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2052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特约观察员·沙龙】 原创 2017-03-29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记中国教育学会第二次特约观察员线上沙龙 近些年,“入园难”“学区房”“城乡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乡村教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挑战着“教育公平”,不仅是在校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甚至为人师者的教师,其生存环境也极为不均等。这些有失公平的问题,也带了很多不满。 “教育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这是“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教育公平是教育最基础性的问题,没有教育机会公平,就不会有教育结果公平,教育现代化2030的远景目标也不可能顺利实现,社会公平更是无从谈起。 古今中外,教育都存在着各种不公平,但如何可以缓解这不公平?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 3月28日,我会举办了第二次特约观察员线上沙龙,此次沙龙主题为“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观察员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部分观点摘编。 不要从校名就开始给学校分级。家长看学校的好差,首先就是看学校的名字亮不亮。应该把学校按序号统一命名。 要改变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不仅要进行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努力,而且还要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陈铁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陈 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问题,评价体系不改变,教育公平仍然是“将来时”。   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在硬件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硬件配置的不足,教师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源都不能替代的。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康鹤彪 缩小城乡差距最根本的是要均衡城乡课程资源。而最根本的课程资源还是教师,要有一批愿意扎根农村、振兴乡村教育的教师。   教育公平意味这每个儿童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学习机会。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刘登晖 教育起点公平是国家层面问题。教育终点公平也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这教育者的职责,对于学生,老师应该一视同仁。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陈志华 资源的配置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根本在“人”。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在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孟宪升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资源公平。中国现在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师资配备的不公平。优越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会倾斜到升学率高的学校中去,教育不公平就是这样来的!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刘伟享 基础教育具有的普遍性要求政府应当建立弱势优先的价值取向,取消目前我国存在的重点学校制度,取消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在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非重点学校、薄弱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黄晓萍 现在很多教学联盟,只是挂靠,联校办学,教研上有带动,但资源不能完全共享,尤其师资不能共享,所以联校对促进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育公平的意义不大。城区不断扩校、狂热发展,农村不断失去优质生源,城乡联办,暂时不能缩小差距,乡村办学更加艰难。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万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亿万家庭的共同心愿。由于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隅,它牵扯着太多东西,更多的人关注重视教育问题之后,也许教育的各种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郑霖 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其解决渠道还是优秀师资的配置,否则就会出现马太效应。 “教学联盟”也好,“教育共同体”也罢,多数起不到实质性效果。一年开展几次送教、几次研讨,拍拍照,发发报道,其实并不“解渴”。要想有实质作用,就要看名校到底输送了多少优秀教师,派了多少名优秀管理者,并且是扎下身子留在乡镇长期工作。 教育公平的基础是人才公平。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张莉莉 以下是此次沙龙涉及的主要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普遍不满,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学区房”“择校热”,这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带来的阶级分化,更有钱更有权的人到了好的学校,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教育结果,而没钱没权的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给孩子提供不够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如何看待“学区房”“择校热”的问题? 如何缓解“城乡教育差距”?如何留住“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留住了就能实现教育公平吗? “留守儿童”是这个时代的痛,他们如何能得到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相比“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生存环境显然要好一点,但很明显,他们也没有实力上“好学校”,反而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对于“随迁子女”,如何让他们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很多城市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们该如何做? (我会将对观察员们就以上问题的探讨进行汇总、整理、编辑,陆续在学会官方微信上推送,敬请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进行,我们将继续关注基础教育领域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交流解决的想法和经验,总结各种问题可资借鉴解决路径,以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特约观察员们的倾情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