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议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自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一幅漫画作品《时局图》,形象的展示了中国当时的危机——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当时的一批有志青年对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最终他们决定效仿西方,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就是辛亥革命。
广大人民群众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领导下,在1985年至1911进行了多次起义。这些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在全国重下了革命的种子。直到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又一次发动广州起义和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革命军才算有了初步的成功。1911年12月初革命军与袁世凯双方达成停战协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是在西方列强和国内形势的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至此革命果实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
辛亥革命既成功了,也失败了。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同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但辛亥革命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最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但无论如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刘宇琦
心理学院09级应用心理学2班 9325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