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
一、 管理目标
操作行为规范, 预防方法有效、 上报处理立刻、 数据分析科学、 连续改善到位
二、 概念
针刺伤是指一个由多种注射针、 穿刺针、 缝针等引发意外针尖扎伤, 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皮肤损伤。
三、 防护行为评定
1.操作人员评定:
1) 能力评定: 新进科人员、 低年资人员、 规培生、 实习生、 见习生、 进修生等实际操作能力;
2) 状态评定: 操作者当初状态, 是否有因身体问题(比如睡眠不足)和心理问题等造成注意力下降、 精神不集中等;
3) 时间段评定: 在中午、 夜间等时间段, 因为医护人员相对不足, 是针刺伤高发时段;
2.新病人入院后查看病历,了解其是否有血源性传输疾病,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3.若有皮肤破损,做好保护方法后再接触病人或者条件许可下直接更换操作人员;
4.接触病人和脱下手套后,检验双手是否有血渍或伤口, 并立刻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5.进行锐器相关诊疗前, 保持工作场所光线充足, 保持环境宽大,避免被碰撞, 告诉病人不要忽然移动;
6.注射器使用后,不双手回套针帽, 立刻将针头丢入锐器盒;
7.处理使用过针头等锐器物时格外小心, 不直接用手分离使用过针头和针筒, 可使用剪刀或弯钳等工具;
8.处理使用过输液器时,不一样时剪多个针头;
9.锐器盒超出3/4满时,更换锐器盒;
10.假如发生锐器伤后,立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以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或安尔碘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
11.主动阅读或了解针刺伤相关信息。
四、 预防方法
1.使用前预防:
(1)操作者状态不佳时, 可更换工作人员或让人帮助其完成该项操作。
(2)采取含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用具, 如安全性采血针、 带保护性针头护套注射器、 安全性留置针、 无针输液器、 无针接头等无针连接系统。
(3)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 光线要充足。
(4)制订完善手术器械摆放及传输要求, 规范器械护士基础操作。
(5)手术前充足了解高危患者情况, 做好围手术期和手术期安全防护工作。
(6)与患者充足沟通, 取得患者合作和配合, 必需时请她人帮助。
2.使用中预防
(1)严禁用手直接传输或清理锐器。
(2)严禁双手回套针帽。
(3)严禁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4)抽吸药液后用单手套上针帽。
3.使用后预防:
(1)使用后锐器应立刻直接放入耐刺、 无渗漏锐器盒内, 避免回套针帽。
(2)不要分离被血液污染针头和注射器, 针头和注射器应一起置于锐器盒中。
(3)锐器盒放置在方便护士使用并易于丢弃地方, 由专员负责清理。
(4)护士操作时应将锐器盒带到患者床边。
(5)锐器盒需在3/4满时应使用有效封口方法, 使封口紧实严密并做标识。
(6)锐器盒不得反复使用, 严禁将锐器转存入或倒入另一锐器盒。
五、 处理标准
1. 保持镇静, 戴手套者按规范快速脱去手套。
2.处理伤口:
(1)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以免产生虹吸现象, 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
(2)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伤口。
(3)用75%乙醇或者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
3.立刻填写锐器伤记录表, 并尽早汇报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4. 评定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情况、 伤口深度、 范围及暴露时间, 做对应处理。
6.锐器伤后监测和处理
监测结果
受伤者情况
处理标准
患者HBsAg阳性
未接种疫苗者或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
应二十四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根据标准步骤接种乙肝疫苗。
于受伤当日、 第3个月、 6个月随访和监测。
接种过疫苗, 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
无需处理
患者HIV阳性
患者梅毒阳性
患者HCV阳性
HIV抗体阴性
梅毒阴性者
HCV阴性
经过教授评定后可立刻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标准: 应在4小时内, 最迟不超出二十四小时进行。
于受伤当日、 4周、 8周、 12周、 6个月检验HIV抗体
到皮肤科就诊, 遵医嘱进行长久有效青霉素注射, 在3个月、 6个月时监测随访
在1个月、 3个月、 6个月时进行定时监测随访
六、 上报步骤
1.当事人立刻电话上报护士长;
2.护士长立刻电话上报院感科, 并填报“医疗锐器伤登记汇报表” , 由护士长签字确定后上
交院感科;
3.“医疗锐器伤登记汇报表”一份由护士长保留, 一份由院感科立案;
4. 当事人于一周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统计”, 交由由院感科保留并立案;
5. 提出改善方法后于一周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改善, 护士长于两周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效果评价。
医疗锐器伤登记汇报表
姓 名 性 别 工 龄 科 室 电 话
1. 受伤过程
伤害发生时间:
伤害发生地点:
伤害发生具体操作步骤:
2.职业: (1.医生 2.护士 3.技术员 )
3.被刺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1.是 2.否) 是否有抗体: , 抗体浓度:
4.造成伤害锐器物种类: (如针头、 刀片等)
5.锐器最初使用目: (如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等)
6.是否被患者使用后锐器伤害: (1.是 2.否)
7.伤害发生有没有不正确操作: (1.有 2.无 3.不知道)
8.锐器是否被血污染: (1.是 2.否 3.不知道)
9.受伤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没有经血液传输疾病: (1.知道 2.不知道)
10.假如受伤与病人相关, 病人有没有以下疾病:
乙肝: (1.有 2.无) 丙肝: (1.有 2.无)
艾滋病: (1.有 2.无) 梅毒: (1.有 2.无)
11.受伤后伤口应急处理: (1、 有 2、 无)
怎样处理(具体描述):
12.假如手受伤: 锐器穿透了: (1、 一层手套 2、 双层手套 3、 没戴手套)
13.受伤程度: 轻度: (1a表皮刺伤, 1b未出血) 中度: (2a皮肤刺伤, 2b有出血)
重度: (3a深层刺伤, 3b较多流血)
14.锐器使用者: (1.习惯左手操作 2.习惯右手操作)
科主任/护士长: 上报人:
上报时间:
七、 指标监测
针刺伤发生率: 某个时间段内最少发生过1次针刺伤人数/同期内调查总人数×100%
八、 原因分析及改善
“针刺伤敏感指标”监测和管理由护理部院感科负责, 包含指标解读、 培训、 监测、 督导、 数据分析、 通报、 反馈和连续质量改善。数据搜集由护士长配合院感科完成。
护士长针对每例针刺伤成因进行分析, 采取防范方法, 表现护理质量连续改善, 同时做好相关文字统计。护士长每季度统计、 分析并监测本护理单元“针刺伤敏感指标”改变, 立刻采取有效对策, 降低发生率。院感科每季度进行全院“针刺伤敏感指标”分析, 并上报护理部。
参考文件
1.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汇报现象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44(2):182-184.
2.王建荣. 输液诊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2.
3.国家卫生计生委.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EB/OL]. ,,9,23.
4.聂圣肖.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针剌伤发生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原因研究
[D].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15,8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