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后续研习与汇报—教学论文
哈尔滨市香和学校 杜百艳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能力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能促进小学生课内语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在阅读书籍中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
我校地处郊区,所有的学生均来自周围的村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学生书籍的占有量非常少,有的孩子一本课外书也没有。针对农村小学生这种读书条件,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文质兼美,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低段的学生,教师要范读每一篇课文,让学生感到老师读得可真好,感到读书的乐趣,感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己想读书,想像老师一样读课文,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得那么美。学生如果有了这种想法,学生会绘声绘色地去模仿老师读课文,逐渐爱上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课文是一种享受,而且能学到知识。如《找春天》一课,在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会感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自己主动去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生机,感受描写春天生机的语言优美,句式运用的恰如其分;在进一步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文中句式继续描写春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在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去阅读,有布置、有检查,长此以往效果一定会好。如果教师的范读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课文的朗读,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中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不管学生的问题与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予学生鼓励,鼓励学生爱读书、鼓励学生爱思考。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会更加喜欢读书,喜欢提问题、喜欢在读中寻找答案。可能有的学生问得五花八门,答得也不对,但教师不要气馁,要逐渐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读书,如何去思考。
我想,如果学生一旦喜欢上读书,爱上读书。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书籍的推荐
低段的学生喜欢读童话、寓言故事;中高年级学生喜欢读科普、故事情节比较强的书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针对农村小学生书籍占有量少之又少这一现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籍的交换。就是每个学生读完自己手中的一本书,再和其他学生交换书籍读书,这样,班级的每位同学就可以有三、四十本书读。如果能做到不同班级进行交换书籍读书,那就更好了。
二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假期时间,让学生读书。可以利用学期末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向家长传授促进学生读书的好方法。
三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真正发挥图书室的作用,而不把图书室当成一种摆设。我校原有图书不多,后来爱心人士捐助了很多书,我校现有图书室两间。我校学生图书室读书是这样规定的:周一一学年的学生读书,周二二学年的学生读书,以此类推,学生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读书,已经形成了制度与习惯。
三、活动的开展
教师可有计划组织相应的读书活动,活动的开展不宜多,避免学生走过场。
讲故事比赛,可以学期初向学生布置此项活动,第二个月进行此项活动。除了布置学生准备讲故事,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喜欢讲故事,而且会讲故事,自然乐于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
读后感比赛,此项活动适合中高年级,建议学生读整本书。可以学期初向学生布置此项活动,学期末进行此项活动。活动的开展既能促进学生读书,又能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上两项活动的开展可以先在班级进行,然后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无论班级的比赛还是学校的比赛,一定要有要求、又布置、有培训、有比赛、有评奖,只有教师重视活动了,学生才能重视读书活动。
读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书籍中获得知识,在书籍中得到精神的给养。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让我们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