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666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42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6分) 迂回(yū yú) 拘束(shù sù) 逞 凶(chěng chéng) 匕首(bǐ bì) 恶劣(liè lüè) 蒙古包(méng měng) 二、看拼音写字词。(8分) jí rǎn yín mào ( )驰 渲( ) 低( ) 礼( ) shuāi lè jiāng yá ( )跤 勾( ) 新( ) 天 ( ) 三、补充四字词语。(6分) 银装素( ) ( )色欲流 ( )飘带舞 美轮美( ) ( )寝忘食 严阵以( ) 四、选字义。(4分) 计:A.计算 B.谋划,打算 C.策略,主意 D.计较,考虑 1.小明很乖,对家长言听计从。 ( ) 2.我们做事要从长计议。 ( ) 3.公园里游玩的人不计其数。 ( ) 4.雷锋一生不计名利,为人民服务。 ( ) 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5分)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 (明亮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静寂的草原 (喧闹 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3.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 (入神 出神)。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 (严厉 严肃)起来。 5.小小的 (辩论 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六、选择关联词语填空。(3分) 虽然……但是 不管……都 之所以……是因为 1.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唱的是什么,听者( )露出会心的微笑。 2.( )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 )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3.( )对缺氧已有准备,( )施工中出现的情况仍然让他们始料不及。 班级 姓名 七、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1分)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C.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D.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八、写出加点词的近、反义词。(2分) 1.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近义词 ( ) 2.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反义词 ( ) 九、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1分) A.大家看了小沈阳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运动员在赛场上是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通过这件事,才使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在联欢会上,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携手同欢,共话未来。 十、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是( )。(1分) 经过数月的奋战, ,终于战胜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 A.难以想象的困难都被英勇的抗洪军民克服了。 B.英勇的抗洪军民把难以想象的困难全都克服了。 C.英勇的抗洪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D.英勇的抗洪军民不是把难以想象的困难都克服了吗? 十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2分) 1.《草原》一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按时间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和主客话别图。 ( ) 2.《白杨》一课作者袁鹰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对父子三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 ) 十二、快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7分) 白杨树是落叶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是一种很普通的树。生存能力极强,大路边,田埂旁,有黄土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用途多样,可以当柴烧,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贵的。她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她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她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她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1、白杨树是 生存条件的,只要有 的地方,就有她的生存。 2、春风中,白杨树的枝头冒出 ,秋风里,她单薄的枝条依然 ,严冬里,她迎着 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 3、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划曲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十三、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隔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十几丈高的瀑布,直直地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了七彩迷离的(xū huàn)。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zāi péi),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好像是味儿不同吧?”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显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怀。 1. 为加点字注音。(2分) 不禁( ) 处事( ) 2. 看音写词。(2分) xū huàn zāi péi 3. 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里?用横线在文章中画出相关语句。(1分) 4.下列选项中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1分) A.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B.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C.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5.你知道下列语句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2分) A.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 ) B.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 6.本文用 的兰草比喻 的人,用 的兰草比喻 的人。 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本单元采用了同样写法的一篇课文是 (6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请你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6分) 通红(tōng tòng) 惩罚(chéng chěng) 情不自禁(jìn jīn) 岂止(qí qǐ) 结瓜(jiē jié ) 一本正经(jǐng jīng) 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suō yī wēng ǎo xiè méi fáng ài ( ) ( ) ( ) ( ) huò huàn tiān fù jì mò jǔ jué ( ) ( ) ( ) ( ) 三、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尽脑汁 随心所 不 好意 不作声 四、请你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5分) 1.它们排成一长串, (沉默 沉静)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2.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 (情趣 乐趣)。 3.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 (祸患 隐患)。 4.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 (迷恋 留恋)。 5.我的脸由于 (困窘 困惑)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4分) 虽然 ……但是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刘小亮( )自己刻苦学习,( )热心帮助后进同学。 2.( )刘小亮刻苦学习,( )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3.刘小亮( )刻苦学习,( )不注意锻炼身体。 4.( )他改正这个缺点,( )有希望成为三好学生。 六、按要求默写诗句。(4分) 1. ,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 。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 班级 姓名 七、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一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2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 )——( ) 八、请你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下列选项中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萧红 B.进化论的发现者——俄国的费奥多罗夫 C.《童年》——高尔基 D.《城南旧事》——林海音 2.“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中的“临”的意思是( )。 A.靠近 B.将要 C.快要 D.来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一昼夜的奋战,小镇终于焕发了旧貌。 B.我们要注意发现并改正自身的毛病。 C.通过学习讨论,他逐渐端正了学习目的。 D.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劝慰同学抓紧时间,从小好好学习,以免将来后悔,需引用“(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九、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乐”的发音是“yuè”,“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 ) 2.“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3.“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句话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 ) 十、把下面句子改成人物直接说的话。(2分)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十一、快速浏览。(6分) 读书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的好。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学而识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地危险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孔子的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 “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只有如此,才能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1.读书就像参观 ,就像参加 的比赛。 2.孔子的名言讲究读书要做到 这三点。即首先要 ,然后不断 学过的东西,最后是 ,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 十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日情思 考试失败了,我不由得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眼前茫茫一片,心里总觉得郁闷,很不是滋味。 我独自站在阳台上,毫无目的地向远处望着……眼前的一切——高楼、大树、田野,还有远处那幽深的山,都在( )着,( )的。忽然,一道金光闪过,这是唯一的有一丝生气的东西,我不禁寻找着光的来源。啊,原来是一扇玻璃反射的太阳的余晖。此时的太阳只是一个火红火红的圆球,周围已没有了耀眼的光芒,但它仍不遗余力地给周围涂上了淡淡的红色,把最后的光辉留给大地。( )最终太阳还是会落山的,但是它不会就此永远消失。明天,它还会冲破黑暗,(bǎi tuō)重重的阻碍,再次升起,并且越来越高,越来越亮,唤醒沉睡的世界,让一切都重新开始。 有人(tàn x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此时,我却更欣赏夕阳。虽然它终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仍然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一轮红日会顽强地升起,并且更加灿烂、辉煌。 想着,想着,太阳已经不见了。天黑了,可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新的一天又会开始,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 我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1.注音。(2分) 郁闷( ) 吞没( )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 郁闷——( ) 沉睡——( ) 4.根据所给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⑴毫无保留地使出一切力量。 ( ) ⑵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 5.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应为( )。(1分) A.欢笑 神采奕奕 因此 B.沉默 无精打采 虽然 C.肃立 垂头丧气 但是 6.“而此时,我却更欣赏夕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1分) A.夕阳下的景色非常美丽,一切都充满生气。 B.我终于获得了战胜困难、重新奋起的勇气和力量。 C.夕阳虽最终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仍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成为朝阳,顽强地升起。 7.对“我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我终于找到了考试失败的原因。 B.我终于获得了战胜困难、重新奋起的勇气和力量。 C.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明天还可以见到朝阳。 8.用曲线画出与“眼前茫茫一片”一句相照应的语句。(1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请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 规矩(jǔ jū) 乘机(chèng chéng) 为设果(wéi wèi) 侮辱(wū wǔ) 应声(yìng yīng)晏 子(zi zǐ) 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ā huǎng bì guó qiú fàn ( ) ( ) ( ) dà chén dào zéi wēi fēng ( ) ( ) ( ) 三、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完好无( )不( )代价 了如( )掌 不动( )色 四、请选择“应”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应:A.回答 B.满足要求,允许;接受 C.顺应、适应 D.应付 1.得心应手( )2.呼应( )3.有求必应( )4.应接不暇( ) 五、请你把所给的关联词语正确填写在句子空白处,使句子连贯。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既……又 无论……都 1. ( )烈日炎炎,( )荷叶仍努力撑开伞样的盖,给小鱼一片阴凉。 2.昙花( )像一块纯洁美丽的玉石,( )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六、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 1. 《晏子使楚》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表现了晏子的凛然正气和维 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 2.“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是一副回文联。 (  )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和“你要用蜡烛!”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  ) 4、《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  ) 七、选出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话。(  ) A、我通过认真复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B、母亲望着她,温柔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 C、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地报名参加比赛。 D、吃饭以前,我就把作业写完了。 班级 姓名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作为新型能源,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①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不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②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1.短文介绍的新型能源是( ),它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 )。 2.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 )估计可达250。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都是用到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中①句说明了( ); ②句说明了( )。 十、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的孩子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的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会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苍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 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试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 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2分) 2. 请你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坎坷( ) 辅导( ) 3. 请你根据所给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2分) ⑴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 ⑵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先后。 ( ) 4. 回答问题。(14分) ⑴“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一句中的“两种目光”分别指 的 的目光和 的 的目光。 ⑵文中第二处划线句子形象地描写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5.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⑴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母亲对女儿期望值很高。 B. 母亲爱女儿胜过爱自己的丈夫。 C. 女儿的确比院子里其他的孩子都优秀。 ⑵对“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一句中的“信仰”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父母对女儿极度的尊敬。 B. 父母极度相信女儿的能力。 C. 父母把女儿当作自己的行动榜样或指南。 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 )。 A.女儿 B.母亲 C.父亲 ⑷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 )。 A. 做父亲的很不容易,有时候夹在母女中间很为难。 B. 孩子是否优秀不能只凭分数来衡量。 C. 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⑸题目中的“九十九分的苦恼”你认为指的是( )的苦恼。 A.全家 B.父亲 C.母亲 D.女儿 ⑹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B. 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 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请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画出。6分 混进(hǔn hùn) 看守(kān kàn) 咆哮(xiào xiāo) 作料(zuó zuò) 疙瘩(gā gē) 钻井(zuān zuàn) 二、请根据拼着写出汉字。8分 duò jiǎo níng xiào xiōng táng ( ) ( ) ( ) dèng yǎn shā yǎ cù yōng ( ) ( ) ( ) 三、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迫不 待 喜出 外 门立雪 含辛 苦 风雨无 冲锋 阵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5分 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 (封闭 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2.你妈妈 (故意 特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3.山洪 (咆哮 呼啸)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 (逼近 靠近)。 5.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 放纵)地舔着人们的腰。 五、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安:A.安定 B.使平静,使稳定 C.安全,平安 ①政治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 ( ) ②中医大夫学会给失眠的病人服用安神药。 ( ) ③经过抢救,伤员终于转危为安了。 (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1分 改为陈述句: 2.用比喻的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回答问题。4分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而去!”老汉凶得 。这句话中表现老汉不徇私情的动词有 。 七、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一句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 ) 班级 姓名 A.大娘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B.小金花的妈妈为救老王而失去生命。 C.大嫂为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断双腿。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句话描写了人物的( )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心理和语言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 )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C.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既然你来接班了,我也该走了。 B.我们要不断改善缺点,发挥优点,取得更大进步。 C.政府追认张扬同志为“抗震救灾英雄”的荣誉称号。 D.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湿透了。 八、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3分 1.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这句话运用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 )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这句话连用两个“再见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亲人”“亲爱的土地”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情 ( ) 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洪水疯狂、肆虐的形象。 (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中新网12月7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日在哥本哈根揭幕,会议的目标是讨论一项协定,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一列载有450名气候变化大会代表、联合国官员和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气候快车”,经过10多个小时的行程后,5日晚终于抵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今次盛会拉起帷幕。这次“减排之旅”活动旨在宣传火车旅游的环保益处。因为在这次旅程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约38公斤,相反驾车和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