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36879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绪论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2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 知情意的关系: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 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 情绪和意志也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4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5 行为指有机体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6 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

2、着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7 心理学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上。8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公开检验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 人文关怀原则。9 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10 描述研究又分为: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试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描述记录。缺陷:a.很难确保被观察者没有觉察到研究者在观察他 b.可能会产生观察者偏差 c.在观察时想要观察到的行为未必会发生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调查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

3、其心理特征的方法。11.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唯一一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要求:要对环境加以控制 要对机体变量加以控制。 缺点:a.期望效应的干扰 b.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 c.实验情境的人为性,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12.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 冯特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被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 詹姆斯和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4、特点:a.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b.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里的适应功能;c.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d.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 e.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 华生-行为主义。 观点:a.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行为。 b.他坚决反对冯特心理学的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 c.刺激反应(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 d.主张把人的心理彻底生物学化和动物学化。e.强调刺激、反应、习惯形成、习惯联合等概念。 f.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

5、行为的途径。 魏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心理学。 观点:a.意为“完形”“样式”“结构”“组织”。B.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c.整体不是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存在且制约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d.心理“场”理论 e. 学习和问题解决也是通过整体进行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观点:a.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b.意识与无意识的划分c.性本能是心理前进动力和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观点:a.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b.马斯洛:主张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个体自我的内心感受c.罗杰斯:对来访者无

6、条件的积极关注d.个体是自由的行动者,有一种力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超过自己目前状况的基本需求。人的天性是趋向于实现自己的潜能的。14. 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结合前面的流派)生物学取向着重从生物、生理、遗传基因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行为取向着重研究个体(人或动物)的行为是怎样受环境和经验影响的认知取向主张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社会文化取向着重研究社会文化怎样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动力学取向着重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因素,如本能,内驱力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15. 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除了基础领域就是应用领域,人格、发展、比较、社会

7、等)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价值观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由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2. 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3. 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4. 动机的功能(注意例子):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5. 驱力或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6. 因需要而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大致与需要呈正相关。7. 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凡是能引起集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均称为诱因。8. 需

8、要分类:a.生物(生理)性需要:进食、饮水、睡觉与觉醒,性需要。b.社会性需要(见12):成就、交往和权力需要9.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有密切联系。10. 一般而言,人在中等动机强度下活动效率最高,每个人最佳动机强度不一样。11. 叶克思多德森定律。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2. 成就需要: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成就动机其实包含着两种彼此抵消的心理作用,即希望成功和恐惧失败 交往需要就是个人想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 权力需要即个

9、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1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点a.人的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顺序或力量强弱排列成等级的. b.人类需要似本能c.人类需要可以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d. 低级需要关系个体生存,是匮乏性需要;而高级需要是成长性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层次最高,但实现者很少。14. 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谈论所谓的自我实现,个人的自我试下应当与理想社会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没有充分意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研究方法突破了弗洛伊德临床法的局限,是一个进步。但是有较大的局限性。15.

10、内驱力降低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观点a.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b.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16. 内驱力分为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17. 动机期望效价18. 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效价是指个人预测特定行为在达到特定结果的可能性时的主观认知,而不是客观实在。第六章 感觉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感觉分类:外部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觉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接收机体内的刺激,觉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

11、官的不同状态,有肌肉运动感觉(动觉)、平衡感觉(静觉)、内脏感觉等。3.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4. 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其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5. 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6.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7.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量上呈反比关系。8. 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9. 韦伯定律:R/R=K,R表示原初的刺激强度,R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差别感觉的刺激差异量,那么在一定范围内,R随原初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其相对值是一个相对的常数。K称为韦伯常数。10. 各种感

12、觉系统的韦伯分数在中等强度刺激范围内是有效的,但在极端条件(刺激过强或过硬)下会失效。11. 费金纳定律:S=KlogR+C。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该公式说明,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增加。仅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范围。12.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既包括感受性的上升,也包括感受性的下降。一般来说都是下降,只有视觉的暗适应是感受性的上升。13. 与视觉适应相比,听觉适应就不那么明显。14.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15. 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16. 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生的。因此,痛觉痛觉才成

13、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而具有保护作用。17.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18. 感觉后效在视觉中表现尤为明显,称为后像。19. 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强光刺激一样都是亮的),负后像(负后像和强光刺激在品质上是相反的)20. 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成为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两种: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21.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毫微米的电磁振荡,即可见光谱。22. 可见光谱具有三维特点:波长、强度和纯度。这些特征与我们视觉经验的色调、明度、饱和度有密切关系。23

14、. 颜色混合规律:互补率,间色率和代替率24. (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两种不同波长的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时所产生的色觉称为加色混合,(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由于某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而引起的颜色变化称为减色混合25. 色觉理论:扬亥姆霍兹三色说 黑林:拮抗过程说26.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16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27. 听觉理论:地点说和频率说。地点说又分为共鸣说和行波说,共鸣说由亥姆霍兹提出,行波说由贝克西提出。频率说由拉瑟福德提出。28. 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前甜后苦两边酸,两侧前,则是咸。29. 一般把肤觉分为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和振动觉等。30. 动觉

15、是身体活动时所产生的感觉。31. 平衡觉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第七章 知觉1. 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2.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信息越丰富,知觉越准确。 我们难以觉察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感觉发生的同时,往往知觉也就产生了。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整体反映。知觉受一个人过去知识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 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自上而下的加工:假说有模板论,原型论和特征论。 自下而上的加工。4.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5. 知觉的对象性是要把知觉图形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双关图)6. 知觉的整

16、体性:当某些部分被遮盖或抹去时,我们也能够将零散的部分组织成完整的对象。7.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知觉组织的主要原则:邻近原则 相似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闭合原则 好图形原则 同域原则。8.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于知觉的对象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即赋予对象一定的意义。9.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分为a、 大小恒常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管观看距离如何,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b、形状恒常性 :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我们仍倾向于把它感知为

17、一个标准形状。 c、明度恒常性: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d、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我们仍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10.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等。11. 视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12. 单眼线索有:对象的相对大小,遮挡,质地梯度,明亮和阴影,线条透视,空气透视,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13. 双眼线索:视轴辐射和双眼会聚,双眼视差14. 时间知觉实际上是对事件和运动的知觉。15. 时距知觉的加工机制:刺激的物理性质 内部变量 认知因素16. 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的经典例子是tau效应,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

18、的影响称为kappa效应。17. 运动知觉也就是对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18.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19. 似动知觉主要有现象:物体本身并未移动而只是刺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条件下连续交替呈现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自主运动 诱导运动 运动后效20. 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21. 错觉产生的原因: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 错觉也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1. 意识就是

19、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2. 意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主观性,统一性、流动性和能动性。3. 意识水平:焦点意识,下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创造的概念)。4. 注意是一种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5.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6. 根据注意的功能,可以把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7.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是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8. 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20、,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9.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新异性;人的状态:需要与兴趣、情绪和过去经验10. 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11.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清楚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智力活动与外部实际动作相结合;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12. 根据注意指向和集中的加工方向,可以把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13. 注意的生理指标: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 瞳孔直径的变化 脑的电活动和血流量变化14. 注意的认知机制可以分为:听觉的集中性注意 视觉的集中性注意(埃里克森) 资源有限模型(卡

21、尼曼提出) 双加工调节模型(奈塞尔)15. 听觉的集中性注意模型: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晚期选择模型(多伊奇&诺曼)第十章 记忆1. 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2. 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中信息储存时间的不同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 长时记忆可以分为程序记忆和陈述记忆。4. 程序记忆是对习得行为和技能的记忆。陈述记忆是是对实施信息的记忆。5. 陈述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6. 根据记忆能

22、否被意识到,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7. 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图像记忆。是由斯珀林的首创性实验而被确定的。8.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9. 詹姆斯最早提出把记忆区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双重记忆理论)10. 对双重记忆理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是系列位置效应11. 短时记忆的特征:时间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语音为主,随材料变化有所不同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信息在短时记忆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组块化和复述。 短时记忆的提取有三种:平行扫描、系列自中断扫描、系列全扫描,以系列全扫描为主。短时记忆是唯一一个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阶段。12. 记忆

23、构建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们在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时,原有的记忆常常发生变化,有些信息丢失了,有些则通过逻辑推理、猜想或新的信息加以弥补。13. 影响记忆保持量的因素: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识记材料的数量 学习程度 系列位置14. 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保持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15. 50%的过度学习效率最佳,说明过度学习对记忆是很有好处的。16. 记忆的策略:记忆教材的策略: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17. 记忆术: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和视觉心象法18. 遗忘的原因:编码缺失 记忆痕迹衰退 干扰 提取失败19.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20. 前摄抑制:先

24、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第十一章 思维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概括性和间接性)。2. 思维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知过程。3. 思维可以分为命题思维、心想思维和动作思维。4. 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 概念是指某类事物的概括。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7. 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的。8. 概念的定义特征和特意特征共同构成概念的语义特征,但只有定义特征才代表一个概念必须具有的那些本质特征。9. 原型

25、说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程度构成的。10. 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过去经验的影响 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下定义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概念系统11. 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前提要真实,二是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12. 推理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13. 演绎推理有三种形式,三段论,线性系列和条件推理。14.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15. 影响推理的因素:推理材料的性质。前提气氛效应 赌徒谬误 题外知识的介入16. 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历程。17. 问题解决

26、策略:算法式(按逻辑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启发式(由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的)18. 启发式策略:手段目的分析、顺向工作、逆向工作和假设检验。19.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思维定势: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和人格。20.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 酝酿期 豁朗期

27、验证期21. 创造者的思维特点: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敏感性 第十三章 情绪1.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2.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唤醒、情绪行为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3. 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动机功能:情绪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并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信号功能:

28、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4. 情绪体验是指情绪发生时的主观感受。5. 情绪体验的维度: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6. 基本情绪或初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并且具有特定的生理模式和相应的表情。7. 克雷奇把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做四种基本情绪。8. 情绪状态是个体在情绪过程中显现出的身体变化及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状态。具有持续性,外显性情境性和个体性等特点。9. 情调是一种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绪状态。10.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11. 激情是一种短暂

29、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下自我卷入程度很深,失去了心身平衡,伴有明显的生理和身体方面的变化。激情通常是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的。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注意激情和心境的对比)12. 在激情发生的初始阶段,人还是能自我控制的。13. 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14. 情操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15. 詹姆斯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情绪就是对外周机变化的觉知。情绪状态与生理变化之间是直接联系的,情绪只是被那些生理系统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感觉的总和而已。16. 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论。17. 沙赫特辛格:激活归因情

30、绪理论(情绪二因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心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18. 阿诺德拉扎鲁斯:认知评价情绪理论。第十四章 意志1. 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2. 特点:意志总有意识的参与;意志总是有目的的;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4. 意志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度是受历史社会条件制约的;二是人们对意志品质的评价是以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的。5.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6. 执行决定是一致行动的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即使在作出决定时有信心

31、、决心,如果不付诸行动,这种信心和决心依然是空的,意志行动也就不能完成。7. 意志结构中几种重要的心理成分:目标、抱负水平、冲突与矛盾心理、自信心和决策8. 目标是个人确立并指导其行为的内部心理表征。9. 冲突与矛盾心理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矛盾和多重趋避矛盾。10. 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坚定的目的性、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11. 坚定的目的性指个人善于提出并达成具有社会意义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12. 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有自己的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感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32、。13.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详细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14.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的明辨是非,能及时、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15. 自制力是善于控制自我的能力,如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能力等。第十五章 智力1.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2.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3.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掌握

33、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4. 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信度,效度和常模。5. 信度可以分为折半信度,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6.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比纳和西蒙编制的7. 在理论上,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首创了心理年龄的概念。8. 推孟在斯坦福大学先后四次修订而成的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最为有名。9. 韦氏智力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了离差智商。IQ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X为某一年龄组的被试测验的原始分数,是该年龄团体的平均分数,S是团体分数的标准差。(X-X)/S是标准分数,它是一种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数。10. 韦氏智力量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仅能算出一个人在

34、全量表上的离差智商,还能算出他在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上的离差智商。11. 智力测验的文化公平问题,阐述特点,作评价。P.53612. 斯皮尔曼智力的二因素说,主要观点: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般能力因素有大小的不同,特殊因素还有有无的区别。13. 瑟斯顿群因素说: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而不是两种。14. 卡特尔&霍恩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主要观点:液态智力是先天具有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晶态智力是一个人通过液态智力学到并不断完善的能力,是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态智力依赖于液态智力。15. 智力结构说。(一)弗农智力

35、层次结构理论 (二)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主要观点: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智力活动的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智力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合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涵。16. 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论。主要观点:智力由三部分组成: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成分智力包括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情境智力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17. 加德纳多元智力观18.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童年期和少年期

36、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有所不同;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19. 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遗传素质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力发展的现实性。 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的作用第十六章 人格1. 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

37、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2.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3. 人格中的气质是个人的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行为与特征。4.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5. 气质与人格的区别: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因由个人生活经验形成而具有可塑性;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人格出现的时间较晚;动物身上有气质,但无人格;气质从情绪等表现出来,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但人格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受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6.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性格是个人社会行为的

38、特征,主要包含性格的意志特征,态度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8.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 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诊更具有独特色彩。气质还会影响性格形成或改造的速度。9.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威特金)、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10.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分为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和人格发展。11.荣格的人格结构论:在荣格看来,人格由自我、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几个互相影响的系统组成。12.弗洛姆的人格类型理论。13.马斯洛的人格理论: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14.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自我概念和自我发展。15.人格的特质论: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16.卡特尔的特质分类理论。编制出16中人格特质问卷(16PF)。17.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情绪稳定不稳定这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可以把人分为四种类型。18.图普斯&克里斯特尔五因素模型(大五):外向性、情绪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