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一、选择题。(从所列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多选为错。)1、直系亲属是指和当事人有直接血缘关系(即生身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包括当事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配偶。 上述语句中,对直系亲属这个词项来说( ) 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 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2、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上述语句中,对于社会关系这个词项来说( ) 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 明确了内涵,
2、并且明确了外延 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3、“人贵有自知之明”中的“人”是在( )意义上使用的。 A. 集合词项 B. 非集合词项4、“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的“中国人”是在( )意义上使用的。 A. 集合词项 B. 非集合词项5、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是( )。 A. 概括 B. 限制 C. 定义D. 划分6、通过增加词项的内涵以缩小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是( )。 A. 概括 B. 限制 C. 定义 D. 划分7、“法律”与“刑法”,这两个词项是( )。 A. 交叉关系 B. 属种关系 C. 矛盾关系 D. 反对关系8、“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
3、这两个词项是( )。 A. 交叉关系 B. 属种关系 C. 矛盾关系 D. 反对关系9、相同素材的两个命题不可同真但可同假时,其关系是( )。 A. 矛盾关系 B. 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下反对关系10、相同素材的两个命题不可同假但可同真时,其关系是( )。 A. 矛盾关系 B. 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下反对关系11、“所有错误都可避免”和“有的错误不可避免”,这两个命题( )。 A. 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 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12、“有的法律是国际法。”对于这个命题,下列断定正确的是( )。 A. 主项周延,谓项不
4、周延 B.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C. 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D. 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13、“所有的贪污行为都是主观故意行为。”对于这个命题,下列断定正确的是( )。 A.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B.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C. 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D. 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14、由“有的律师是正直的人”,可必然推出( )。 A. 非正直的人都不是律师 B. 有的非正直的人不是律师 C. 有的正直的人不是非律师 D. 有的非律师是非正直的人15、“没有人不是自私的”和“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是( ) A. 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 可以同真,
5、也可以同假16、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罪犯 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罪犯 丁:我不是罪犯经查证,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 A. 甲说的是假话,甲是罪犯 B. 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 C. 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 D. 丁说的是假话,丁是罪犯17、下列哪个推理形式是正确的?( )(1)非p或者q p 所以,q(2)如果(p并且q),则r 非r 所以,非p或者非q(3)只有p,才q 所以,如果q,则p A. 只有(1) B. 只有(2) C. 只有(3) D. 只有(1)和(2) E.(1)、(2)和(3)18、由“从事司法工作
6、的不都是律师”真,可以必然地推出( )。 A. 所有从事司法工作的都不是律师。 B. 有从事司法工作的是律师。 C. 并非所有从事司法工作的都是律师。19、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 凡迷信都不是科学。所以,凡迷信都是非科学。 B. 有的律师是正直的。所以,有的律师不是非正直的。C. 有的学生是党员。所以,有的党员是学生。D.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20、有人曾把某劳改农场的罪犯分成不同的文化层次,经分析发现:罪犯中文化程度高的人特别少,而文化程度低的人则特别多。就是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犯罪率越低;人的文化程度越低,犯罪率越高。做研究的人由此推
7、断:人的文化程度的高低与犯罪率有因果联系。 这里,探求因果联系所使用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E. 剩余法21、某办案人员发现,在自己所办的所有直接故意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有一定的预谋过程,而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于是他得出结论:所有的直接故意的犯罪分子在犯罪前都有一定的预谋过程。这段议论中的结论,是运用( )推理得出的。A. 演绎B. 概率C. 简单枚举归纳D. 科学归纳22、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这种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
8、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是把糠、麸皮去得一干二净。于是他就试着用米糠来治脚气病,果然灵验。孙思邈使用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E. 剩余法23、某医院同一天有7个腹泻病人前来就诊,医生询问后得知,他们都吃了某商场出售的螃蟹。据此初步断定,腹泻可能是由螃蟹不新鲜引起的。 这里,探求因果联系所使用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E. 剩余法24、“论题必须保持同一”,这一论证规则的逻辑根据是( )。 A. 同一律 B. 矛盾律 C. 排中律25、“某甲不是本案的作
9、案人。因为,如果某甲是本案的作案人,则他必定是A型血。经查,某甲并不是A型血,所以,某甲不是本案的作案人。”这里采用的是( )。 A. 选言证法 B. 归谬反驳法 C. 反证法 D. 直接证明法26、“可以肯定某甲没有作案时间。因为,如果某甲有作案时间,在发案时他就不可能在车间上班,然而调查材料证明,发案时他确系在车间上班,所以可以肯定某甲没有作案时间。”这里采用的是( )。 A. 选言证法 B. 归谬反驳法 C. 反证法 D. 直接证明法二、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推理的有效性。(1)(如果我)没有调查研究,(那么我)就没有发言权;我调查研究了。所以,我当然有发言权。(2)如果子弹是从窗外射入的
10、那么就会在窗对面的墙上留下弹痕;子弹不是从窗外射入的。因此,窗对面的墙上不会有弹痕。(3)只有违反法律才构成犯罪,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了犯罪。(4)如果李某是犯罪后自首的,当然对李某应从轻处罚,但事实是李某并不具有犯罪后自首的情节,因此根本不能考虑对李某从轻出处罚的问题。三、写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用三段论规则,判定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哪条规则。(1)凡审判员都在法院工作,这些人在法院工作,所以,这些人是审判员。(2) 所有想出国的人都要学好外语,我又不想出国,所以,我不用学好外语。(3)你说谎,凡卖国贼都说谎,所以,你是卖国贼。(4)所有法律系的学生都要学习法
11、律,我又不是法律系学生,所以,我不用学习法律。四、运用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解决下面问题。1、一件谋杀案,经过周密调查得到下面事实:(1)凶手是甲或者乙。(2)若凶手是甲,则谋杀不会发生在午夜前。(3)若乙的供词正确,则谋杀发生在午夜前。(4)若乙的供词不正确,则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的灯光未灭。(5)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的灯光灭了。请问:到底谁是凶手?写出推理过程。2、某侦察机关掌握如下情况:(1)间谍只能是甲或乙,不可能是别人。(2)或者甲不是间谍,或者会议记录没有被泄露。(3)会议召开时没有人中途离席,而甲此时在会场并没有出去打电话。(4)若机要员证词真实,则会议记录被泄露。(5)或者会议召开时有人中途离席,或者机要员证词真实。请问:谁是间谍?写出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