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347731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亲情问卷调查汇报 生活不是笔直畅通的走廊,能让我们在其中轻松自在地行走,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但我们仍然能坚定地走下去,由于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师长,甚至尚有某些后来连名字都不记得的人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总体上看,生活予以我们的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回报的。因此,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爱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协助的人给出我们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可惜不知何时感恩竟已成为一种失落的情怀,“辛酸父亲的来信”终于醍醐灌顶般地震活了大家冷漠而尘封的心。 感恩何止只在感恩节,当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快乐的驰骋而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你与否会想到在家辛劳劳累的父母在干什么?当我们在每一种地方随意挥霍钱财的时候,你与否会想起父母为你准备生活费而节省每一分钱的精打细算?当我们一次次沉浸在花前月下的时候,你与否会想到父母的满脸的希冀期盼? 面对现代大学生对亲情的冷漠,对父母的疏忽,我们进行了这次大学亲情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有水环,理学院,核工,化生材,软件等十几种学院参与,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通过这次亲情调查,来号召在校大学生学会去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沟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呼吁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不停地学习进步。亲情,我们心灵深处最醇厚的元素,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给我们宝贵财富。 一.对父母的理解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父母缺乏关怀。 11.你关注你父母的身体健康吗? A. 亲密关注; B. 一般关注; C. 不关注。 在这次调查中有42%的大学生略知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有58%的大学生非常清晰地理解。 6、你与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A、记得很清晰,会及时祝愿或送礼品; B、懂得他们的生日,但常常会忘掉生日那天给父母祝愿; C、不记得; D、没去理解过。 有36%的大学生清晰地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且会及时祝愿或礼品;而有45%的大学生懂得他们的生日,但会常常会忘掉生日那天给父母祝愿;更有15%的大学生不记得,令我们惊讶的是居然有3%的大学生没去理解过。一二十年了,也许你没有给父母庆祝过生日,没有给父母买过生日礼品,然而同学们也许会常常为同学过生日,给他们送礼品,为何我们不尝试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生日礼品,并说上一声“生日快乐”呢?可见,大学生在父亲妈妈生日那天很少买礼品什么的,这也许跟中国的老式习俗有关系:大家都不习惯给父母买礼品。不过,我们提议大家还是在父母生日那天呈上一份生日礼品,哪怕是一件一般的礼品,父母收到后都会无比快乐。 8. 对家人的关怀,你是怎么看? A、天经地义; B、很感谢; C、没什么感觉。 当然,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有72%的同学看待家人的关怀还是心存感谢的,同步但愿这一部分同学能将他们的所想付诸于行动,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不过,有23%的同学认为家人的关怀是天经地义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恰恰是由于有些同学的这些想法才使得他们对亲情观的淡漠!此外,我们还发现存在3%的同学在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基本上没什么感觉,虽然仅仅是3%,但这至少反应出了某些问题:目前存在这样某些大学生,他们越来越没有了亲情观念,也很少去关注身边的亲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知感恩,更何况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呢?我们与否应当反省一下自己呢?莫非我们只有被家人关怀的权力,就没有去关怀家人的义务吗?作为子女我们与否应当去关怀一下长辈,为他们做某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 与父母的沟通 伴随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互相交流的通信工具变的愈加紧捷以便。确实,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联络父母的方式重要还是打电话。 2、 你跟父母打电话时间一般会持续多久? A、5分钟以内; B、10—15分钟; C、20—40分钟; D、40分钟以上。 不过,只有4%的大学生与父母打电话时间超过四十分钟,而5分钟之内的居然占了23%,可见大部分学生与父母打电话时间在二十分钟上下。我们对这调查成果不是很满意。应当说我们需要常常与父母联络,让父母对自己在学校的状况有一种相对透彻的理解,对远在他乡的子女安心,同步我们要去理解远方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工作状况,这是我们子女应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其实,常常与家人联络也是一件很轻易做到的事情,打个电话那三两分钟的时间总是能抽出来的,而目前的大学生由于忙着读书而没时间打电话问候父母的还是比较少。也许我们有些同学说这些小事没有必要,但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是靠什么来支撑的?不可否认,其中之一便是互相沟通。 10、 你的假期时间有多少陪父母一起过的? A、 常常陪父母; B、 抽出某些时间与父母分享; C、 没时间。 调查中,有36%的同学把假期的时间用来陪父母度过;尚有56%的同学也会抽出某些时间与父母共同分享;然而却有8%的同学连假期都没有抽出一点时间是用来陪伴父母的。或许某些同学想回家却回不了,不过也有同学不乐意回家,只顾自己在外面玩得开心。 4、 你与家人获得联络时一般谈论什么话题? A、 生活费; B、 生活问题; C、 学习问题; D、 家里的状况。 在与父母的谈论的话题中,有55%的同学表达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状况;31%的同学与父母常常谈论的话题是家里的状况;有7%的同学与父母谈论的话题居然大多是向家人要生活费!相信大家都懂得父母的钱是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诸多父母为了子女,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子女要多少钱,他们也只能给,不愿多说一句,紧张子女受委屈,为了子女有一种美好的未来,心甘情愿付出。但极个别同学体现出一幅“花花公子”或“花花小姐”的脸孔,对父母的钱没有一丝节省的想法,不会有丝毫的负罪感,认为父母就是给子女挣钱就是应当的,就是天经地义的,除了要钱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话题与父母说了。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学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极个别的现象我们也是不容忽视的。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因此我们花钱应适度而行,该花时花,不该花的尽量不要花,学会节俭,才能为父母减轻承担,才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又能让劳苦的父母得到欣慰。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花每一分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但愿这些花钱手大的同学可以收敛某些吧!尤其是来自农村和都市贫困家庭的同学,但愿你们可以对得起自己的父母,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9、 假如和父母发生冲突,你是怎样处理的? A、 不理不睬; B、 去找父母谈谈; C、 去同学家住; D、 认为过段时间就好了。 ;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有问题的状况中,有8%的同学与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产生矛盾后持着一种不理不睬的恶劣态度,不了了之;51%的同学也许觉得与父母交流时感觉有约束不自由,当与父母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他们认为时间就是最佳的解药,等过一阵子就会好的;只有40%的同学选择积极与父母和解。从调查的成果看,这种种问题都阐明现代部分同学与父母那一辈有某些代沟,究其原因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很有效的沟通,缺乏心与心的交流。父母当然想关怀自己的子女,但有诸多父母却不懂得该怎样体现,因此,我们这些现代学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大学生,就要积极与父母沟通,减少代沟,不让父母紧张,增长与父母之间的互相理解,与父母愈加友好地相处,学会感谢……父母为我们子女付出了诸多诸多,但愿我们同学可以认识到这一点,赶紧行动起来吧! 三.对父母的感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假如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种幸福的港湾。 假如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但愿;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那么当今大学生与否对父爱母爱有着一份感谢之情呢? 11、 你会对父母体现感谢吗? A、 血浓于水,无需体现; B、 觉得做得还不够; C、 已经做得很好。                通过图表可以看到,29%的大学生认为血浓于水,对父母的感谢之情无需体现;69%的同学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但愿在此后生活努力做好;而2%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做得很好了?你会这样觉得吗?那假如调查我们父母也用同样的问题,他们与否会回答: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敢问谁的父母会这样说?他们心里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总是竭尽一切把最佳的给我们,不过他们却总是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没有满足我们这个,没有满足我们那个……敢问我们尚有什么理由拒绝对父母的感谢之情?虽然我们身在他乡,能与父母会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考虑到距离的原因,也许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来体现我们对父母的感谢之情,不过我们可以打电话!虽然是一两分钟的问候,父母都会觉得子女在关怀他们,他们就会很开心很欣慰;也许只是你的一条短信,处在生活坎坷出的父母就会找到处理问题的好措施;同样,买礼品,常回家陪陪父母,帮父母做家务……等等,都可以体现我们对父母的感谢之情。而这一道题目的调查成果就很好地反应了这一状况: 附:13、你怎样体现对父母的感谢和怀念之情?(可多选) A、 打电话; B、发短信; C、买礼品; D、回家陪父母; E、帮父母做家务; F、其他方式。 14、 你在学校会常常想家吗? A、 会,很想家,很想爸妈; B、 一般吧,时间久了就会; C、 不大会,放假回家就是 了; D、 不会,觉得自己长大了, 要学会独立。 调查中还发现,只有27%的同学在学校会常常很想家,很想到父母,很想见到父母;也许是在校学习的时间过多,学习的内容占据了大脑,因此才会有47%的学生平时一般不会想家,只有在时间久了之后会想到家,会想到亲人;此外18%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好想的,放假自然可以回家见父母的,而其他的则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学会独立了,也就不怎么会想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认为,这种怀念之情跟我们多么想理解父母直接有关,假如我们很想念父母,我们就会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尽量地去理解他们。 15、 你是不是认为父母不够理解自己? A、 常常; B、 偶尔; C、 不是; D、 没这个想法。 其实父母也是很想理解我们的内心的,假如不是这样,就不会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尚有那么8%的同学会常常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而此外65%认为父母还不是很理解自己,也就会觉得父母偶尔不理解自己,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小摩擦的,同步却只有21%同学不是这样认为的。看来,代沟这个名词出现还是有点根据的,但还是那句话,作为晚辈,作为大学生,作为家里人的骄傲,我们更应当积极关怀家人,更积极去理解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开心快乐,坦诚,才能和和睦睦过日子。 四.未来的打算 假如通过这次调查,不管你是谁,在哪里,当你为此前对父母做过的事而懊悔,或者对没有为父母做过某些事儿同样懊悔,我觉得没有必要。将那份懊悔埋藏心底吧!不过,但愿这个小小的种子,可以让我们萌生出对父母的关怀和感谢虽然在未来的几年没有什么能力,但总会有他们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在此后的日子里能过得开心。 16、 你觉得父母老了后来你会怎样? A、 一定会好好孝顺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B、 不确定,有时也许会忙于 自己的家庭或事业,忽视 他们; C、 送他们去养老院; D、 不懂得,先照顾好自己 再说。 在我们的调查中,88%的同学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觉得父母一把一把把我们拉扯大,不轻易,等到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一定会好好照顾父母,好好孝顺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确实,也许到了后来,我们的日子不会过得很好,不过对于父母,我们必须懂得反哺。等父母老了之后,也许我们会忙于我们自己的小家庭或事业,不过请千万不要忽视他们,更别将他们送进养老院!也许小时候由于忙于工作,你的父母把你交给了幼稚园老师,不过他们与我们的初衷不一样。你不会做到每天会去养老院看望他们,假如你能做到那样,也就不会把他们送去养老院。 17、 你觉得你未来结婚后乐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吗? A、 乐意; B、 一定要; C、 不乐意; D、 最佳不要,常去看望他 们就可以了。 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乐意后来与父母住在一起的,虽然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小家庭,高达70%的同学还是会这样做的,不过此外有4%的同学不乐意后来结婚后与父母住在一起,其他的14%同学认为后来没必要住在一起,有时间会去看他们。但应当保证尽量抽时间与父母会面,由于他们很想我们。 在问卷的结尾,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种问题:假如你父母站在你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在于:通过对上面十几种问题的回答,趁热打铁,给被调查者一种即刻体现他们心中所感的机会,让他们从有冲动的一刻做起,开始感恩,从而引导他们后来的行动。我们注意到,有29个同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还是不会体现,或者不想体现,或者觉得主线不用体现;而在回答问题的同学中,有诸多同学写的是“爸妈你们辛劳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回报你们”、“我爱你们”等感谢的话语,尚有部分同学已经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关怀父母,例如要为父母“倒茶”、“捶背”、“洗脚”,“陪父母聊天”;尚有一部分体现的是对父母的怀念,且在大三的女生中体现相对明显,也许是伴随年龄的增长和离开家时间的变长,想家的感觉就重了,味道就浓了;尚有个别答案是“对不起”,可见问卷起到了让被调查者反思的作用;此外,有些答案为“不懂得”、“无需体现”、“没什么”等,这阐明我们的社会文化还应当加强对人们勇敢体现、乐于体现对身边的人的爱的引导,本次调查究竟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总结 通过这次对大学生亲情观的调查,我们重新审阅了自己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开始思索我们身边最简朴无私的爱:假如此前我们对父母做得还不够好,那么从此后来,让我们努力,一起学会感恩父母!这次调查的成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关怀父母的,但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有某些同学只是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着想;尚有某些同学抱有崇高的理想,但愿在学术等领域有所成就,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我们不懈追求我们远大的人生目的时,但愿不要忘掉父母为你的付出。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亲情观是中华民族老式美德中重要的一部分,既然这样,那么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当今,作为未来祖国栋梁的我们更应将这一项美德传承并弘扬下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让生命中出现这样的遗憾,由于再多的懊悔也是无法挽回的!因此,从目前做起,让我们积极去关怀父母,说出我们对他们的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