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
四、课时设计: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指着图片)一种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和”字连接。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生齐读)
2、 复习:上节课,通过简单的学习,我们对《蝙蝠和雷达》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
本文主要写了科学家经过 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科学家模仿 ,发明了 。
3、师:蝙蝠能在夜里安全的飞行,这多么神奇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家是如何揭开蝙蝠夜里飞行这一奥秘的。
二、试验分析,探究“奥秘”
1、科学家是怎样一步一步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雷达的?现在请小组合作读课文,并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反馈学习情况,由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3、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超声波
5、 我能画出蝙蝠的嘴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简易图,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蝙蝠 嘴 障碍物
反射回来
耳朵
6、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7、师:揭开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之后,科学家模仿着这种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雷达是如何工作的呢?同桌对学,并画出飞机航行的示意图。
三、达标训练,拓展延伸
1、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
2、 介绍“仿生学”
A、 什么是仿生学?人们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B、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
3、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我希望大家能够挑起这个重任,你们有信心吗?
四、 布置作业
1、 收集一些仿生学的事例。
2、 发挥你的智慧,做个小小发明家,也从某种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