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浅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5830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浅谈 谈及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首先要谈及的是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是题目中的“资本主义”及其基本特征。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社会制度”。(《辞海》2000)。资本主义,又称自由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大都为私人所有,生产引导和利益分配决定于市场运作。(《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这里指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资本家所有,并以雇佣劳动的手段为基础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的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它基本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第三,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二点我将谈及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商品被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停产或停工,许多的金融机构倒闭,社会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生产过剩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只是一种相对过剩,即广大劳动人民所拥有的支付能力并不能与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平衡,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对于商品来说显得过剩,而而并不是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低于商品的供应。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但是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伟大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以及因此导致的他们的消费受到的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的时候,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此时,经济危机带来的结果使得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供求矛盾逐步得到缓解,经济危机缓慢转好。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能通过经济危机来达到根本上的解决的。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再次恢复,矛盾又被重新激化,这样,新的一次经济危机又将爆发。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有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能消失。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根据以上所述的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第三点我将讨论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危机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影响。资本主义依靠工业化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和一个历史时代,从1733年发明“飞梭”开始纺织机械化算起,到今天已经有27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33-1785),从1733年发明“飞梭”和1765年发明蒸气机,到1785年建成第一座“近代炼钢厂”,主要成就是纺织机械化。人类走出了手工业时代;第二阶段(1785-1867),从1785年建成“近代炼钢厂”到1867年发明“发电机”,主要成就是发展钢铁工业,以及利用钢铁的机械制造、轮船、铁路。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第三阶段(1867-1919),从1867年发明“发电机”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成就是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人类生活,焕然一新;第四阶段(1919-1945),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期间发生经济大萧条,实行“新政”大改革。资本主义陷入困境,自救更生;第五阶段(1945-现在),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2006),主要成就是新科技突飞猛进,信息化,全球化,出现没有工人的工厂,被称为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放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有: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与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调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垄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与世界范围内劳工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代资本主义内部还出现了合作经济、社会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孕育等“新的社会因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条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把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银行、大垄断组织、国有企业和一切国家计划和管理机构,从资本主义那里夺取过来”,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新社会。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又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对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需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进行把握。随着当今时代主题的变换、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以及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是更加灵活多样的。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人的分化,削弱了工人的阶级认同感和革命意识。但是,只要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其历史使命就依然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因为工人阶级要真正摆脱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精神上受奴役的地位,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