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制卷 贺兰 )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
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5--6题:
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6.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7.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 技术密集型
A . ① ② ③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9. 有人把当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
A. 世界经济规模日趋减小 B 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C 世界各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D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独立、日益分离,日益区域化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
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
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13.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 ( )
A 面状 B 线状 C 网络状 D 岛状
14. 关于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少 B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交通线路数量密集 D 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15.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 ( )
A 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B 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C 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D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6.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本世纪初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岳阳市的是
A.陶瓷业 B.汽车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家用电器制造工业
17. 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因素主要是 ( )
① 附近有优质煤炭 ② 美国东北部工业的崛起
③ 宾西法尼亚运河的开通 ④ 五大湖的廉价水运
⑤ 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
A ① ② ③ ④ ⑤ B ① ③ ⑤ C ② ④ ⑤ D ② ③ ④ ⑤
18. 我国西北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
① 气候干旱 ② 过度放牧 ③ 植被破坏 ④ 流水侵蚀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近年来,A、B两国加强了经济合作,结合下图,回答19—20小题
19 判断AB两国之间调配的资源可能是
A.水资源 B.木材
C.石油 D.煤炭
20 对AB两国进行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A国油气资源丰富 B.B国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缺乏,对A国依赖性大 C.陆上邻国,可利用管道运输
D.有利于B国进口能源的多元化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个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21~23题。
21.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丁 B.乙
C.丙 D.戊
23.经济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期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戊
24.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是
A.封沙禁牧 B.禁樵禁采 C.合理用水 D.滥垦草原
下表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25-26题。
25.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A.美国、中非、中国 B.中非、中国、美国
C.美国、中国、中非 D.中国、美国、中非
国家
产业
①
②
③
第一产业
54.7%
9.0%
1.8%
第二产业
20.3%
41.9%
28.2%
第三产业
25%
49.1%
70%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C.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读下图,完成27~29题。
27.如果该图代表近年来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向广东、上海 B.从湖南流向甘肃、陕西
C.从广东流向湖南、湖北 D.从北京流向湖南、湖北
28.如果该图代表资源流动的方向,则有可能是( )
A.湖南石油资源输送至上海 B.湖南煤炭资源输送至周边省份
C.湖南天然气输送至四川盆地 D.湖南有色金属资源输送至周边省份
29.如果该图代表产业转移的方向,则有可能是( )
A.冶金业由湖南向广东转移 B.服装厂由湖南向上海转移
C.陶瓷业由广东向湖南转移 D.精密仪器制造业由湖南向广东转移
30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源头地区 ③ 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 综合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31. 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 。(2分)
(2)从自然原因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流 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____ 。
图2
3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10)
(1)图中箭头①、②表示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其中
①为 工程,②为 工程。
(2)我国东西部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水资源 ,西部地区水资源 。
(3)比较字母A、B所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的是 ,城市化水平高的是 。
(4)图中字母D位于 三角洲,属于我国 (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
(5)图中①②的实施对B城市环境有何有利影响。(2分)
减少 (某种能源)的使用,减少 等有害 气体的排放
33读示意图8,完成下表。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阶段一,该地区空间产业结构以 类型为主
该地区由阶段一到阶段二,到阶段三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2阶段二时期地区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3)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在
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答题卡 姓名
一 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 综合题
31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 。(2分)
(2)从自然原因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流 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____ 。
32、(1)图中箭头①、②表示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其中
①为 工程,②为 工程。
(2)我国东西部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水资源 ,西部地区水资源 。
(3)比较字母A、B所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的是 ,城市化水平高的是 。
(4)图中字母D位于 三角洲,属于我国 (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
(5)图中①②的实施对B城市环境有何有利影响。(2分)
减少 (某种能源)的使用,减少 等有害
33、
341) 阶段一,该地区空间产业结构以 类型为主
该地区由阶段一到阶段二,到阶段三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2阶段二时期地区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3)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