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6627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作文教学设计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 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平乐县源头中学 廖春芳一、教学内容:我们谈谈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二、思维训练点:打开作文的思路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三、教学教法:围绕同一训练点进行多层次训练。训练分层推进,内容不断深化,要求不断提高。四、教学要求:1、讲解要精要到位。讲知识,解问题,讲解一定要精要;当讲必讲,还要讲到该讲的程度讲到位。2、将方法渗透在训练过程之中。重视教方法,但不“讲”方法,而是把方法渗透在训练过程之中,让学生去悟方法,而不是教师说方法,更不是让学生去练方法。五、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看着题目,一点感觉也没有

2、在小学时已经写滥了的题目,在中学作文课上写出的内容干巴,直白,毫无创意,激不起任何写作兴趣,左思右想,还是没思路。思路打不开,行文滞涩,只能“江枫渔火对愁眠”,发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的感慨。师: 这节课,我们谈谈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今天我们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写作最重要的过程是思考。只要积极深入地思考,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可能在分解、辨析和质疑中变得明朗,从而为自己的写作创设新意。如果按照定势思维,文章很难出现新意。2、典型案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质疑师:在许多读物上,都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什么论点的例子?学生回答

3、有:“要注意身边的事物”;“观察思考很重要”;“要多动脑筋”;“许多伟大的发明有时候要靠灵感”。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的是:瓦特真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思考问题有时需要假设,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无论用什么方式,回答都只有两种选择:是,不是;会,不会;有,没有;能,不能。问题1:我们的祖先发明带盖的烧水用具,可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学生回答:是。问题2:三千年来,绝大部分,简直难以计数的人都烧水喝,瓦特之前,难道从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学生回答:不会。也有学生回答:也许有人视而不见。问题3:是的,一定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中,有些人会

4、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是吗?学生回答:对。问题4:那么,在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的人中,是否从没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学生回答:不大可能。问题5:这个判断正确。这三千年,人类发明了多少东西!但是,在利用蒸汽作动力的尝试中,绝大多数人可能经历了失败。学生回答:对。问题6:但是你能否肯定从没有人获得成功?学生回答:不能,三千年中总会有些聪明人。问题7: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你们说对吗?学生回答:有可能。问题8:在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这种发明时,他们的发现或发明是否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回答:有可能。问题9:好,既然“有可能”,为什么那些聪明人的发现没有被

5、重视?而到了18世纪,瓦特却功成名就?学生讨论后回答:在生产力底下的时代,由于没有需求,科学发明缺乏动力,许多发明超前了反而不被人们接受。有的学生回答: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功成名就。问题10:对,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但是我们能不能说“瓦特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学生回答:看来不能。有的学生回答:肯定不是他。教师小结:事实是,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进者,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蒸汽可以作动力的人。通常人们对待问题,总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件事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看起来是什么,其实未必是什么”。(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关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讨论,引导

6、学生通过质疑“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一定论,因为在一般人眼里,这近乎是一个真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通过层层设疑,最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定论。明确“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进者,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蒸汽可以作动力的人”,让学生懂得“通常人们对待问题,总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件事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看起来是什么,其实未必是什么”。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震撼,在这个震撼中,学生会悟到思维展开,文章展开的奥妙。这个训练,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生基本还是比较被动地接受训练。)3、练练脑子: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话题进行课内迁移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练练脑子”。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静场10多

7、秒钟,全班无话)师: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信不信?你们打算阐述的观点是“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生:(众笑)对。师:也就是说,全班同学无一例外都想到这一点?(众笑)师:那这个题目简直没有什么价值了,按这样的思路去写,有可能千篇一律。作文要有创造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题目是“启示”,既然是“启示”,会不会只有一种?每个同学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启示?(又过了10秒钟)生:“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师:想象一下“滴水穿石”的画面,你能否从中获得其他的启示?(全班安静)我把问题再换个方式:“滴水穿石”还需要哪些条件?生:我想,如果水滴不是滴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就不可能“穿石”。目标必须专一。师:现在,我们

8、已经有了两个“启示”。还有没有可能得到其他启示?生:“滴水穿石”的精神可嘉,但是效率太低了。师:说对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滴水穿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要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技革新,都是强调高速度,社会生活也需要快节奏,要努力提高效率。就拿水来说,给水加高压,可以用来切割木板、塑料、薄钢板,可以做外科手术生:电视上介绍过。师:那你为什么没想起来?生:我想的是能不能找一个与“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并列的分论点,我没想到可以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想。师: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其实事物未必只有“反面”,它也许有无数面。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又得到“应当尽可

9、能地提高效率”这样一个启示。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思考问题视野狭窄或是肤浅,常在于不肯“再超前跨一步”。思考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不满足于只考虑出一种可能,你就能常常获得更多的启示。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有人规劝别人忍让宽容,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朝后退一步”也可能不是海阔天空!(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即通过具体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将在典型案例中所悟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这个环节在教学思路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教学思路很重要的一环,要充分注意它在前后环节中的衔接作用。“练练脑子”的迁移训练,则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穿针引线地进行点拨。)4、课内巩固训练:小故事小瓶子装

10、东西师:再来讲个小故事:上课时,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个小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鹅卵石全放进去了,他问学生:“这瓶子是不是满了?”同学们说“满了”教师再从桌底下拿出一小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进去,摇一摇,还可以加一些,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这时学生受到启发,纷纷说“还可以放”。老师问放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放沙子,还可以倒水。这位教师做这个试验是想告诉学生什么?学生的回答有:“艺无止境”;“任何事物永远有发展的可能”;“修炼是没有止境的”;“如何充分利用空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虽然是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

11、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生活中,或者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先要解决好”。(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再以老师在瓶子中装石子、装沙子、装水的故事为话题进行巩固训练,要求则比迁移训练更高,材料也更难,而这一次的引导却更少。)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谈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是“路数”,这些思维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奥秘,我认为,只要你不满足现成的想法、说法,只要你把自己的脑袋用起来了,好多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5、课外巩固训练现在请大家记录几个话题,可以自选一个话题发议论,写在自己的本子上。(1)校服问题。(2)学生食堂打饭一直存在插队现象。(3)星期天,某同学要请班上同学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他的父母在外过了一天,晚上才回来。师:如果你不想谈上面的这些话题,也可以找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来分析。(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巩固训练是能力训练课的重点环节,决定着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是教学的重点。)六、反思:进行“如何对问题作深入思考”的能力训练,就是因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不长,就是因为学生的文章展开有困难。学会思路的展开,学会多向思维对写作都很重要,都非常有价值,许多学生的文章写不长,写不深入,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思维肤浅僵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