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激发准高三学生学习动机、挖掘自身潜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 实施探索的背景:
(一)师生的共同成长需求
我所带的高二一班,是我校小班化教学的第一届的一个平行班,作为班主任,我把它看做我工作新的起点,希望通过自己辛勤付出,踏实有效的工作,在小班化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突破以往教学成规,不论在班级管理,教学成绩等方面都应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班级发展现状的需求
回首三学期,学生各方面表现比较活跃,尤其在体育节、运动会,艺术节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活跃导致很多同学无法坐住板凳,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作为班主任的我,深刻体会到上学期艺术节、学业水平测试、漫长的寒假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在高三前这重要的时期内克服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动力不足,为顺利进入高三学习奠定良好的条件。
二、实施过程
经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积极准备,我决定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自身潜力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动员阶段
经过一周的积极准备,我利用周一班会向班级同学阐述了必须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自身潜力的理由。
1.一班在过去三个学期的各项活动中无不向全校师生展示和证明着我们班级的实力,看着墙上的奖状,我相信没人会否定我们班完全有实力可以更强。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班级学习成绩。
2.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这学期集中高中各科的选修知识的难点,承接新课与一轮复习,也是我们为高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特殊时期。
3.一年后我们将迎来我们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高考,高考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对我们智力、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4.我们不仅担负着家庭责任、父母的期望,更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我们应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受祖国的选拔。
以上的都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我们必须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全身心的忘我投入,实现自我的最大化发展。
(二)统一思想、确定方案
俗语讲:无利不起早。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大多还不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尤其是学习。因此我认真思考怎样的方案,可以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投入。结合我们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案:
1.全班级总平均成绩在主校平行班7个班中,从高到低以第四名为基准,每次大型考试或月考,前进一个名次,本月奖励一节体活课。
2.个人在连续两次大型考试中,总成绩均名列班级前十名或学年前一百名,拥有在每两月一次的座位调整中向老师提出与班级任何同学同座、任选座位位置的权利。
3.对于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在两次考试前向班主任提交连续两次大型考试均进步的保证书后,若能够在两次考试后实现承诺,拥有每两月一次的座位调整中向老师提出与班级任何同学同座、任选座位位置的权利。
4.对于不提交承诺书而取得进步的同学及提交承诺但只有一次进步的同学老师只能在保证满足2、3中达标同学条件后予以适当考虑。
5.对于连续次以上(含两次)不提交承诺的同学,视为放弃竞争权利,座位调整时放在最后考虑。
方案在班级中因此不小的反响,将其张贴在黑板上,让全班一起学习,我站在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有很多同学陷入沉思,有些同学则很兴奋,尤其是大个子和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我看初步效果已经达到,宣布给予一天的思考时间,第三天开始收承诺书,三天内均为有效日期。
(三)细致引领,耐心等待
其实按照我们制定的方案标准,在开学考试与期末考试中达标的同学全班只有六人,可我还是有方案的标准进行了座位调整,希望全班同学感受到老师的决心。调整后许多同学开始努力,这在课堂与自习课上我都可以感受的到。但你不要以为我们只需要等待收获就可以啦,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有些同学要半途而废,我和这样的同学慢慢的交流,帮他分析他的问题与困难,引导他坚持。经过两个月的师生共同努力,班级共有7名同学在连词考试中均在班级前十名,6名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样班级就有将近20名同学因努力而达到自己的座位调整要求,对班级的学习风气有了一定的引领与改善作用。
我们及时进行方案的完善,进行了第二次的征集承诺书的工作,提交的同学明显多于上次,目前正等待期末成绩揭晓。
三、反思与顾虑
虽然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自身潜力的教育实践的时间只有四个月,还没有两个完整的周期,但我从中确有一些深刻的感悟:
1.教师是班级班风与学风的引领与缔造者,不要守着经验过日子,要在不到的探索实践中突破自我,实现教学相长。
2.要以学生的成长为自己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工作中既要讲究民主,又要智慧的集中。比如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对于成绩不理想和始终落后学生的问题,为方案科学的制定提供了学生的思考角度,规避了师生矛盾。
3.在实践探索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予以关注,特别是长时间没有进步的同学,要经常谈心,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因心理负担过重而脱离集体。
每次想着手做一些类似形式的探索都会担心同学和家长的不理解,怕他们认为教师在按成绩排座,怕学生因多次不进步而造成心理负担过大,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所以每次座位调整时都会仔细斟酌,有时为了一个同学要思考很长时间,又要和他谈心交流,鼓励他下次进步。但想到班级大多数同学的改变,我认为自己辛苦一些,多承担一些风险还是值得的。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愿意为他们“痛并快乐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