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禾创业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一、公司初期股权分配 (一)股权分配对象 1、创始人 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1)发起创始人 (2)联合创始人 由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全职出力、各认出资的合伙人组成。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2、投资人 (二)股权架构设置 1、出资比例;2、能力和经验;3、其他资源投入。 创始人 50-60% + 联合创始人 20-30% + 期权池 10-20% 一、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 联合创始人如何分配股权? 对于希望好好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股权架构是最能体现出企业差异性、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股权问题,比其他问题,更有可能扼杀一家新公司,甚至会在公司设立之前就使其戛
2、然而止。所以,对公司而言,确定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谁应该作为创始人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创始人这个身份很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模糊复杂。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通常而言,公司的发展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创立。在这个阶段,公司的资金都是创始人投入的,外部没有 什么融资。公司很可能会失败,你投入的钱很可能会损失掉。 你也会因为创业而失去工作,失去工资,最后公司失败了还得 再找工作。 2. 启动。公司有钱了,可能是投资人投资的,也可能是产生了一 些营收。这些资金让你每个月都能有一点收入。当然,
3、你的工 资比你在大公司里工作要少。在这个阶段,50% 的公司会失败, 然后你需要再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失去了一份 工作,而且因为你之前的工资低于大公司的正常工资水平,所 以你其实工资上也会有损失。 3. 正常运行。你获得了跟求职市场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公司应该 不会失败掉,即使失败了,你也只是像正常的“失业”那样, 而不会有更多的损失。 所以,确定谁是创始人的方法是:如果你为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很初创,以至于都不能付工资给你,那么你就应该是创始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领工资,那么你就不是创始人。 二、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创始人的定义是,为公司服务、但公司无力支付工资的人。创始人的主要
4、工作,就是为公司创造收入或者是投资,或者是营收。所以,创始人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1. 他们的贡献。 2. 市场的认可。 第1项反映了公平性的原则,第二项则反映了经济因素。 现在,让我们来建立股权分配的公式。当然,这个公式可能不那么正确,但是应该错的不离谱: 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 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有些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在迅速发展,所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加入了公司。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召集人(股权增加5%) 如果某些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都是某个合伙人(召集人)牵头召集起来的。尽管这个合伙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
5、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创业点子很重要,但执行更重要(股权增加5%) “点子毫无价值,执行才是根本”这个说法虽然不那么正确,但是跟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 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注意,如果创业点子最后没有执行下来,或者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技术专利,或者潜在地发挥作用,那么,实际上你不应该得到这个股权。 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 为创业项目开辟一个难以复制的滩头阵地,可以为公司探索出发展的方向、建立市场的信誉,这些都
6、有利于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这个比例,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对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有多大的作用”。 CEO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 通常大家都认为,如果股权五五对分,那么实际上公司无人控制。 如果某个创始人不信任CEO,不能接受他持有多数股份,那么这个创始人就不应该和他一起创业。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虽然这样可能并不公平,因为C
7、TO的工作并不见得比CEO更轻松,但是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上,CEO确实更重要。 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 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此外,在融资时,投资人很可能不喜欢有兼职工作的联合创始人。这可能导致你在融资上遇到障碍。所以,所有全职工作的创始人都应当增加200%的股权。 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 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投资,那么创始人里有某些人的话,可能会使融资更容易。如果创始人是第一次创业,而他的合伙人里有人曾经参与过风投投资成功了的项目,那
8、么这个合伙人比创始人更有投资价值。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某些创始人会让投资人觉得非常值得投资,如果他参与创业、为创业项目做背书,那么就会成为投资成功的保障。(这种人很容易找到,可以直接问投资人,这些人的项目你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投资吗?如果投资人说“是”,那么这些人就值得招募过来作为合伙人) 这些超级合伙人基本上消除了“创办阶段”的所有风险,所以最好让他们在这个阶段获得最多的股权。 这种做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团队。不过,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么这些超级合伙人应当增加50-500%的股权,甚至可以更多。这个增加的比例取决于他的信誉比其他联合创始人高多少 现金投入参照投资人投资 先设定一个理想的
9、情况,即每个合伙人都投入等量的资金到公司,然后加上他们投入的人力,构成了最初的平均分配的“创始人股份”。 但是,很可能是某个合伙人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多的多。这样的投资应该获较多的股权,因为最早期的投资,风险也往往最大,所以应该获得更多的股权。这样的投资应该获得多少股权呢?可以参照通常投资的估值算法,找一个好的创业企业律师来帮助你计算。 例如,如果公司融资时的合理估值是五十万美元,那么投资五万美元可以额外获得10%股权。 最后进行计算: 现在,如果最后计算的三个创始人的股份是为200/150/250,那么将他们的股份数相加(即为600份)作为总数,再计算他们每个人的持股比例:33%/25%/42
10、%。 三、最错误的做法是股权五五分 我想起了很早之前我创办的一家叫Ontela的公司。我们公司最初只有二个人,Charles Zapata和我。我们在地下室进行头脑风暴,我们每个小时都能冒出不计其数的想法,一个想法比一个好,从商业概念到核心价值,再到以更好的方式做成本账。不管什么问题,我们都能达成一致,或者迅速解决我们俩人之间的分歧。生活多美好啊。所以,我们决定股权五五分。 直到六个月后,当我们决定辞职,并投入我们的积蓄时,我们发生了第一次争执,这次争执几乎搞砸了我们的公司。 我的意见是:“初创企业垮掉的最常见原因是:创始人们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创始人无法解决分歧时,他们不会管公司,只会收
11、拾东西回家,尽管公司本来还有机会发展下去。”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不得不知的16条建议) 文/何德文 创始人的时间,应该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股权分配,是其中之一。如何搭班子?如何做合伙人股权分配?如何做好退出机制?七八点给你16条建议,3个模型,1张股权健康体检表。帮你梳理这些重要问题底层的思路。 一、找什么样的合伙人? 对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合伙人,七八点建议考虑4个因素:一是互相信任,二是能力互补,三是全职出力,四是必须出钱。 1、互相信任 你在学习如何设计股权时,你的合伙人可能在学习,如何不被你设计?你真心喜欢这样么? 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扯淡吧。难道不好的朋友,就能合伙开公司?创业
12、团队要在具体事情上磨合过,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欣赏你优点,接受你缺点,有基本信任。要么一开始是好朋友,要么磨合后成为好朋友。 2、能力互补 刘备、曹操、孙权哥三合伙创业,老大+老大的股权结构,咋分?压力山大。刘备和关羽、张飞、亮亮合伙创业,这种老大+老二的股权结构,就好分啦。老大+老二的结构,德哥总结华为任老板的用人之道是“狼狈为坚”。 老大,即狼的标准,必须敢于进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工作有周密的策划,有决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能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新的突破。 老二,即狈的行为,精于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撕开口子后,要能精耕细作,守得住,具备正确的执行力,
13、来实施组织意图。 能力互补,除了身份定位,还需要考虑是团队内部的分工,如腾讯五虎分工清晰明确,马化腾负责产品与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销售。 3、全职出力+出钱 找合伙人,第三个和第四个特质,是必须全职出力+出钱,之前也有很多创始人提出来,找合伙人,又要全职干,又要是出钱,这种门槛太高,我相信大家在创业过程中,肯定是希望找真合伙人,不希望找伪合伙人,如果一个人,说看好你的项目,想当你的合伙人,但是他既不愿意全职干,也不愿意出钱,这个时候就该给他打个问号,这种既不愿意花钱,也不愿意花时间,你相不相信这是真爱? 二、股权该怎么分? 如果算小账,算到白头偕老也没法算明白,各自该拿多少股权。根
14、据创业团队的贡献大小与分工,有绝对控股型、相对控股型、不控股型三种模型供你参考。创业搭班子,和家庭搭班子,长一样一样的:) 1、绝对控股型 绝对控股型,大家可以民主讨论,大家有权反对,但大事小事最后都是你拍板。这是不是很像,那些妻管严的家庭? 2、相对控股型 相对控股型,大家可以民主讨论,有权反对,但除了少数几件大事,大部分事情都是你拍板。这是不是很像,那些有商有量,但有人拍板的夫妻家庭? 3、不控股型 不控股型,公司大事小事,你都拍不了板。少数几件大事,你可以 投投反对票。这是不是很像,那些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的夫妻关系?结果是,家庭少不了冷战热战,鸡飞狗跳。 对于公司创始人不控股的情况
15、下,如何控制公司,七八点有4点建议:一是投票权委托制度;二是一致行动人制度;三是持股平台制度;四是AB股计划制度。 阿里巴巴与万科,一样的股权分散,一样的经营团队不控股。但是,马云依靠事业合伙人制度(董事提名权+投票权委托),稳坐钓鱼台。王石不断遭受控制权挑战。股权制度一开始的任性,决定了未来无限的折腾和麻烦。 三、合伙人退出机制怎么设置? 阿创、阿强、阿发合伙创业。阿强出了30万,占股30%,干了不到半年,掉链子退出。阿强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1)花30万买的股份;(2)公司法没规定;(3)章程没约定;(4)协议没签过。阿创与阿发觉得不公平、不合理,但傻了眼,没有任何合法理由可以收回股权
16、。 合伙人中途退出时,股份不收回来,即不公平,也不合理。如何避免这种类似的情况,将来发生在大家公司身上,七八点有以下4条建议,一是对于全职的创业合伙人,发限制性股权;二是股权应分期成熟;三是约定回购机制,四是做好创业团队的预期管理。 1、限制性股权 建议创始团队分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首先是股权,其次,有权利限制,权利限制在于股份必须与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 2、分期成熟 股权成熟,四种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模式一:跟4年服务期限挂钩,每年兑现25%,也就1/4。 模式二:满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 模式三:第1年成熟10%,第2年成熟20%,第3年30%,
17、第4年成熟40%,这种模式逐年递增,干的时间越长,成熟的股票越多。 模式四: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权在3年内每月兑现1/48。 3、约定回购机制 离职时,股份回购价格怎么去确定,七八点建议主要参考三个因素,一是参照股东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二是离职时,参照公司的净资产,适合重资产类型的公司使用;三是参照最近融资估值的折扣价,适用于轻资产类互联网公司使用 4、预期管理 与合伙人讨论退出机制,就好比与认识不久的女朋友谈分房分车。房车没赚到,女朋友可能先拜拜啦。中国合伙人股权分配,既要尊重经济规律与游戏规则,也要考虑咱们中国的人情社会与特殊物种,大家先达成软的理念共识,再落地硬的文件签署。你再也不用
18、担心博弈撕逼啦。 一是,得去和团队沟通,大家作为创业合伙人分股权,分了公司大量股权,主要是基于长期参与,长期看好这个项目,而不是短期投机行为。 二是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大家拿的股票主要价格,是长期全职出力,大家早期出钱主要是启动资金,不是股票的真实价格。 三是,如果股份没有退出机制,中间有人拿了大量股份,离职不回购情况下,对其他股东,即不公平也不合理。 四是,对于股份的分期成熟,包括回购机制,创始人要带头遵守,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团队,创始人制定游戏规则,全都让别人去遵守,自己不遵守,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团队的博弈。 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股权故事,也处理过形形色色的各种股权事故。在这些股权故事和股权事
19、故基础上,我们提炼一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每个问题背后都是一堆失败的教训。给你公司股权做个健康体检吧。 最重要的 (股权分配) 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
20、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出:Joel的适用于任何创业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 再解释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创始人。 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
21、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
22、1批,员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 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 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例子: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 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 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
23、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 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 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
24、“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纷争。现在,你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 “股份绑定”(vesti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2%。否则,你的合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3个星期后跑掉,然后7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25%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
25、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5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 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 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10
26、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未来的纷争。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她记着工资“欠
27、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 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 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 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
28、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 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 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
29、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 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 /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 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
30、份都比50%少得多。 结论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创业公司如何找合伙人、分配股权 摘要 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 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 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创业? 谈股权分配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对于合伙人的选择问题。 我认为创业选择合伙人必须看两点:一是价值观一致和事业方向认同;二是能力资源互补。大部分创业团队散伙分家要么是由于创始人价值观不一致或不认同而产生严重
31、分歧,要么是某人能力或资源对公司发展未带来核心价值被迫出局。股东之间的理念、性格及信任程度,决定了公司生死。 在找合伙人之前,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找合伙人。参与创业的每一个合伙人应该是优势互补且在创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比如我的创业项目需要一个研发,我可以找一个研发合伙人,但是,我的项目并不是技术主导的,那也许我5万块把这个技术外包出去更划算。这种情况下,技术合伙人不是必须的。如果我的创业是技术方向,某人正好是技术大牛或者能够管理技术人才,那么请他来一起合伙可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替代的合伙人都不要,尽管你们私交可能很好。另外在选择合伙人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人,例如你的同学、 同事或你信任
32、的人推荐的朋友,你们对彼此的价值观和性格、能力、 资源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创业初期的强执行力往往来自于创始团队的相互熟悉与信任。 股权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最大责任者一股独大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是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能发出跟大股东不同的声音,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和承担责任。股权分配在根本上是要让所有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
33、中,心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事,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创始人最好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弟兄们的由衷认可。 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0-60% + 联合创始人20-30% + 期权池10-20%。 这里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创业者认为点子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自己理所应当占据最大的股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误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多年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子。点子本身都是靠做出来的,过程中充满了
34、各种的试错和调整,创业项目能够成功,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与当初最早的点子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如果点子提出者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无法做出真正的贡献和价值,其他创始人很大可能因为分配不公而抛弃你另立炉灶。 2、杜绝平均和拖延 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绝对不能搞平均主义。很多时候,创始人不愿意谈论股权分配问题,这个话题不容易启齿,所以他们要么完全回避这个问题,要么只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约定,比如“我们是平等的”、“先做事其他好商量”,或者拖延这个问题的讨论说“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以后再说吧”。如果有3个或3个以上的创始人,这种讨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创始人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没有在第一天就把股份的分配问题谈清楚
35、,并写下来。股权的分配等得越久,就越难谈。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项目成功必不可少的功臣,关于股权分配的讨论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进行。 我的建议是,尽早进行股权分配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谈这个问题的理想时间是,几个人决定一起做事情之前、正式开始做事情之后。 3、股份绑定,分期兑现 仅仅达成股份比例的共识还不够,如果一个创始人拿了很多股份,但后来做事不给力怎么办?如果有人中途离开公司怎么办,股份如何处置? 在美国,初创公司一般对创始股东的股票都有关于股权绑定(Vesting )的机制设置,公司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或月数逐步兑现。任何创始股东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
36、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按4-5年期执行,例如4年期股份绑定,第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年兑现25%。这个事容易忽略。如果股权已经分配好,忘了谈这个事情,大家必须坐到一块,加上股权兑现的约定。 中国的创业公司没有执行“股权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直接导致项目失败或公司倒闭。你看到有些公司的几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好几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让后他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没有“股权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摩比公司股权分配设计方案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
37、工作效率,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更加一致化,追求高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摩比公司计划实施股权激励,以资产为纽带,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并分享公司的成长。 本股权分配方案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员工持股数额的分配,以期既能客观反映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又能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增长而努力,同时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参与分配的人员范围 (1)摩比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公司总裁、副总裁、各部门正副职等) (2)或对公司经营做出重大贡献的业务技术骨干 二、股权分配评定方法 员工持股数额的确定按照其所负
38、责任、个人能力、贡献大小(对企业历史贡献和现岗位对企业未来的贡献),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打分制量化确定。 分配评定指标主要包括:工龄指标、职务指标、学历指标、业绩指标、特殊贡献指标 (1)工龄指标S1 S1T2 T:为员工在摩比公司工作工龄,截至日期为2003年12月31日 工龄超过半年按一年计算,半年以下按半年计算 (2)学历指标S2 员工学历是指已经正式获得国家承认的最高毕业文凭学历。 分值为:10(博士)、8(硕士、双学士)、6(大学本科)、4(大学专科)、2(中专、高中) (3)职务指标S3 S3(PiTi/5) P:岗位职务系数(见表1) Pi:为员工在公司担任某一职务
39、时对应的职务系数 Ti:为员工在公司担任某一职务的时间期限 表1 岗位职务系数对应表 职务名称 级别 职务系数 总裁 1 50 副总裁、核心骨干 2 30 部门正职 3 15 部门副职 4 10 骨干员工 5 5 (4)业绩指标S4 按工作表现由所有参与分配的员工集体为他人打分取平均值,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基本合格,具体定义见表2。 分值为:15(优)、10(良)、5(中)、基本合格(2) 表2 业绩指标评定等级定义 等良 优 中 基本合格 级 实际表现显著实际表现达到实际表现基本实际表现基本 超出预期计划/或部分超过预达到预期计划/达到预期计划/ 目标或岗位职期计划/目标或目标或岗位职目
40、标或岗位职 责/分工要求,岗位职责/分工责/分工要求,责/分工要求, 定 在计划/目标或要求,在计划/无明显失误 在主要方面有 岗位职责/分工目标或岗位职明显不足或失 义 要求所涉及的责/分工要求所误 各个方面都取涉及的主要方 得特别出色的面都取得比较 成绩 出色的成绩 (5)特殊贡献指标S5 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对公司的历史贡献进行评分,各级人员评分主体规定如下: 1、副总级以上高管人员由董事会进行评分,取各位参评人员评分的平均值为最终得分结果; 2、其他人员由总裁、副总裁进行评分,取各人评分的加权平均分为员工的最终得分结果(总裁的评分权重为40%,二位副总裁的评分权重均为30%),具体分值及
41、评价定义见表3。 表3 特殊贡献指标评定等级定义 分值 15 12 9 6 3 实际表现实际表现达实际表现基实际表现实际表现未 定义 显著超出到或部分超本达到预期基本达到达到预期计 预期计划/过预期计划计划/目标预期计划/划/目标或 目标或岗/目标或岗或岗位职责目标或岗岗位职责/ 位职责/分位职责/分/分工要求,位职责/分分工要求, 工要求,在工要求,在在技术、市工要求,在在技术、市 技术、市场技术、市场场或管理等技术、市场场或管理等 或管理等或管理等方方面为公司或管理等方面未对公 方面为公面为公司做做出了一定方面对公司做出贡献 司做出了出了较大贡贡献 司的贡献 重大贡献,献 不明显 为公司带
42、 来了可观 效益 员工个人持股额度分配通过如下计算确定: 员工个人总分Si=S1+S2+S3+S4+S5 员工持股限额Ri=Z(Si/Si) R:员工持股限额 Z:股权分配总额 零股(不足一百股)一律不派配给员工,归至预留股份。 三、工作程序 1、以上评分标准交由全体参与分配的员工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完善评定标准。 2、全体参与分配的员工就评定标准进行表决,评分标准需征得二分之一以上员工同意;通过后应对表决结果形成文字材料。 3、由中高层员工监督,公司选择外部机构,统一、公开测算每名员工各个指标的分值。 4、加总每名员工的总分。 5、加总公司所有持股人员的总分。 6、依照个人得分,划分股
43、份。 四、期权的行使 员工获得公司股份期权后需有一年的等待期,并需在符合以下股份期权行使条件的前提下方可行使其期权: 1、员工尚在公司就职,其负责管辖的部门运作良好; 2、员工在公司的表现符合公司员工手册基本规定,无损害公司利益及形象之重大失误发生; 3、公司当年无亏损; 4、符合期权行使的时间限制; 5、其它股份期权计划所约定的条件,以及无发生不可抗力而导致期权无法行使。 五、兑现时间 为使员工着眼公司长远发展,避免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我国企业管理者的一般任职期限,股份期权一般在5年内兑现完毕,建议摩比公司按加速方式进行行权,时间安排可按如下时间表。个别员工岗位发生变化不影响兑现时间表的执行
44、。 表4 股份期权兑现时间表 年份 1 2 3 4 5 兑现比例 10% 15% 20% 25% 30% 同时,摩比公司将对持股人在兑现期进行考核,在此期间若业绩下降,可酌情调整兑现比例。 这种安排的理由在于: 1、随着员工持股的增加,他们与公司的利益逐渐趋同,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风险; 2、鼓励中长期行为。 把风险和收益结合起来,有利于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必要的风险。员工的股份期权将用5年的时间兑现,并且随时间推移,兑现比例增加,如果公司采取了有风险的行为而业绩下降,高层管理人员获得的期权将减少,未来收益也将减少,反之亦然。 六、考核方法 根据员工个人年度考核得分,如超过基
45、础分(如60分)即可足额获得其当年预分股份期权;如超过100分,则超过部分可按年占百分比加倍乘上当年预分额作为特殊嘉奖。 按既定的考核办法计算出的分数嘉奖股份期权可以来自预留的股份期权部分或大股东额外出让的少部分股份或现金,而大股东也会心甘情愿地行使此部分嘉奖,因为此时的考核公式计算值表明,公司效益给大股东所带来的资产增值将远远超过其所需贴补的嘉奖股份;反之,若低于60分,员工将失去当年获得预分股份期权的权利,当总裁或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得分低于60分时,公司董事会有权终止整个职工持股计划并调整经营管理队伍。 初创企业联合创始人的股权计算公式 综评项目 标准及分数 标准及分数 标准及分数 创业状
46、态 专职80 兼职10 不确定10 创业区域 国际60 全国30 地区10 职责专长 融资60 营运20 技术20 前期资本 充足70 少量30 没有0 自身资源 跨界50 行业30 外行20 人脉资源 综合50 行业30 创设20 创新能力 独创60 添附20 追从20 忠诚程度 高(书面) 70 中(口头)20 低 低(不诺)10 说明: 一、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的股份比例一般按6/4或67/33的标准划分(理想标准),因属初创企业,尚需预留不超过20%的股权激励池以奖励后进公司的优秀人才(未来吸纳为合伙人),该20%可由创始人代持,因此在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之间可分配的股权仅为80%。 二、以上图表满分为500分,联合创始人有几位的则按一个整体评估,最后按分值比例即可计算出联合创始人的实分股比例,此科学分配股权的方法,可防止企业创始人过早、过多地将股权分配出去,以至于对企业失去控制。 三、举例:目标联合创始人一位,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约定理想状态为6/4,预留20%股权激励,联合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