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移风易俗实施方案
移风易俗,是指改掉不健康、不文明、不合法、不科学、不良习惯的一种行动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道德文明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我国自古至今,有许多陋习给我们留下了污点,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文明素养,也影响到了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形象。因此,为了治理这些不健康的陋习,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移风易俗实施方案,一步步引导和带动社会文明的提高,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和谐的强国。
一、 总体方案
1.主要目的
这个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动力,以推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深化全面改革为保障,以基本法律保证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效益,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移风易俗”,推进国民道德、文化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
2.总体要求
方案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权力为民,服务民生的原则,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全力实现道德建设、文明素质和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文明社会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1.营造文明校园
在面对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校园陋习时,注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同时,积极打造文明校园。建立健全校风、学风、办学规范和师德建设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参与感。开展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快乐和文明的校园环境。
2.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
针对我国传统节日庆典活动,需要强化文化传承教育,鼓励人们进行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并且严惩一些违法违规打破公共秩序的活动。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部分低俗不良的文化活动进行整治和禁止。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促进公民的自律、自强和个人尊严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议公平。
4.规范社会文化生活
通过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规范社会文化生活。一方面,通过加强政府部门、中央广播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举止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文化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反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活动的打击,从根源上切断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和传播。
5.加强志愿服务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推动各项民生服务工作的大众化和规范化,使文明、和谐、绿色、安全、文化的文明风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三、落实措施
1.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的指标、标准、任务、责任人等,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落实的措施。
2.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宣传报道、文化演艺等方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人们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坚持全民参与,鼓励民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行动,引导公众理性消费、远离低俗、不良娱乐及谣言。
4. 整顿各类市场和集贸市场,规范商家和市民的行为,加强市场监测和执法,坚决制止和惩治商家和个人的不文明行为。
5. 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落实每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乡村“等活动,加强对这类活动的宣传推广和公众参与。
6. 强化立法保障,加强移风易俗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四、工作效果评估
1.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全方位衡量工作的成效,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且修订工作方案,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面的数据指标和评估机制,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特别是对传统节日、广告和网络媒体等不良文化行为的监测。
3. 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重点任务进行专门的评估和调研,及时对已经完成或没有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估指导。
4. 加强舆情监测,紧密关注社会舆论的变化,及时掌握公众心理和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善和完善工作措施。
5. 记录整理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总结全国各个地方移风易俗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和策略。
总之,移风易俗是推进道德建设、文明素质和社会文化的全面提高的重要举措,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这个实施方案的落实和推广,必将推动中国社会文明水平高度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