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每一个心灵的碰撞都有回响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苏晨
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滔滔不绝的讲假期的事。于是我新学期的第一篇练笔让他们写写“假期里最难忘的事”,本以为可以坐观他们的假期趣闻,可跑题一大片,根本看不出什么“难忘”。直到第二次收周记本的时候,不经意发现这样一篇,来自一个平日里有些沉默的男孩子:
“8月20日,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早上起床十分早。爷爷要回老家了,我和爸爸妈妈要送爷爷去火车站,爷爷就上了火车,火车就慢慢的开走了。
等我放假了我去老家看爷爷去。”
感动之余,被自己的评语惊呆:“格式不对,跑题!”哦,我逐渐回想起皱着眉头批改这篇日记的样子,满眼看到的都是错误的日期格式,不太恰当的停顿…直到再次看到那句“爷爷就上了火车,火车就慢慢地开走了。”我的心抽了一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把眼睛变成扫描仪,在孩子的字里行间纠错。我要圈出他们所有的错!让他们一个不落的改!我恨不得拿着放大镜,恨不得把线格拆开再缝起来!好像那样明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小作家!
我相信有人说的:“一位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瞧,我这么爱学生,我爱的那么用力。
“可我真的懂得爱孩子吗?”一个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嗬,我可从没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拿着这本日记看了良久,我心里非常自责,我教孩子们积累最美丽的辞藻编织成华丽的句子,却忽略了这份最质朴的感动!我也非常后怕,言论常说老师总在扼杀孩子的天赋,我不信,我那么小心,不管上课还是做题都听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耐心倾听。可这次,我差点就单一命题了“难忘”。
后来,我叫那个男孩来办公室,聊了聊他的爷爷,讲了讲日记中出现的问题。他的表情从紧张慢慢舒展开,他很快的修改好交给我。我也郑重的修改了评语:“表达思念,但含蓄。”虽然他的写话仍存在许多问题,但从那后他真得变得更加自信。而我,我只想由衷的感慨一句:“孩子啊,想说爱你们真的不容易”。
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辛苦地教学生,老以救世主的身份对待学生。毕竟外界也称我们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怀着这样的使命感,我努力工作,想要把他们雕琢成完美的样子;我不苟言笑,打消亲近他们的愿望来维护我的威严。可当我蹲下来,和他们比肩,我看到了之前从未看到的东西:比如下午上学有个孩子吐了,等我来到教室时,早就有几个男孩子铲土帮忙盖上,女孩子们体贴的递上纸巾,擦去那份狼狈;有个孩子感冒发烧请假在家,仍念叨着第二天值日黑板没有人擦,打来电话坚持与同学调换一下;比如他们把值日做得一丝不苟,桌椅摆得井然有序。这点点滴滴的浸润,让我的心里绽放出一朵小花,于是犀利的批评化作真诚的赞美,我知道,我要把这花朵也种进他们的心里。渐渐的,我仿佛听见他们成长拔节的声音。
从拔苗助长到一份守望。不知不觉中,我懂得了校长所说的“等待”,也领悟了前辈们口中那份“慢”的艺术。
这份等待,也让我有时间停下来内省自己,充实自己。毕竟在教育的领域里,自己要学得还太多,就像冰心曾经说的:“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相信“勤能补拙”,我更相信智慧的师爱能弥补缺乏教育经验之拙。我不再希望自己被称为园丁,用修剪去摧残生命,也不希望自己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耗尽自己。我希望我是蓄电池,通过不断的充电,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相信有爱作桥梁,每一个心灵的碰撞都有回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