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 元、角、分与小数
《买文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学生准备: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加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看一看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二、学习新知:新 课 标第 一 网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 ,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3、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0.5、1.06、3.06、16.85、8.00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5、师:有位售货员叔叔不小心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点错了,3.50元写成了0.35元,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三、 固练习: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 张 5 元
4 张 1角
1 枚 1分 1 张 10元
1 张 2元
1 张 5角 1 张 2 元
4 枚 1 分
元 角 分
是 元 元 角 分
是 元 元 角 分ww w.Xkb1 .coM
是 元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说,师总结。
3、说一说
统计年本学期教科书的年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例如:数学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戏
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游戏,同桌一组,一个说元角分,一个用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
生2:我学习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x k b 1.c o m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文具店里学到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
(师出示下图)
奇奇文具店 丁丁玩具店 豆豆玩具店
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师:图片中告诉我们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师:你能从中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生3:哪个文具店中的铅笔盒便宜?
生4:要买书包应到哪个文具店去买?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想一想,去哪个文具店中的买铅笔盒便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师:谁能说一下。wwW .x kB 1.c Om
生1:去奇奇文具店买,因为4.9元小于5.1元。
师:你是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的呢?
(3)汇报交流。
生1:因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生3:……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淘气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同学们说帮不帮?(帮)
师:小淘气想买一块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买,同学们帮他选一家,好不好?(好)
(1)学生自己比较大小。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比较的?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 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 0.48元○1.3元 0.05元○0.50元
3.06元○3.60元 6.00元○6.0元 4.95元○4.94元
小组自己练习。
小松鼠商店
铅笔盒8.50元
书包23.00
笔记本1.30元
2、 到哪个商店去买?
小熊商店
铅笔盒8.25元
书包24.00元
笔记本1.25元
小猪商店
铅笔盒8.37元
书包24.50
笔记本1.23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1:我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不同的方法?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新 课 标第 一 网
《买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生:能。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出示课件: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
生1:3.2+11.5=
生2:11.5+3.2=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新课 标 第一网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
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生3:也可以直接列小数加法竖式。
3. 2
+11. 5
14. 7
……
(4)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学生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6)学生试着将小数加法竖式写一遍,师巡视指导
2、师出示课件: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师:你能试着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算法。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回答。
师:你能给我们学习的内容起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森林医生。
3.5 12.6 27.9
+ 4 +3.2 - 1.2
3.9 44.6 2 6 7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
师播放课件: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寄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笑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数学世界〉16.5元。笑笑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笑笑解决了一个问题,真棒!她要把这两本书寄给同学们阅读,以表示感谢。你们感到高兴吗?
生:高兴。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播放课件:笑笑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1.6元,《数学世界》,需要邮费12.4元。她一共需要多少元?
(1)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独立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ww w.Xkb1 .coM
生1:1.6+12.4=
生2:12.4+1.6=
(2)师:一共需要多少元邮费,你能估算一下吗?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交流估算结果,解释估算过程,师小结。
(3)师:你能试着自己解答1.6+12.4吗?试试看。做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选择算法计算,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
(4)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1.6+12.4的?
生1: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也就是14元。
生2:1元+12元=13元,6角+4角=1元,1.6元+12.4元=14元。
生3:可以用竖式计算。 1.6
+ 12.4
14.0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你比较一下计算与前面估算的差距,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比较,小组交流。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即向前一位进一。
2、师出示课件:这两本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你能试着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答。新|课 |标| 第|一|网
小组交流算法。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回答。
师:你能给我们学习的内容起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森林医生。
11.5 28.6 10
+ 2.7 + 2.7 - 3.2
13.2 1.6 7.8
2、用竖式计算。
1.8+4.5 6.1-3.8 20-3.6
3、超市购物。
师播放课件:小明跟妈妈到超市购物。。一条饼干3.8元,一包瓜子2.5元,一盒薯片4.6元,一包虾条0.8元。
(1)一包饼干和一包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盒薯片比一包虾条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森林旅游〉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到森林去旅游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森林里的什么呢?
生:森林里有小草、大树、蝴蝶、蜜蜂,还有可爱的小白兔……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到森林去旅游吧!
二、合作活动,探究新知
(一)森林食品店。
1、师播放课件:我们先到森林食品店来,看一看这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图,明确图意。
师:下面我们以同桌为一组来做一个数学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好吗?
师介绍游戏评分规则。
(1)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顾客”扣1分。
(5)在事先规定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2、学生按规则进行游戏,师巡视。
3、汇报游戏结果,师小结。
(二)纪念品商店。
1、师播放课件:看过了森林食品店,我们再到纪念品商店去看一看,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有哪些纪念品?
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
师:你想买一些纪念品吗?这里面可是也有一些数学问题吆!这一次同桌两人交换角色,来做这个游戏好吗?在做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上面的游戏规则。
2、学生按规则进行游戏,师巡视。
3、汇报游戏结果,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后完成)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x k b 1.c o m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 元 检 测
一、填一填,只要细心,不会难倒你的。
1、0.50元是( )角
2、7.12元是( )元( )角( )分。
3、9.60读作( )
4、7元3角是( )元
5、8角5分是( )元
二、在○里填上“>”“<”“=”。
5.14元○5.20元 4元5角○4.50元 9.41○9.41 5.06○5.40
三、动物诊所,正确的在□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在横线上。
6.7 12.2 3.9 1 7.3
+ 1 -8.3 + 3 + 1.4
6.8 20.5 4.2 3.13
□ □ □ □
四、列竖式计算,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
3.6+2.7 6.2-4.8 12.7+9
7-2.6 18.7-1.8 5.6+14.4
五、购物,相信你能行!新|课 |标| 第|一|网
7.8元 3.6元 16.2元 9.9元
1买一把伞和一个娃娃一共要花多少钱?
2、买一个小泥人比一个圣诞老人便宜多少钱?
3、带20元钱,买布娃娃和小泥人,钱够吗?
4、带30元钱,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
解答方法:——————————————————————————————
———————————————————————————————————
———————————————————————————————————
奖励题:
下面的方框里能填哪些数字?
□.5>3.26 20.96<20.9□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 标 第一网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同桌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动二: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小组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2、认识对称图形
板贴展示学生剪出的图形。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展示,让学生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图形?
四、小结ww w.Xkb1 .coM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新 课 标第 一 网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看一看”的图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滑草、飞龟、遨游太空……)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新|课 |标| 第|一|网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结: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板书:平移)
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
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2、判断平移、旋转运动。
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2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小鱼向 平移了 格。
3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学生乙: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学生丙: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甲: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
学生乙: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
(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
(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
(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可合作完成。
教师:(同上)
(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 ) ( ) ( ) ( )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x k b 1.c o m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三 乘法
《找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3、(1)肯定学生的回答(师评,生评并对自己提出要求)
(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1、学习“找规律”
(1)出示第一组算式。x k b 1 . c o m
5×1= 5×10= 50×10=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和已往经验,很快得出结果。教师在算式添上得数。同时发现这三道题的结果是5、50、500,每一题比上一题的结果都多一个“0”。学生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师以“我有不疑问”等巧妙提出。
学生可能会根据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来说明50×10=?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如果是,教师应给予鼓励,但不急于肯定,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应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现在你们能否运用其他的已有知识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是:
生1: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10个50),从数位表知它是500。
生2:50×10=50×2×5
=100×5
=500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需要补充、讨论、完善,或有另外的解释,只要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但要适当加以巧妙的控制]
刚才,同学们的研讨的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下:
(2)出示第2、3组算式:
3×2= 12×4=
3×20= 12×40=
30×20= 120×40=
1).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总结评价。
2)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注意观察三组算式:
5×1=5 3×2=6 12×4=48
5×10=50 3×20=60 12×20=480
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同伴相互补充、完善。
(3)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师给予肯定。
(4)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注:可由学生代表完整表述]
三、知识运用,拓展提高
1、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27页“试一试”第2题(可直接看课本)。
要求:a.独立完成,同桌互查交流。
b.学生互评,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供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第27页“试一试”第1题(情境图)。
要求:a.说明图意,提出相应问题。
b.绘制统计表、计算。
c .交流、订正。
2、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1、3、4题。
第1题:开火车口算填表(可用投影)。
第3题:独立审题、列式、口算,制成统计表,组内互查。
第4题:独立解答,交流汇报。(不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但可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一下。)
3、数学游戏:接力竞赛。
完成第27页练一练第5题。评选优胜组。
[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4、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27页第2题。
( )×( )=800 ( )×( )=1260
看谁写得最多。
四、升华提高。
师生共同完成: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你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学习的同学是谁?你的疑问是什么等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住新楼》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w W w.x K b 1. c om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知激情
1、口答:开火车口算:(出示题卡,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20×20= 10×30= 50×30= 600×20=
12×40= 130×20= 160×40= 200×50=
2、生生互考互评:由学生出题考同学。(给出一定要求,考题自定)
(进一步提高学生注意力,计算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3、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投影出示)
2 3 5 8 1 6 5
× 3 × 4 × 6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明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二、小组合作,解疑探知。
每层14本
导入谈话:二年级小图书员王红同学在图书室帮老师整理书时心里产生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问题呢?
1、学习例题:
请看挂图:
(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鼓励
学生去发现问题。可把问题写在黑板一边)
(2)出示王红的问题(贴出)
(3)探索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