工业产权法)、市场秩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理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分析经济案例中的各种经济法律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分析不同的法律结果,明确法律责任。
(2)能根据经济法律的规定解释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现象。
(3)能用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原理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并学会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4)能写出合伙协议书,并处理入伙及退伙过程中的法律事务。
(5)能制定公司章程,并根据法律和章程的规定管理好企业内劳动者和产品质量等有关事务。
(6)能订立合同,并行使担保,能处理从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法律问题。
(7)会申请注册商标,取得专利权,并能用法律知识维护商标权和专利权。
(8)会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在经济生活中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
(9)会解决相关的经济纠纷。
(10)会处理破产企业的财产,明确清偿顺序。
3. 素质目标:
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锻炼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也为其发展良好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或项目名称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建议学时
一
认知经济法
能力
1.会初步判别社会关系是否属于经济法律关系;
2.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案例中的各种经济法律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分析不同的法律结果,明确法律责任
2
知识
1.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特点、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
2.理解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
3.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及其确立,法律事实的概念。
素质
培养法律至上,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
认识企业
能力
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解释公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现象;
2会用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原理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学会处理个人独资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3.能写出合伙协议书;学会处理入伙及退伙过程中的法律事务。
12
知识
1.了解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
2.掌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关于企业设立、运行、法律责任等基本规定;
3.分清三类外商投资企业。
素质
必要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能力
1.学会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根据法律及章程的规定明确股东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2. 学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并能撰写公司登记申请书、获取验资证明等材料。
4
知识
1.掌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即股东的人数、注册资本、股东的出资、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的名称、住所、公司的组织机构等;
2掌握公司设立登记的程序、公司设立登记须提交的材料,明白公司成立的具体时间。
素质
树立严谨、细致的作风,按程序处理法律事务。
四
**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管理
能力
1.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召集主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对某项实际问题作出决议;
2.学会运用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学会处理涉及产品责任的现实问题。
8
知识
1.了解股东的权利和股权的转让,了解股东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的职权、决议办法;了解董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了解监事会的组成、职权及议事规则;掌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义务和责任;
2.掌握我国劳动法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3.掌握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则。
素质
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五
**有限责任公司的对外经营
能力
1.学会如何订立合同,并知晓合同中应包括的内容,学会判断合同的生效情况,依约定来履行合同,学会选择担保方式,并能区分各担保方式之间的区别和适用性;
2.会申请注册商标,取得专利权,并能用法律知识维护商标权和专利权;
3.能学会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在经济生活中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能处理实际案例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能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纠纷。
16
知识
1.掌握合同的种类、合同订立的过程(要约和承诺)、合同的形式与内容、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抗辩权等)、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违约责任的承担、合同的担保等问题;
2.了解商标的含义,商标的基本规定;掌握商标注册的申请原则及如何保护商标专用权。掌握专利及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的保护;
3.了解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原则;理解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及其内涵;
4.了解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的制度;掌握经济审判的程序。
素质
诚信经营,依法维权。
六
**有限责任公司的破产
能力
1.会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提出破产申请;能判断债权人的债权是否为破产债权;能运用破产法的基本原理解释企业破产中的法律问题;
2.学会处理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明确破产财产的清算顺序。
6
知识
1.理解破产的界限和障碍,掌握破产申请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掌握破产申请受理的程序,债权人会议与和解整顿的程序,重点掌握破产债权的概念;
2.了解破产财产的概念,掌握破产财产的清算与处置办法,了解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
素质
依法终止企业,维护债权人利益和社会稳定。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目前经济管理学院有四位教师连续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学,另有两名教师(含一名兼职教师)承担过教学任务。团队中既有法律类专业教师,也有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教师,专兼结合,均具双师素质。
2.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学院实训超市可供本课程教学利用。
3.课程资源:
本课程已制定课程标准,每学期制定详细授课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每次课都编写教学设计,所有老师均实行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建议
1.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2. 教学方法:任务引领,项目活动,案例教学。
(三)教材选用: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概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法基础》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课程综合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两种形式,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一)期末理论考试
本课程期末理论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有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70%记入本课程综合成绩。
(二)形成性考核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项目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项目完成中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并在成绩评价上予以一定倾斜。
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30%记入本课程综合成绩。
六、课程整体设计
序号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知识点
训练或工作项目
教学重点
教学情境
与教学设计
建议学时
一
认知经济法
认识经济法,熟悉相关概念。
1.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特点、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
2.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
3.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及其确立,法律事实的概念。
有关法律关系案例分析
法律关系要素及法律关系运行
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分析不同案例中的经济法律关系,通过讲授、讨论,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法律事实会产生不同的法律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学情况进行总结。
2
二
认识企业
任务1:认识非法人型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事务管理。
用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原理模拟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处理个人独资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事务管理和法律责任。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以某人要成立一个人独资企业为例,指出企业设立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复习巩固。
2
任务2:认识非法型企业——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普通合伙)的特点、合伙人的责任承担、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入伙、退伙的效力。
写出合伙协议书;模拟处理入伙及退伙过程中的法律事务。
合伙协议的拟订;入伙、退伙及其效力。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以5人为一组要求设立合伙企业,并拟定书面的合伙协议,教师讲授,学生边学边研讨边做,确定各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评价。然后教师情景模拟,设置入伙、退伙当事人及企业债权人,讲解合伙人责任承担等问题。
4
任务3:认识法人型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的概念和特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设立条件、组织机构及股份发行与转让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解释公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现象
法人特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设立条件,股份及债券的发行与转让。
课堂上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案例引入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逐个分析讲解,期间穿插小案例予以巩固,最后教师总结评价。
4
任务4:认识外商投资企业
三种外商投资企业的特征;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及其组织机构。
学会处理实践中出现的违反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情形
三种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设置。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以案例出发分析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出资及组织机构,最后由学生总结并作出比较。
2
三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任务1:组建一个虚拟的有限责任公司,确定公司股东,并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即股东的人数、注册资本、股东的出资、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的名称、住所、公司的组织机构等。
模拟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根据法律及章程的规定明确股东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公司设立的条件;公司章程的内容。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10人为一组,组建虚拟的有限责任公司,并讨论决定人数、资金、公司名称、住所、组织机构等问题,共同制定公司章程,边教边学边做。
2
任务2: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并签发营业执照
公司设立登记的程序、公司设立登记须提交的材料,公司成立的具体时间。
模拟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并撰写公司登记申请书、获取验资证明等材料。
公司设立条件和程序。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公司股东拟定公司登记申请书,整理提交材料,由委托代理人或代表向公司登记机关(情景设置)申请设立登记,公司登记机关审核后发给营业执照。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2
四
**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管理
任务1: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股东的权利和股权的转让,股东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的职权、决议办法;董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监事会的组成、职权及议事规则;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义务和责任。
运用法律知识召集主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对某项实际问题作出决议。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职权、会议召集及其议事规则。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公司合并为例,各模拟公司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做好会议记录。各“公司”董事长汇报本公司决议情况,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总结。
2
任务2:公司人员的管理
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原则的内容;我国劳动法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运用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劳动合同及其订立;劳动争议及其解决途径。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师选取劳动法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劳动法中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讲解,最后根据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
2
任务3:产品质量的保证
产品质量监督的法律制度;消费者的权利和生产者、销售者的法律义务及瑕疵给付责任的构成;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事由及其责任的实现;消费争议的解决方式和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应用产品质量法的基本理论明确如何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处理涉及产品责任的现实问题;
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理论维护自身的权利。
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责任;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产品责任的构成及免责事由;争议解决方式。
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以虚拟公司为单位,在课外要求学生拟定调查问卷,开展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维权方面的调查,选取身边的产品质量及权益受损的相关案例,结合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论知识得出结论,并制作ppt,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师生集体打分。然后由教师结合知识和技能要求进一步讲解,分析案例并总结。
4
五
**有限责任公司的对外经营
任务1:各个虚拟公司之间签署一份合同,并且要有担保。
合同的种类、合同订立的过程(要约和承诺)、合同的形式与内容、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抗辩权等)、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违约责任的承担、合同的担保等问题。
订立合同,并知晓合同中应包括的内容,学会判断合同的生效情况,依约定来履行合同;
学会选择担保方式,并能区分各担保方式之间的区别和适用性。
合同订立、效力、履行;担保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则。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两虚拟公司之间通过协商签署一份购销合同,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然后教师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分析合同订立的过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如何承担违约责任及如何实施担保等,期间穿插实际案例予以分析讲解。
8
任务2:每个公司注册一个商标,并设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
商标的含义,商标的基本规定;商标注册的申请原则及如何保护商标专用权。
专利及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的保护。
模拟申请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并能用法律知识维护商标权和专利权。
商标注册申请及专利取得的条件和程序。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公司设计一个商标并申请注册,期间教师通过相关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根据各公司的操作情况作出总结。
4
任务3:公司如何维权,反对不正当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原则;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及其内涵。
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在经济生活中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处理实际案例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及其责任。
教师以实际案例引入不正当竞争行为,由各虚拟公司派代表发表观点,并指出其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和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讲解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
2
任务4:怎样解决经济纠纷?
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的制度;掌握经济审判的程序。
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纠纷。
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程序。
课堂中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经济纠纷案例,建立模拟法庭,设置原告、被告、审判长、辩护律师等角色,开庭审理案件。教师总结评价。
2
六
**有限责任公司的破产
任务1:破产的申请与受理
破产的界限和障碍,破产申请提出的要求和规定,破产申请受理的程序,债权人会议与和解整顿的程序,破产债权的概念。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提出破产申请;判断债权人的债权是否为破产债权;运用破产法的基本原理解释企业破产中的法律问题。
破产界限,遗产申请提出和受理的法律规定。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技能目标,创设情境,确定当事人公司,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破产的申请和受理程序,明确破产债权的各种情况。教师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
4
任务2:公司财产的清算与分配
破产财产的概念,破产财产的清算与处置办法,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
处理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明确破产财产的清算顺序。
破产财产的范围,破产清偿顺序。
根据实际破产案例,以各小组的虚拟公司命名,分析破产财产的清算与分配。
2
执笔人: 王广恩 审核人:
制定(修订)日期:2012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