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测量员岗位实务题
1、设A点为后视点,A高程为120.468m,B点为前视点,若前视读数为1.428m, 后视读数为1.124m,问A、B两点高差为多少?B点高程为多少?
-
2、如图6-1,已知BM.A点,AH=45.876m,点l、2、3为高程待定点,各测段高 差和测站数如图中所表示,试用表格法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3、A、B为两个已知水准点,点l、2、3为待测水准点,各测段高差、测站数、 距离如表所表示,试计算各点高程。
4、设A、B两点相距80m,第一次,水准仪安置在AB中问位置,测得A点水准尺上读数为ma432.11=,B点水准尺上读数为mb326.11=;移动仪器向A点靠近8m,又测得A点水准尺上读数为ma806.12=,B点水准尺上读数为mb686.12=;则此仪器视准轴水平吗?
22、测量放线人员怎样做好图纸自审和参加图纸会审?
答:(1)图纸自审:是测量放线班组收到图纸后、要把全套图纸和关于技术资料仔细全而查阅一遍、把罔中“错、漏、碰、缺”、尺寸不交圈、标高不对应等差错与问题要一 一记住、尤其是对总平而图中建设用地界限(建筑物红线)、建筑总体布局、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要搞清楚。要与轴线图为准、校核建施图与结施图尺寸、标高是否交圈、对应等。
(2)图纸会审:是由建设单位(甲方)组织召集、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旋工单位及对应其余单位技术人员参加会议。进行设计图纸交底、查对图纸内容、处理图纸中存在问题与施工中可能出现问题、测量人员参加会审一定要在会上明确处理: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图纸上关于尺寸及标高问题、以取得正确设计依据。
23、在工程施工测量中,为了降低误差、确保最终结果正确性,应在审核起始依据与实测校核两方面采取哪些方法?
答:应在审核起始依据时应从设计图纸上了解施工要求等,对个设计图纸关于尺寸仔细审核,以免犯错。进行现场勘测,对建筑物场地地上平面控制点进行检测,
实测校核能够采取闭合导线计算或附合导线法
24、施工测量放线方案应包含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测量准备;
(4)现场平面控制网建立;
(5)轴线施工测量;
(6)标高施工测量;
(7)施工测量放线中应执行质量标准;
(8)沉降观察;
(9)附图。
25、施工场地控制网作用是什么?场地平面控制网布网标准是什么?
答:施工控制网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一样阶段测绘在质量、进度和费用等方面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备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作用。
布网标准:
(1)分级布设、逐层控制
(2)应有足够精度
(3)应有足够密度
(4)应有统一规格
26、在建筑物定位中,应怎样选择定位条件?
答: (1)建筑场地上布设有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总平面图上给出了新建筑与控制点之间几何关系,此时可直接用直角坐标法;
(2)建筑场地上只有通常控制点(导线点),总平面图上给出了新建建筑物定位点坐标,此时优先选择用极坐标法;
(3)在总平面图上值给出了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与道路中心线位置关系,此时用相对位置关系法。
27、什么是建筑红线?在施工中作用是什么?使用红线是要注意什么?
答:建筑红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物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界限
作用:控制建筑物定位位置;
建筑红线注意什么:使用过程中建筑物定位位置不能超出建筑红线,不然规划不给予认可。
28、建筑物定位放线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熟悉图纸;
(2)确定测设方案;
(3)准备测设数据;
(4)建筑物定位、放线测量;
(a)校核定位依据桩;
(b)依照定位条件测设建筑物四廓外矩形控制网,要经闭合校核;
(c)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四边上,测设各大角与各轴线控制桩;
(d)测设建筑物四大角桩与各轴线桩;
(e)按基础图测设开挖边界并撒灰线;
(f)经自检互检与上级验线合格后,填写“工程定位测量统计”单,提请监理单位验线。29、建筑物基础放线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校核轴线控制桩;
(2)依照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廓井字形主轴 线;
(3)在垫层上闭合校核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4)依照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所需边界限、墙宽线和柱位线等。
(5)经检线合格后,填写“基槽验线统计”单,提请监理验线。
30、皮数杆在墙体砌筑中起什么作用?详细叙述皮数杆立法及放置位置。
答:皮树杆作用:皮数杆用来控制墙体各部位构件标高,并控制灰缝厚度均匀。它上面画有每皮砖和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等标高位置。
皮数杆立法及放置位置:皮数杆通常立在墙转角处、并每隔10~15M立一根杆要用水准仪定出室内地坪位置,使皮数杆上室内地坪标高相重合。立皮数杆时,先在立杆处打一木桩,用水准仪在木桩上测设出±0.000标高位置,其测量允许误差为±3mm。然后,把皮数杆上±0.000线与木桩上±0.000线对齐,并用钉钉牢。为了确保皮数杆稳定,可在皮数杆上加钉两根斜撑。
31柱子吊装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进行柱子吊装垂直校正。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柱子吊装前,先在柱身三个侧面弹出柱轴线,并在轴线上按上、中、下作出标志;一个面上定出±0标高线和杯底抄平,使就位后牛腿面标高符合要求。
(2)第一步先将柱子立起来插入杯口内,对准定位轴线,作初步垂直度校正后用楔子卡紧牢靠,即可摘钩;第二步是在初校基础上再进行校正至达成要求。但重型柱、偏心较大柱、细长术等,为确保安全,能够将柱子立起后不脱钩作校正到合乎要求后将杯口楔子打紧卡牢再摘钩。
(3)注意事项:
(a)起吊时观察卡环方位和绳扣改变情况,发觉有异常现象时要采取有效方法,确保吊装安全。
(b)凡是采取砖胎浇制柱子在起吊后需要停车剔模时,不准边升边剔除,更不准站在柱子下进行剔模作业,最好是先将柱子翻转剔除洁净后再起吊。
(c)吊装前要检验柱脚或杯底平直度,如误差较大造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时,应预先剔平或抹平,以保柱子稳定。
(d)向杯口放楔子时,应拿两个侧面以预防挤手。摘扣前楔子要打紧,两个人同时打锤要避正面、交织站立,以防锤头甩出伤人。摘扣时柱下方及周围应禁止站人。
(e)多层框架柱、升板柱、高大风柱、重心偏上柱或带悬梁偏心较大柱,采取不脱钩校正,并在校正后随即浇灌混凝土,必要时应加缆风绳或其它方法,确保柱子稳固。 (f)柱子暂时固定用楔子,每边不少于2个,在脱钩前要检验柱脚是否落至杯底,预防在校正过程中,因柱脚悬空,在松动楔子时柱子突然下落发生倾倒。
(g)柱子校正时楔子不能拔出来,要用大锤敲打迟缓松动,并在校正后用石块将柱脚卡紧。立刻灌注混凝土,并注意捣固时不要碰动楔子。 (h)不论是有缆风绳或无缆风绳校正,都应在吊装完后立刻进行校正,其时间间隔不得过长,更不能过夜,预防刮大风发生事故。
32、沉降观察中布设水准基点、观察点有哪些要求?
答: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察基准点,应依照工程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标准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依照工程布局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订。依据工作经验,通常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经有、稳定性好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能够在该区域内基础稳
定、修建时间长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对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地方埋设基点。所布设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禁止使用。所以,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而且基点要定时与远离建筑物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稳定性。
沉降观察点应依据建筑物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原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应建筑物沉降改变地点。通常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位置、地质条件有显著不一样区段以及沉降裂缝两侧。埋设时注意观察点与建筑物联结要牢靠,使得观察点改变能真正反应建筑物改变情况。并依照建筑物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察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察点位置。在工作点与沉降观察点之间要建立固定观察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识桩,确保各次观察均沿统一路线
33、场地平面控制网布网标准是什么?网形及基本测设方法是什么?
答:标准: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 度标准,以防止放样误差积累;
2)、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以与工程设计所采取坐标系统相同;
3)、场区控制网布设依照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地方。
网形及基本测设方法
(1)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 适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小型建筑场地。 建筑基线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布设形式,应依照建筑物分布、施工场地地 形等原因来确定。惯用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建筑基线布设要求
1)建筑基线应尽可能靠近拟建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方便使用比 较简单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定位。
2)建筑基线上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方便相互检核。
3)建筑基线应尽可能与施工场地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地方,为能长久保留,要埋设永久性 混凝土桩。
建筑基线测设方法 依照施工场地条件不一样,建筑基线测设方法有以下两 种:
1)依照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 为建筑红线。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红线可用作建筑基线测设依据
2)依照附近已经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在新建筑区,能够利用建筑基线设计坐标和附近已经有控制点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
(2).建筑方格网
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施工平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称矩形网,建筑方 格网适适用于按矩形布置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1)建筑方格网布设 布设建筑方格网时,应依照总平面图上各建(构)筑物、 道路及各种管线布置,结合现场地形条件来确定。如图所表示,先确定方格网主轴线 AOB和COD,然后再布设方格网。
(2)建筑方格网测设 测设方法以下:
1)主轴线测设 主轴线测设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首先,准备测设数据。然 后,测设两条相互垂直主轴线AOB和COD,如图所表示。主轴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A、B、 O、C和D组成。最终,精准检测主轴线点相对位置关系,并与设计值相比较,假如超限,则应进行调整。建筑方格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所表示。
2)方格网点测设 如图11-6所表示,主轴线测设后,分别在主点A、B和C、D安置 经纬仪,后视主点O,向左右测设90˚水平角,即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点。随即再作检核,测量相邻两点间距离,看是否与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否为90˚,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内,并埋设永久性标志。
建筑方格网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所以,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 定位,计算简单,测设比较方便,而且精度较高。其缺点是必须按照总平面图布置,其点位易被破坏,而且测设工作量也较大。
因为建筑方格网测设工作量大,测设精度要求高,所以可委托专业测量单位进 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