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2012年7月26日)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为确保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有效监控、科学决策,推行一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势在必行。(一) 运营经费补偿。对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15%药品加成收入及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补偿。年度财政补助总额,其中药品零差率补助金额,医院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偿金额,离退休人员补偿金额。(二) 院基建项目的补偿。医院迁建项目财政预计总投资金额,县级财政累计投入金额。(三) 核定医院床位及人
2、员编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实际需求,科学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床位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1.6-1.7的比例核定了人员编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0%。同比床位增加数量,人员增加数量。(四)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主要调整项目及幅度如下:门诊诊查费(含药事服务费)上调每人次金额,住院诊查费(含药事服务费)上调每床日金额,护理费上调每床日金额,床位费上调每床日金额。上调后的服务收费全部纳入医保(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关于调整县级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试行)的通知,执行日期。(五)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就诊人次与同期对比分析,门诊人次上升百分比和住院人次上升百分比。(六)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次均费用与同期对比分析,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下降趋势,次均药品费用平均降幅。(七) 医疗费用大量节约。节约医疗费用金额,其中医保基金节约金额,患者自付节约金额。(八) 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公立医院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上升幅度,同比提高百分比;人均奖金上升幅度,同比提高百分比。(九) 财政缺口。县级财政年经常性投入医改经费需要金额,其中新农合配套金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金额,乡村两级综合改革金额,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金额。人口多,底子薄的县(市)财政压力更大。(十) 医院没有用人自主权,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不能及时调整并合理补偿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