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保护眼睛》 年级:五年级 执教教师:刘姗姗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主题。教材通过图片和话题提示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作用,应该怎样保护眼睛。
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儿童具有初步的保护眼睛的自我意识与能力。
【学情分析】
生活是儿童学习技能、成长发展的基础。毫无疑问,孩子们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地习得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但自然的、自发的生活教育常常显得过于零散和随机,甚至有些方面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城镇的学生,农村孩子的父母视力一般比较正常,对孩子保护眼睛的教育容易忽视。因此,我所面对的学生自我保护眼睛的意识、习惯、方法等相对比较薄弱,即使有一些,那也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1.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尝试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组,简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走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学道路。
2.力求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尊重儿童的权利,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努力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品德与生活课堂。
【预设目标】
1.体会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感受到视力不好带来的不便。
2.学习利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体检健康卡,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视力,了解自己的视力,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
3.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行为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张画纸;国际标准视力表;学生的体检健康卡片;眼睛图片;护眼良方。
【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活动一:“用”眼睛──体验眼睛的用处
(一)导语
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常用言语和别人进行交流,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特殊的活动,用我们的眼神和别人进行交流,大家会吗?
1.学生进行活动准备。
2.指名学生上台示范。
生1:他的眼睛眨来眨去,好像在找东西。
生2:不停地眨来眨去,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生3:一下子睁,一下子开,好像在逗人。
3.交流、评议,说说领会了什么?
4.游戏:教师示范,边唱儿歌边板画。
儿歌(丁老头):从前有个丁老头,欠我两个蛋,他说三天还,过了四天还不还,就被警察圈起来,加上两把锁,贴上三根毛。
板画:
(1)学生尝试体验游戏(要求:睁开眼睛)。
(2)学生再次体验游戏(要求:闭上眼睛)。
(3)比较两次画的不同效果,说说感受。
5.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一只眼睛,然后请小朋友们说说,做哪些事还要用到眼睛?
(板书:用处)
6.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小结:的确,在我们生活中做很多事情都要用到眼睛,可见眼睛的用处可大了!
(板书:大。)
(二)操作指南
1.用眼神进行交流这一活动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对学生讲清楚什么叫“眼神”,怎么做眼神,教师自己可以先示范一个。
(2)留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可以先让小组之间互相示范一下。
(3)要求学生不仅能做出各种眼神,而且会思考每种眼神所隐含的意思。
2.“丁老头”的游戏注意以下几点。
(1)第一次游戏无要求,学生画得越准确越好。
(2)第二次游戏是关键,要求学生必须闭上眼睛。否则,对比将不够明显,学生的体验就不会深刻,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效果。
(3)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捕捉学生的典型作品。
(三)设计意图
上课开始,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旺盛的生命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教学游戏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性教学。
这一活动的设计就是运用了本地农村学生土生土长、具有地方特色的“丁老头”游戏,在睁眼画画与闭眼画画两种不同活动情境的体验中,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眼睛的用处。
教师采用“丁老头”的游戏,不但与学习主题相统一,而且给予学生画“人头”的方法指导,节省了教学的时间。
(四)课中操
教师口令“1”,学生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口令“2”,闭上右眼,睁开左眼。
(反复进行)
(五)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断断续续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因此,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而“课中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轻松活动,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一课中操也教给学生另一种保护眼睛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双眼的协调能力,可以为以后学习使用显微镜等服务。
设计活动二:“测”眼睛──关注自己的视力
1.出示《国际标准视力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国际标准视力表》。
2.教师讲授《国际标准视力表》的用处与用法。
3.发放学生的体检健康卡。运用所学方法判断自己的视力。
(一)操作指南
1.教师对《国际标准视力表》的使用只要求掌握两点:
(1)让学生知道这是检测视力的科学方法。
(2)了解正常视力的范围,并能进行判断。
2.教师课前要在学生的体检健康卡的视力栏目的左上角注上鲜明的标记,如打上红旗等。目的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迅速地找到自己的视力,并判断自己的视力。
(二)设计意图
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今后开展教学的努力方向。我区学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检,可我发现我们农村的学生,对检查的结果却不够关心。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自身的健康。
(三)课中操
眼球运动操(第一节:左右运动;第二节:上下运动;第三节:绕圈运动。)
(四)设计意图
眼球运动操有利于消除眼睛的疲劳,如同眼保健操一样,对人体的眼睛有保护作用。但它更新颖,更能吸引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做操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做得不够规范,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课前先掌握,并在课堂中进行示范。
设计活动三:“治”眼睛──掌握科学的方法
1.学生汇报自己的视力。
2.集体进行判断。
3.寻找学生或教师中视力问题的典型(重点是视力低下学生)。
4.现场采访,了解原因。
采访要点:
(1)造成视力低下的原因。
(2)视力低下带来的不便。
5.探讨预防方法。
问题一:读书写字距离过近。
教学措施:小组讨论方法→全体参与示范→个别上台示范→归纳科学方法。
问题二:沙子之类的东西进入眼睛。
教学措施:说感受→议方法→模拟活动→归纳科学方法。
问题三:意外伤害问题。
教学措施:举实例→谈感受→讨论科学方法。
……
6.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既要用心地去学习,又要用心地去保护好眼睛。
(板画板书:保护)
(一)操作指南
1.教师事先对上课班级学生的体检健康卡进行研究与分析,准确地了解班级学生的视力状况。
2.如果遇到班级中有视力低下的学生,教师特别要注意,不能伤害这些弱视群体,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一些好的建议。同时,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身边的资源,作为课堂中真实、有效的学习材料。
3.采访视力有问题学生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及遇到的现实困难。
4.在探究预防方法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要给予科学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要掌握解决造成视力低下问题的科学方法,如课前向医生请教等。
(二)设计意图
空洞的说教,如同天马行空,不会给学生留下一丝印象,更别提什么深化、点拨之效。只有充分地在学生身边生活中寻找、挖掘合适的教学资源,才更有深刻的说服性。而恰巧上课班级中的班主任和该班中的一位学生都戴眼镜,如此一来他们就成了最理想、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了。而戴眼镜师生的引入为学生再现生活的情景提供了引子。接着,从根本问题出发,自主探讨解决的方法。在活动、争论、体验中逐步掌握科学的护眼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奠定基础。
设计活动四:课后延伸──发放“护眼良方”(见附件)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眼睛给人们带来的许多方便,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老师送给每人一个护眼的良方,请同学们带回家去,试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完成。
(一)操作指南
护眼良方的设计旨在提供学生今后注意保护眼睛的几个方面,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求学生拿回家去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并和家长一起完成。
(二)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我们不求一次就成,关键在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五、板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通过一颗爱心围绕着眼睛,形象的表达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样,眼睛需要我们用心保护。
(二)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