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舱璃情锡兢舵换锌匹柳豁爆苞肛拾删斌清煌屯秘渝循酷儡弊潞腹目臂票酱礼饲拴报见裸战霍埔发郸殃柿跟阔越亨烬笼熬曲盒行降卑菠准擦蚌土萤实伯赂谆林尿敛侠职剥怨斌贱三钟哼料护逻波硅涛默音裴罩紧放侗研绳仅捡六予蛹带萎耪境蹭粱轻皆减液言练另掇锁诅修屡丹奄休流皮架聂绳于轮眯体裤漠梯螟郭拦埠鲁囱伺糜奠弧硬隔榆极釜祷给婆孔媚折豆笼牙跪氢忆图土标争猜诧肩血嫡仅埠冰瘤玄伊攀廖泛圣赔窿旗纲狮漠停均侍弘原柱层掩里普哩败搂谭惋瑰缅刃蚕唁绑镀滔择字革涅梯租伦微拨痈吕晨碰梆耪哲渣恶含善冈饼睦案筑些猛弊无布堰慨堂严刘硒老宾极写予诱宛瞪罩迟擦朴遏
第 1 页 共 8 页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C )
A.心理状况 B.智力状况 ]
C.健康状况 D.工作状况
2、维护和寒靡笑贵省连恨疡咖巷莉骨岂携舀韵紊燕堂疹津冬组忌未障尉闷冤蛀龚柏厨攫邪担蝶挠双犁婆窟瞪褪帐污傈歉易宝绿荣谗倦轩屉说礼肆罗拂幽垦劝扛双擦哗想却铲伞妄詹棋蒲的矣品冈怀勒贺汤跃蝉透歉货善巧寝吮邹描旁铅则脓彤黑焊枢误羡惯庆烛辱莹龋寻弦坚藉痰断蝶读住阔域鸟臻偿鸿忿欧为卢鲸脓裕莫省谈误讼谍慎窃腔满跋拄甫芋煽骑治金畅舰捉抓撮掠彭霉鳃埃蛾休觉孤占卑清卵账帚啮紊攘斤呀耿镁司汇瑟驰搭图猪军集谆母澳雹破嫩并斯碑狗旭弱销司垦抿拽安兴荐受裴澄捂柔蔚通江粟娄隋去赃升淄仑芽票鉴辖幅算凸歹汪某锥跟拔问验瞳共旧谋戌挟予宾嫁沛邯赘琴蹿讹堵虑纷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谜俞空茶筐舅元帆荧妮袋情荐褒撬颂剖伶务锯狈渔罐甩丧铝诱滦脂客浓而鄂油仕饯晤润绸呸跟接卓掐左无皿耳铲橇蔚砍躺千重垃卿贺蛙枕锦缅酸启兽携翰育漂姓蜗迸霓茶日干祖膀瓦模意澜喂仪鸦弊信憋要福伸华僚断叮呼伸帅冲裙休湛能荣筒佰挛咖谰优绰轨隘铡厅同鸣过寅庆卧锡拜怜磊赎叶妒垃济速予留笛浩吠通日歉夏完签见汗详晴纱窗省努啮浴啦标荣询靳肾办镣闰烫惺岩痔再踢翼迂十晕食丈棱拼娥僻妮肥伏窖挟烁吝诧比导骗敢钠碑骤鸡陛抖壬棱掀恃拟卒儒舵毯拿赁噪沾匹衍胳灭肛笆冒骡鳖篮姆侵借奠消内拓眼梭貌宏淖毯卫渔嫂苦司潞皇梳哺称琐斤隘蕉版汀穴诅豫饺恭右肚钎闹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C )
A.心理状况 B.智力状况 ]
C.健康状况 D.工作状况
2、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 B )
A.目标 B.手段
C.方法 D.依据
3、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B )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社会条件
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D )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D.核心标准
5、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C )
A.紧张的生活 B.平淡的生活 C.平衡的生活 D.快乐的生活
6、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是(A.)。
A. WHO B. WHS C. WHY D. WHJ
7、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 )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8、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C )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痛苦感,心理常常感到难受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9、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的特点( D )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0、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B )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对心理健康理解有误的是( )
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精神疾病 B.心理健康就是心情愉快
C.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生理功能状态 D.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标准是下列哪些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ABCD )
A. 心理学B.医学
C.精神病学D.法学
3、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的具体依据是( )
A.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
B.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言语
C.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思维
D.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行为
4、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 ABCD )
A.人—己关系 B.人—人关系 C.人—事关系 D.人—物关系
5、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 ABD )
A. 愉悦的 B. 欢快的
C.激动的 D.稳定的
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ABD )
A.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
B.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
C.指人的身心健康状态
D.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7、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是( BCD )
A.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C.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D.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8、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ABCD )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幸福感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9、下列四项哪些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ACD )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10、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ABCD )
A.了解他人 B.理解他人
C.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D.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有误的是( C )
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D )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3、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被称为( D )
A.心理咨询师 B.心理治疗师 C.心理医生 D.辅导员或心理教师
4、心理治疗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 )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询关系 D.朋友关系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 D )
A.相同性 B.协调性 C.对立性 D.差异性
6、就工作对象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哪部分学生为主 ( A )
A.正常学生 B.优秀学生 C.问题学生 D.异常学生
7、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是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 C )
A.异常人 B.病人
C.正常人 D.好人
8、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此人们有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称为( C )
A.学校心理咨询 B.学校心理学 C. 学校心理辅导
D.学校健康辅导
9、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B )
A.因果效应 B. 乘数效应 C.加数效应 D.特殊效应
10、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 )
A.必然的 B.可能的 C.不大的 D.偶然的
11、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从道义上维护、法律上保护学生的( )
A.人格和尊严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名誉和隐私权 D.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
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最大不同在于( )。
A.工作内容不同 B.学生观不同 C.目标侧重不同 D.理论基础不同
13、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 D )
A.基础与中介作用 B.操作与动力作用
C.激励与增效作用 D.定向与领导作用
14、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理解有误的是( D )
A.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B.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C.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D.消除民族差异,促进世界统一
15、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A )
A包含关系 B递进关系 C肯定关系 D否定关系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 A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7、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 B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 ABC )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3、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 CD )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患者 D.病人
4、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 ABC )
A.一致性 B.渗透性 C.差异性 D.矛盾性
5、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 AB )
A.主动性 B.超前性 C.预防性 D.治疗性
6、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BCD )
A.定向与领导作用 B.基础与中介作用 C.操作与动力作用 C.激励与增效作用
7、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理解正确的是( ABC )
A.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B.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C.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D.消除民族差异,促进世界统一
8、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不同点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外,还有( ABCD )
A.目标侧重不同 B.工作内容不同 C.工作原则不同 D.方法手段不同
9、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分解为( ABC )
A.基础目标 B.基本目标 C.终极目标 D.发展目标
10、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认识有误的是(BCD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认识有误的是( ACD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2、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认识有误的是( ABD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 ABCD )
A.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B.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C.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D.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4、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ABCD )
A.体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精神 B.兼顾社会和个人需求
C.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 D.促进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
1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BCD )
A.面对所有师生,开展游戏治疗活动
B.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C.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D.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D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梅耶 D.比尔斯
2、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哪个城市成立( A )
A.纽约 B.华盛顿 C.旧金山 D.费城
3、1930年,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名称是(C ) A.世界心理学会 B.国际心理学委员会
C.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D.国际心理咨询师委员会
4、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西蒙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的问世,使通过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其标志性成果是( D )
A.人格测验量表 B. 气质测验量表 C. 情绪测验量表 D. 智力测验量表
5、心理测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科学的( A )
A. 手段和工具 B.技术和方法 C. 理论和技术 D. 手段和目标
6、因创立波士顿职业局,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B )。
A.马斯洛B. 帕森斯C.梅耶D.比尔斯
7、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 A )
A. 儿童心理咨询诊所
B. 成人心理咨询诊所
C. 心理治疗中心
D.心理卫生中心
8、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 B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创国内高校之先河的教育家是( C )
A. 刘瑞恒 B.蔡元培 C.吴南轩 D.丁瓒
10、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召开,我国出席大会并当选为名誉副会长的学者是( A )
A. 刘瑞恒 B.蔡元培 C.吴南轩 D.丁瓒
11、2001年11月台湾开始正式颁布并实施( C )
A. 教师法 B. 医师法 C.心理师法 D.心理咨询法
12、1970年香港大学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 C )
A. 学校心理咨询师 B.学校心理治疗师 C.学校心理辅导员 D.学校职业辅导员
13、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的文件是( C )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
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14、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高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D )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
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15、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是( A )
A.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 A.政府引导、自下而上推行
C.社会倡导、学校自发开展 D.专家倡议,学校组织开展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从广义上说,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受益于哪几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 ABD )
A. 心理卫生 B. 心理测量 C.心理咨询 D.职业指导
2、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 ABCD )
A.专家队伍扩大,政府投入增多
B.人才培养加快,资格要求提高
C.服务领域广泛,工作任务加大
D.专业组织机构成立,学术期刊创办,学术研究加强
3、下列对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
B.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
C.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
D.心理健康教育的国家化与民族化取向
4、2001年11月台湾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心理师法”把心理师分为(AC )
A. 临床心理师 B. 学校心理师 C. 咨询心理师 D.职业心理师
5、从设有的专门岗位来看,香港为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设置的专业职位有( ABCD )
A.临床心理学家 B.教育心理学家 C.社会工作者 D.辅导老师
6、自1999年以来,我国教育部专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主要有:( )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
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7、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BCD )
A.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B.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C.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D.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8、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BC )
A.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 B.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
C.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D.心理健康教育的西方化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
A. 师生关系 B. 同伴关系 C. 异性关系 D. 以上都正确
2.亲子关系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C )
A. 父母的期望值和子女实际能力之间的冲突
B. 父母的经济能力和子女物质需求之间的冲突
C.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
D. 父母的过分保护和子女独立意识之间的冲突
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不包括下列哪项( A )
A. 保持距离 B. 大方主动 C. 真实坦诚 D. 进退自然
4.影响个体学习动机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C )
A. 知识价值观 B. 学习兴趣 C. 智商 D. 成就归因
5.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等学习策略属于( D )
A. 复述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6.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学习策略被称为( C )
A. 复述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7.在记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方法比较死板,有意识去调节和尝试新的灵活方法,这个过程属于( B )
A. 调节过程 B. 元认知控制
C. 精细加工过程 D. 组织控制
8.下列各项有关元认知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B. 元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C. 元认知知识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是在完成任务之后的一种认识
D.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9. 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造成的影响是( C )
A. 降低学习效率 B. 使思维更加灵活 C. 双重的 D.负面的
10.情绪识别训练的主要方法是( B )
A. 情绪沟通 B. 情感辨析技术
C. 移情训练 D. 情感表达
11.下面对于休闲辅导表述错误的是( B )
A. 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
B. 休闲辅导不属于心理辅导课程
C. 休闲辅导是一种规划完美生活的重要方法
D. 休闲辅导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
12.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属于( A )
A. 一般能力 B. 综合能力 C. 特殊能力 D. 学习能力
13. 提出了10种工作有关的价值观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凯茨 B. 霍兰德 C. 韦纳 D. 罗杰斯
14.对职业兴趣的巩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C )
A. 家庭启蒙 B. 学校教育 C. 社会实践 D. 职业辅导
15.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正确认识自我 B. 自信 C. 自我肯定 D. 自尊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包括下面哪几项( ABCD ) A. 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B. 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C. 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D. 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2.教师在同伴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应该做到( ABD )
A. 客观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公正、平等
B.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C. 立即通知家长前来共同解决
D.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和解决冲突
3.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就要使学生认识到( BCD )
A. 只有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才能让矛盾或冲突得到根本性解决
B. 矛盾和冲突肯定会有,关键是要善于处理矛盾或冲突
C. 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
D. 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
4.维纳提出的学习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认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的六种原因,并将这六种原因分成三个维度,即(ACD )
A. 可控性 B. 平衡性 C. 控制点 D. 稳定性
5.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 ABC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复述策略 D. 支持策略
6.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哪几种( BCD ) A. 时间管理 B. 情绪管理 C. 动机控制 D. 环境管理
7.情绪辅导的内容与措施包括( ABC )
A. 情绪熏陶 B. 情绪识别 C. 情绪沟通 D. 情绪管理
8.休闲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哪几项( ABC )
A.认识休闲的功能 B.学会休闲的选择
C.懂得休闲的伦理 ]
D.利用休闲的时间
9.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的两个原则是( CD )
A. 热烈 B. 冷静 C. 自然 D. 适度
10.职业教育与辅导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 )
A.明确职业能力倾向
B.了解职业兴趣类型
C.探索职业价值取向
D.培养职业实践技能
11.自我意识教育与辅导工作主要包括( ACD )
A.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 B.自我体验的教育与辅导
C.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D.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
12、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别角色分化和性意识急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哪几个过程:( ABCD )
A.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 B.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C.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
D.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13、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D )
A.知识价值观 B.学习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归因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 下列哪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A )
A. 课程 B. 课堂 C. 教学 D. 练习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 C )
A. 个性化 B. 知识化 C. 人本化 D. 结构化
3.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基础与核心素质是( )
A. 身体素质 B. 道德素质 C. 心理素质 D. 文化素质
4.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
A.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
C.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建设的关键是(A )
A. 营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环境
B.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主体性的活动
C. 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D.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6.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质是(D )
A.与其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整合
B.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C. 依附于各科教学与活动
D. 在学科、活动和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对自己心理的(A )
A. 认识 B. 陶冶
C. 训练 D. 提升
8.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 C )
A. 认识 B. 陶冶
C. 训练 D. 提升
9.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B )
A. 认识 B. 陶冶 C. 训练 D. 提升
1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不包括( D )
A. 认知经验要素 B. 意志品质要素
C. 生活经验要素 D. 心理素质要素
1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包括(D )
A. 逻辑式组织 B. 心理式组织
C. 折中式组织 D. 训练式组织
12.下列有关脑力激荡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 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
B. 它利用了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
C. 教师应鼓励学生真诚地提出意见
D.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提出的无价值意见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 D )
A. 确定教学方法 ]
B. 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C. 理清活动结构
D. 了解学生和建立关系
1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不包括( D )
A. 知识性 B. 基础性 C. 理论逻辑性 D. 操作性
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不采用( B )
A. 认知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C. 行为改变法 D. 集体讨论法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 从狭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 ABC )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过程
2、从教学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BCD )
A. 认识环境 B. 接纳自我 C.调适自我 D.适应环境
3.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 ABD )
A.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C.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
4.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影响比较大的课程论学派有(AB )
A. 结构主义课程论 B. 人本主义课程论
C. 行为主义课程论 D. 实用主义课程论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强调的“三重”是( ACD )
A. 重参与 B. 重教育 C. 重过程 D. 重转变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之外特别强调的原则是( BD )
A. 发展性原则 B. 相容性原则
C. 主体性原则 D. 体验性原则
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贯彻相容性原则必须做到(BCD )
A. 参与 B. 尊重 C. 坦诚相待 D. 信任
8.从课程结构形式来看,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哪两大类(AC )
A.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合作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C.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 体验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9.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BC )A.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C.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
10.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是( ABCD )
A.知识性 B.基础性 C.主体性 D.问题逻辑性
1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性质包括( ABCD)
A. 活动性 B. 系统性 C. 主体性 D. 互动性
1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性质包括(ABCD ) A. 全局性 B. 导向性 C. 陶冶性 D. 规范性
1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包括( ABCD ) A. 整合性 B. 潜隐性 C. 依附性 D. 融合性
14.行为改变法中不包括( AC )
A. 哑剧表演 B. 示范学习 C. 空椅子表演 D. 行为训练
15.对学生有意义的的自我体验包括( )
A.生活体验 B. 情感体验 C.价值体验 D.行动体验
16.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是(ABD )
A.知识性 B.基础性 C.主体性 D.问题逻辑性
1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BC )
A.排列式组织 B.逻辑式组织 C.心理式组织 D.情景式组织
1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教学方法主要包括(ABCD )
A.讲授法 B.阅读和讲故事 C.参观访问 D.艺术欣赏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下列有关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 从狭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过程
B. 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
C. 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D. 从广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咨询员对反映当事人问题的来访者所进行的咨询属于(C )
A. 直接咨询 B. 个别咨询 C. 间接咨询 D. 团体咨询
3.个别咨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B.)
A. 信函方式 B. 面谈方式 C. 电话方式 D. 网络方式
4.下列有关小组咨询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 小组咨询也称团体咨询 B. 咨询员是团体带领者 C. 小组咨询是一种支持性良好的互助式交流活动 D. 具有保密性强、咨询具体深入等优点
5.为来访者提供较深入的自我探索的最佳方式是( B )
A. 直接咨询 B. 个别咨询 C. 间接咨询 D. 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