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漫画图表题专项训练教师版
一、 要求
1.漫画题:1)漫画题包括两个部分:图和文字,绝对不能仅仅只关注漫画,一定要注意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2)读图要注意结合标题,不能脱离漫画标题单独猜测图的意思。
2.图表题:1)一个完整的图表题包括:标题,图表,图例,注释和必不可少的相应文字。
2)阅读表格类图表题既要注意行的变化也要注意列的变化,还必须注意对行和列
的归纳和比较
3)曲线图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要把握曲线的走向趋势和起伏变化
4)饼状图和柱状图要特别注意各种数据所占比例,注意归纳同类数据,并进行比
较。
3.主观题答题一些基本要求:1)标题写起 2)先写大趋势,再写变化 3)先分类表述,再比较关系,寻找联系 4)用文字代替数字
GDP趋势线
环境污染程度曲线
拐点
时间
环境污染程度
图1
二、题例训练
1.图9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B.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C.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D.“先污染后治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2.在我国,要促使上题图中“拐点”出现,必须
A.取缔污染重的企业,加大治污力度 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C.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解析】: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程度不同,所以第1题正确答案选C。促使“拐点”出现,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故第2题正确答案选C。
3. 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解析】答案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家电市场价格越高,对家电的需求量越小,所以排除B、D选项,而在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后,又会刺激农民对家电的购买量,所以补贴后需求量要比补贴前需求量大,所以排除A项。
.
4.以上此组图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A.兼顾效率与公平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坚持共同富裕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要求“共同主题”,四幅漫画分别通过税收、失业保险与再就业、农业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应选D。
5. 读图可见
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6.右图可以反映出的内容有
A..我国财政支出范围不断扩大
B.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所下滑
C.经济建设已不再是当前的中心任务
D.我国更加重视民生问题
7. 右图是我国近两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变化示意图,A、B、C三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根据下图所反映的储蓄存款收益变化状况,居民选择减少银行存款意愿较为强烈的时段是
A.从起点到A点 B.从A点到B点 C.从B点到C点 D.从C点到终点
【解析】CPI与收益成反比,利率与收益成正比,因此居民显然会在CPI增幅比利率增幅更高的时候,由于实际收益减少而更倾向于减少存款。
199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8.下图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
A.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的重要性降低 D.消费支出和收入同比增长
【解析】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自1990年至2004年间,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医疗教育等服务、居住交通通讯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直接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居民生活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因此上图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9.下图为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该图显示恩格尔系数为
A.14.0% B.15.4% C.33.4% D.37.2%
10.右表是欧元兑美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判断,汇率的变化将有利于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
C.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 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
11.下图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决定条件
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人们就可以避免任何错误和灾害
12.下图的漫画“如此‘消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人参与
B.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需要以城带乡
D.看问题办事情要具备全局观念,科学统筹
13.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入市之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解析】老婆婆只看到了股市可以带来收益,忽略了股市存在的风险,没有做到两点都要看,全面的看问题,具有片面性
14.古代中国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观察右侧漫画《民意》,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的是
①“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②“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④“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消除)。下塞上聋,邦其倾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十七大报告原文
对应的人权内容
学有所教
教育权
病有所医
健康权和医疗权
老有所养
社会权
劳有所获
劳动报酬权
住有所居
适度居住权
15.右表反映了
A.我们接受了西方的人权观点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党主张和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16. (06江苏35)
图2 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
图1 2001~2005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答案】(1)图1反映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说明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图2反映了江苏省三大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说明了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还不够合理。
(2)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强化工业的主导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二 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
年均增长速度
标准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19.8%
1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13.4%
7.3%
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1)材料一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其有什么特征?
(2)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一具有什么联系?
(3)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答案】(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波动。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以前更高,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不断波动,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发生波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说明前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的高积累、高投入。
(3)在积累率不可能再提高的情形下,要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必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解析】本题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表,整合材料要全面到位,不能有遗漏,特别是对于图表要全方位多层次分析,更不能忽视的是材料二下面的小注。
18.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图
党和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表明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答案】(1)党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科学执政,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2)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表明国家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还表明党和国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9(2008·宜昌市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与工薪收入状况
年份
人均年财产性收入
人均年工薪收入
总额(元)
增长速度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
总额(元)
增长速度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
2000年
128.4
17%
1.1%
4 480.5
8.0%
70.1%
2005年
192.9
19.7%
1.5%
7 797.5
9.6%
69.4%
2006年
244.0
26.5%
2.1%
8 767.0
10.4%
69.1%
注:2006年城镇住户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占18.2%;在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为1 279.28元,而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只有35.29元。
材料二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
【答案】(1)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工薪收入增长速度;但与工薪收入相比,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虽有所提高,但比重仍较低,总额较少;而且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居民还比较少,不同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大。
(2) ①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③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漫画图表题专项训练
二、 要求
1.漫画题:1)漫画题包括两个部分:图和文字,绝对不能仅仅只关注漫画,一定要注意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2)读图要注意结合标题,不能脱离漫画标题单独猜测图的意思。
2.图表题:1)一个完整的图表题包括:标题,图表,图例,注释和必不可少的相应文字。
2)阅读表格类图表题既要注意行的变化也要注意列的变化,还必须注意对行和列
的归纳和比较
3)曲线图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要把握曲线的走向趋势和起伏变化
4)饼状图和柱状图要特别注意各种数据所占比例,注意归纳同类数据,并进行比
较。
GDP趋势线
环境污染程度曲线
拐点
时间
环境污染程度
图1
二、题例训练
1.图9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B.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C.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D.“先污染后治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2.在我国,要促使上题图中“拐点”出现,必须
A.取缔污染重的企业,加大治污力度 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C.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 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4.以上此组图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A.兼顾效率与公平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坚持共同富裕
5. 读图可见
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6.右图可以反映出的内容有
A..我国财政支出范围不断扩大
B.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所下滑
C.经济建设已不再是当前的中心任务
D.我国更加重视民生问题
7. 右图是我国近两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变化示意图,A、B、C三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根据下图所反映的储蓄存款收益变化状况,居民选择减少银行存款意愿较为强烈的时段是
A. 从起点到A点 B.从A点到B点
C.从B点到C点 D.从C点到终点
199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8.右图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
A.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的重要性降低
D.消费支出和收入同比增长
9.右图为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该图显示恩格尔系数为
A.14.0% B.15.4%
C.33.4% D.37.2%
10.右表是欧元兑美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判断,汇率的变化将有利于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
C.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 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
11.下图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决定条件
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人们就可以避免任何错误和灾害
12.下图的漫画“如此‘消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人参与
B.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需要以城带乡
D.看问题办事情要具备全局观念,科学统筹
13.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入市之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B. B.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14.古代中国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观察右侧漫画《民意》,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的是
①“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②“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④“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消除)。下塞上聋,邦其倾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十七大报告原文
对应的人权内容
学有所教
教育权
病有所医
健康权和医疗权
老有所养
社会权
劳有所获
劳动报酬权
住有所居
适度居住权
15.右表反映了
A.我们接受了西方的人权观点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党主张和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16.(06江苏35)
图2 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
图1 2001~2005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二 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
年均增长速度
标准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19.8%
1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13.4%
7.3%
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1)材料一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其有什么特征?
(2)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一具有什么联系?
(3)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18.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图
党和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表明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19(2008·宜昌市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与工薪收入状况
年份
人均年财产性收入
人均年工薪收入
总额(元)
增长速度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
总额(元)
增长速度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
2000年
128.4
17%
1.1%
4 480.5
8.0%
70.1%
2005年
192.9
19.7%
1.5%
7 797.5
9.6%
69.4%
2006年
244.0
26.5%
2.1%
8 767.0
10.4%
69.1%
注:2006年城镇住户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占18.2%;在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为1 279.28元,而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只有35.29元。
材料二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