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08515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义井小学 赵文凤 二十一世纪,人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的人材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的竞争。但有许多象牙塔里走出高材生,不擅长语言表达,无法学以至用,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不是反映了我们当前教育的某些弱点?诚然,在当前素质教育呼声高涨的今天,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为了避免出现人材的这种“短路效应”,在中学阶段,我们就有必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听、说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不是要被时代所抛弃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分开说,听和读是一类,说和写是一类。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引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明白。这两类能力,无论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必需的,所以是最基本的能力,非着力培养不可。合起来说,这两类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听和读的能力的加强,有助于说和写的提高,反过来亦然。因此,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成效。为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尝试,以便同读者们共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住学生,振作学生的精神,激起求知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因此,我也很注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情。 在表达和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进入说话的情境,使学生有感而发;在阅读教学教程中,开头几篇课文我采取了范读的形式,我尽可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他们不禁为语言能这么富有感染力惊叹。对于那些离现在生活较远文章再加入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如《三人行》介绍一些红军长征的史实及过雪山的情景),这样不仅创设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为学生语言表达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活动,强化普通话运用能力 为了让口头训练经常化,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做法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在内容安排上,先请学生用完整、通顺、准确的几句普通话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把它记录下来,做到以我手写我口。这样既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运用完整流利的普通话语言,但是语言还不够丰富。因此我在第二个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好词佳句,并且也要求书写。这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运用和表达。第三个阶段选取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如“白色污染”,“黑色污染”、“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苏州河水变清了”、“老房换新屋”等等来自生活的话,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又进行了品德教育,同时也对他们的口才进行了锻炼,真可谓一石三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手段来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诗歌朗诵会等等,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定会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的人材,要记住叶老的话“说话是不留痕迹在纸面上的文章。发声成语,声尽语即消失,如其不经训练,没养成正确的习惯,随时会发生错误”。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用声音代替了。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中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下是几种在阅读教学中不同场境的实例,供参考: (1)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时不强求一字不漏,鼓励用自己的话说,克服背诵课文语句,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 (2)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凝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并鼓励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并设法表达清楚、思路清晰。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已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