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轻轻松松教作文
叶含明 电话:13709422677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中学
论文方向: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语文
摘要:每每新生到校安排学生作文课时,总会哇啦哇啦的大叫,于是思考创新作文训练形式以克服学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依据“合作分享智慧,交流共享成果”班级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喷发学生创作热情。这样调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还能给优生展示、提升的机会,尤其是给后进生能学习、进步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皆能学有所获,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兴趣,激情,合作,技巧
兴趣是良师,激情是动力。学生若是具备这两者,写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文教学与指导,重点是培养兴趣,启发激情。
四种作文课,培养学生兴趣
一、作文听写课。每每新生到校安排写作文时,学生总会哇啦哇啦的叫,这时我就适时抛出第一个绝招:既然不想写作文课,那就改上听写作文课咋样?捡了“便宜”的学生必定欢呼雀跃。明确听写要求后,将事先选择的优秀作文念二遍,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还原,看谁听得认真,记得完整,当然,也可适当更改或拓展。美其名为:攻玉之石。
二、作文复述课。学生课外大多喜欢读作文,但读后收获并不明显,而复述作文正好补此不足,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目的,故而开设作文复述课,定期让学生在班级开展汇报,培养学生细读、精读习惯。须事先经课代表及教师认可,复述后由一名同学朗读原文,全班同学再对复述进行点评,组内成员轮流展示,小组间每循环一次后展开评比,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小组评改课。学生多喜欢读同学写的作文,甚至趁同学不备,抢读、偷读同学作文的事屡屡发生,那么,何不将地下活动转为公开活动呢?作文评讲课设计为小组评改展示交流课,小组成员首先通读全体成员作文,相互修改组内同学作文,在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注明修改理由,然后小组内确定一篇进行重点评改,再全班展示交流,小组间互相点评。点评范围材料选择,修辞运用,思路技巧,情节安排等等。事实证明,这样的讲评课比教师“一言堂”的讲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四、小组作文课。创新作文训练形式,依据“合作分享智慧,交流共享成果”这一班级名言。定期开设小组合作习作课,小组由一人执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小组同学筛选组内同学收集的素材,共享各自掌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以巩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此类作文课能起到培优补差之效,不仅能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还能给优生以展示、提升的机会,尤其是让后进生能学习、进步的机会。
两个方面,积累作文素材
材料是作文的基石,技巧是写好作文的保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帮学生积累有益的作文材料,二是教学生积累材料,让学生从此告别作文“无米之炊”的境地。
一、教师即是作文的材料。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给初一学生第一次上晚自习时,曾让学做那个a、b、c、d和猪、马、牛、羊的游戏,美其名为检查谁的反应最快。说起做游戏,学生一阵群情激昂……在学生惊呼“老师好阴险!”后,让学生总结“上贼当了!”的原因。然后套用“量小非学生,无毒不老师”的俗语赞学生、损老师让其找回心理平衡而结束游戏。并进而转入以后若碰上写老师的作文可以《无“毒”不老师》为题,就题目、材料皆备了,然后再介绍一些其他教育处理学生中的有“毒”事例以供学生作文时选择。
二、生活即是作文的材料。真实才能动情。作文真正能打动别人的,是那些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小事,因此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让学生养成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网络媒体等收集材料,抓住闪光点,动情处作扼要摘录事件核心、精妙词句、技巧运用等。在听了彭成“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的报告后,让学生精选报告中的感人事例,分析被感动的原因,学生最终明白了很多题材是要把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材料打动人的方法。有了平时的日积月累,学生作文时必定能根据需要“张冠李戴”运用平时积累,剪接成好文、美文。
三种技巧,授学生作文以“渔”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文及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成功的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技巧与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是学会情节起伏技巧——“文似看山喜不平,戏如观潮欲浪生”。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在作文教学中应更注重技巧的指导。在作文指导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先认识了解后理解运用先抑后扬、设置悬念等技巧。明唐寅有一诗: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个儿子是个贼, 偷得蟠桃献母亲。最能说明情节处理的重要,这正如观看赛马和赛跑之类,其过程必须有无穷的变化,比赛才扣人心弦,如若整个过程了无变化,那么,观众就得走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去发掘、设计事件叙述过程的变化与起伏,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二是学会材料处理技巧——有水方行船,无巧不成书。很早前读过一则笑话:一女子下夜班,一男子尾随图谋不轨,女子慎怕,路过坟地,灵机一动,对坟墓说:爸爸,我回来了,开门啊。男子大惧,哇哇大叫奔逃。女子心安,正要离开,忽然从坟墓中传来阴深深的声音:闺女,你又忘了带鈅匙啊。女子惊骇,也哇哇奔逃。这时从坟墓里钻出个盗墓的说到:靠,耽误我工作,吓死你们……教会学生这一招并不难,可以说学生平常就已经会用的,但需要教师再点化,更深入,
看电视剧时常有一行字幕: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将其化为:作文成功,全凭“巧合”,如果失败,实属意外。巧义有二:一是安排情节巧妙,正如上面这则笑话。经验告诉我们,无巧不成戏,无巧不成文。二是运用写作技巧,常让学生品味《羚羊木雕》开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以追问开篇,气氛紧张,扣人心弦;设置悬念、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绝对是开篇成功的典范之作。我让学生评析同龄人的文章,如《爸爸也有“吉祥三宝”》:慢慢去疼爱生命中的宝贝,爸爸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揭示主题,水到渠成,含蓄隽永,令人玩味。类似作品的技巧运用,实是教师当讲,学生当学当用的。
三是学会语言表达技巧——点璞石成真金,化腐朽为神奇。学校实施新课改一段时间后,希望听取学生对课改的看法,学生所交作品让我大失所望,但我分明地感受到学生是心中有劲无法使,于是明确要求后让学生修改:一、贯穿课改理念;二、化用经典的名言警句;三、最好用上对偶、排比的修辞。学生修改之后让我大喜过望,我因此而办一期专栏,取名“课改心语”后被学校领导在全校推广,并有室内移到室外,组织全校班主任观摩,其中一人质疑道:莫不是网上下的吧!我颔首而曰:问问孩子们吧。
如前所诉,作文讲评课绝不应教师一统天下,而应是师生群策群力,共同将由瑕疵和不完美的学生作品点璞石成真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鼓励学生交电子作文和汇编学生作文丛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前者便于学生自改和互改,也便于教师指导,小组比对修改,有利于作文技巧的运用、巩固,不同个性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后者便于学生作品的长期保存和积累,也利于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有条件的学生还可鼓励其自编作文辑,随时诵读或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实现班级写作能力和水平共同提升,学生习作信心和个性的彰显与张扬的好方法。
总之,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奇迹终将发生,学生的好作文必将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