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概括文章内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2478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文章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概括文章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设计 郑州中学 武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中招实例,总结出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概括文章内容。 二、复习策略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一). 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方法:标识题干关键词。 练一练:标识中下面题干中的关键词。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2.请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3.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哪几件事? 比较:1.胖女人冤枉她,抢走了她装钱的书包。 2.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反思: (二). 锁定答题区间。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方法: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 练一练:看例题“母亲养蜗牛”,找出答题区域。 (三).根据不同题型要求整理答案。 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 题型一:根据示例填空式梳理情节。 练一练: 例题《母亲养蜗牛》 对策: 题型二:请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情节。 例:2011河南《漓江情韵》“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感动。 对策: 例:《一棵丝瓜爬上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答案:母亲不顾“我”的反对在窗台下面的空地上种丝瓜,(1分)“我”怕丝瓜爬上楼惹其他住户不满,遏制丝瓜过界(1分),可是丝瓜还是爬上了二楼、三楼、四楼,并没有引起邻居的不快(1分),反而促进了邻居间的拜访、攀谈,增进了邻里关系。(1分) 对策: 题型三:概括多个事件。(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对策: 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2)合并段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情提示: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 三、经典例析: (2016年河南省)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四、学以致用: 《电话里的父亲》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乎很久没剃过。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我拦住他:“你找谁?” 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我把胡小花叫了出来。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的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对她说:“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 胡小花听到后飞快跑出来:“爸爸在哪里?”我指了指眼前的男人。男人后退了一步,半蹲着身子轻声喊道:“小花,你看谁来了?” 胡小花看到男人后却立刻站住了脚,睁着双眼打量着男人。 “小花,过来,爸爸抱抱。”男人微笑着,看得出是那种带着讨好的微笑。但胡小花退后了一步,然后拉住了我的衣袖:“老师,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爸爸。” 我吓了一跳,赶紧抱住小花,再次警惕的打量这个男人。我看过许多地方丢小孩的案例,犯罪分子就是装成亲人把小孩骗走的,没准这个男人就是个坏人。我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 男人站了起来,脸上顿时皱纹密布:“我是小花的爸爸啊,小花,你怎么不认识我呢?”我问:“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他叫胡文进。 我转身问小花,小花说我爸爸是叫胡文进。我让男人拿出身份证来看看,男人立刻在自己身上摸索,片刻后摊手说,我来得匆忙,没带在身上。 我拉着小花,打算往教室走去。男人在背后喊道:“老师,等等。”我转身,发现男人一脸痛苦,蹲在地上。他抬起头对我说:“我真的是胡小花的爸爸,我今天刚回来,她奶奶生病了,就让我来接她。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我摇了摇头,说:“不是我不相信你,连孩子都不认识你,我怎么可能把孩子交给你。” 男人急了,他说:“胡小花是2005年7月出生的,她今年身高1米2,重51斤,穿30码的鞋。她的耳后还有一块胎记……”我还是摇摇有关当局,男人说的这些信息我也知道。知道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是孩子爸爸。 “你要我怎么办才肯把孩子交给我。”男人几乎是吼了起来,“她明明就是我的女儿,凭什么不让我带走,马上天就黑了。”我说:“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证明你是她的爸爸。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男人平静下来,勉强笑笑,说:“对不起,老师,我刚才情绪不好。男人努力地笑了一下说,我真的是她爸爸。小花两岁时,我和她妈妈就出去打工了,今天是我离开后第一次见到她。如果不是我手里有她的照片,我也不认识她。” 胡小花突然大声说:“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没说要回来。前天他还和我通过电话。”男人再次蹲下身子,他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然后他站了起来,我看到他双眼有了泪水。男人说:“老师,你有电话吗?” 我点点头。男人说:“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给你打过去。” 我疑惑地看着男人,他正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犹豫片刻,将号码告诉了他。接着,男人拨通了我的电话。男人说:“把电话给小花好吗?” 我虽然不解,还是将电话给了胡小花。胡小花接过电话,我看到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他的声音也一下子变了,变得特别温柔,他用这温柔的声音轻轻地说:“喂,小花,乖伢子,我是爸爸。”“爸爸!”几乎是在一瞬间,胡小花飞跑过去,一把抱住男人,回过头对我说:“老师,他是爸爸,爸爸每次都这样叫我的!” 男人紧紧地抱住小花,把头深深埋进小花的肩膀,小花也在他的肩膀啜泣着。半响之后,男人抬起头,努力微笑着对我说:“几年来,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她更熟悉的是我的声音。” 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 请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二)阅读2017《说明与检测》下册32页《惦念那盘鸡毛菜》,完成第一题。 本文写了“我”惦念鸡毛菜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检测反馈: 阅读《说明与检测》下26页《小小少年》,完成第一题: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