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视过程挖掘 培养创新品质
邮编 415617 湖南省安乡县唐家铺中学 杨文初 联系电话 13875015543
内容提要 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精心布局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产生过程,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关键词 重视 过程 培养 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教学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知识在“过程”中得以消化理解,能力在“过程”中得以培养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中激发多向思维,以有益于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 注重观察,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多,这个孩子就越聪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因而思维常常需要借助动作的帮主才能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从具体的感知材料入手,加强直观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材料,把头脑中的新颖的想法通过某种载体物化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逐步形成个体抽象的思维观,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的“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的知识才能是真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要让学生亲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构建数学知识。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教者事先准备足够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自由分类,并明确想怎样分就怎样分。学生得到明确信息后,在小组内通过互相讨论,借助摸、摆、滚、比、互相印证,排除干扰,归纳出了同一类物体共同的本质特征,并正确分类,这样,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动手,培养了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
二、 关注发现,构建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的认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时应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紧密联系,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教者依据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布局
1、 学生课前调查各种商品的重量,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相关商品的重量,?量克、千克的重量,建立感性认知,培养估算能力。
3、 称出1000克大米与1千克大豆比较轻重,从中发现1千克=1000克的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没有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方便,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问题,并将其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从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三、 质疑引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创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互动平台,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者曾做如下课堂布局:
1、 课前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在报纸上剪裁,网络上下载);
2、 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试验调查10分钟内路口通过的各类机动车辆数据;
3、 独立思考并完成统计表(提前准备好空白统计表);
4、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条形统计图;
5、 全班交流,从中你发现什么?有何提议?
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动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完成表格,制作图表,并用自己的方式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数据蕴涵信息。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学内容进行了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吸取,在合作的氛围中获取他人的信息并内化为自身知识,同时自己既有的知识,也被他人唤醒,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以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目的。
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各自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取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情感??、创新能力、自我意识等诸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