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溶液浓度问题.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40688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浓度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液浓度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浓度问题】  【含义】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剂(水或其它液体)、溶质、溶液、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溶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分比浓度。    【数量关系】    溶液=溶剂+溶质                        浓度=溶质÷溶液×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爷爷有16%的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    解  (1)需要加水多少克?  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  50×(1-16%)÷(1-30%)-50                             =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糖10克。  例2    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  解  假设全用30%的糖水溶液,那么含糖量就会多出                600×(30%-25%)=30(克)  这是因为30%的糖水多用了。于是,我们设想在保证总重量600克不变的情况下,用15% 的溶液来“换掉”一部分30%的溶液。这样,每“换掉”100克,就会减少糖    100×(30%-15%)=15(克)   所以需要“换掉”30%的溶液(即“换上”15%的溶液)  100×(30÷15)=200(克)  由此可知,需要15%的溶液200克。            需要30%的溶液  600-200=400(克)             答:需要15%的糖水溶液200克,需要30%的糖水400克。 【按比例分配】 【含义】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  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  总份数为           47+48+45=140               一班植树    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    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    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例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  3+4+5=12    60×3/12=15(厘米)                      60×4/12=20(厘米)                     60×5/12=25(厘米)             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工程问题】 【含义】    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  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  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因此,把此项工程看作单位“1”。由于甲队独做需10天完成,那么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10;乙队单独做需1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5;两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   1÷(1/10+1/15)=1÷1/6=6(天)                          答:两队合做需要6天完成。   例2    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  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小时完成1/6,乙每小时完成1/8,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1/6-1/8),二人合做时每小时完成(1/6+1/8)。因为二人合做需要[1÷(1/6+1/8)]小时,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24个零件,所以 (1)每小时甲比乙多做多少零件?                  24÷[1÷(1/6+1/8)]=7(个) (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7÷(1/6-1/8)=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解二  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  1/6∶1/8=4∶3 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  4-3  /  4+3  =1/7 所以,这批零件共有    24÷1/7=168(个) 【行船问题】 【含义】    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例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时,返回原地需10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15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时间? 解由题意得    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见   (36-20)相当于水速的2倍,        所以,  水速为每小时    (36-20)÷2=8(千米)        又因为, 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  乙船速为  360÷15+8=32(千米)        乙船顺水速为   32+8=40(千米)        所以,  乙船顺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时)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时。 【按比例分配】 【含义】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 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  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  总份数为           47+48+45=140               一班植树    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    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    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例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  3+4+5=12    60×3/12=15(厘米)                      60×4/12=20(厘米)                     60×5/12=25(厘米)             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百分数问题】  【含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 “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  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    【数量关系】  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                     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1    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的百分之几?  解  (1)用去的占    720÷(720+6480)=10%      (2)剩下的占    6480÷(720+6480)=90%                             答:用去了10%,剩下90%。    例2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百分之几?   解   本题中女职工人数为标准量,男职工比女职工少的人数是比 较 量                                                                              所以    (525-420)÷525=0.2=20%                 或者  1-420÷525=0.2=20%                          答: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20%。 【构图布数问题】  【含义】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所谓“构图”,就是设计出一种图形;所谓“布数”,就是把一定的数字填入图中。“构图布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符合所给的条件。    【数量关系】   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而定。    【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常多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形方面考虑。按照题意来构图布数,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    例1    十棵树苗子,要栽五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应是一个五角星。                         4×5÷2=10              因为五角星的5条边交叉重复,应减去一半。    例2    九棵树苗子,要栽十行子,每行三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两个倒立交叉的等腰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在另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上。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