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t 文档编号:93418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5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7.120 CCS P 1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33562022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ta examination of hydrological yearbook 2022 - 01 - 28 发布 2022 - 02 - 28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3562022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综合性检查 . 2 5 说明资料 . 3 5.1 目录和编印说明 . 3 5.2 一览表和资料索引表

2、. 3 5.3 站网分布图 . 4 5.4 各站月年平均流量和输沙率对照表 . 4 6 考证资料 . 5 6.1 测站说明表与测验河段平面图 . 5 6.2 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及平面图 . 5 7 水位资料 . 5 7.1 逐日平均水位表 . 6 7.2 洪水水位摘录表 . 7 7.3 逐潮高低潮位表 . 7 7.4 潮位月年统计表 . 7 8 流量资料 . 8 8.1 实测流量成果表 . 8 8.2 实测大断面成果表 . 9 8.3 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 . 10 8.4 逐日平均流量表 . 10 8.5 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 11 8.6 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 . 12

3、 9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 . 12 9.1 实测悬移质输沙率成果表 . 12 9.2 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 . 14 9.3 逐日平均含沙量表 . 15 10 泥沙颗粒级配资料 . 15 10.1 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 . 15 10.2 实测悬移质单样颗粒级配成果表 . 15 10.3 悬移质断面平均颗粒级配成果表 . 16 DB22/T 33562022 II 10.4 月、年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 .16 11 水温和冰凌资料.16 11.1 逐日水温表.16 11.2 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 .17 11.3 冰情统计表.17 11.4 实测冰流量成果表.18 12 降水量资料.1

4、8 12.1 逐日降水量表.18 12.2 降水量摘录表.19 12.3 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 .19 13 水面蒸发量资料.19 13.1 陆上(漂浮)水面蒸发场说明表及平面图 .19 13.2 逐日水面蒸发量表.20 13.3 水面蒸发量辅助项目月年统计表 .20 DB22/T 3356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水利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

5、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正茂、陈锦岚、曲延光、管利群、张伟、隋佳硕、黄旭、柴禾蕾、张驰、彭朝辉、刘玉申、曹国忠、鄂文峰、张海波、闫法森、赵晶东、王丽华。 DB22/T 33562022 1 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综合性检查、 说明资料、 考证资料、 水位资料、流量资料、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泥沙颗粒级配资料、水温和冰凌资料、降水量资料和水面蒸发量资料。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资料审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

6、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T 460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 Hydrological Yearbook of P.R.China 按流域水系汇编,由国家水行政部门逐年刊印成册的水文资料。 3.2 水文资料整编 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 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考证、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或存贮的全部技术工作。 3.3 水位 stage 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7、。 3.4 流量 discharge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 3.5 径流模数 runoff modulus 时段径流总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或时段内单位集水面积所产生的平均流量。 3.6 径流深度 runoff depth 单位集水面积的径流量所折算的平均水层厚度,一般以mm计。 3.7 输沙率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DB22/T 33562022 2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的泥沙质量。 3.8 输沙量 sediment runoff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水文测验断面的干沙质量。 3.9 输沙模数 sediment runoff mod

8、ulus 时段总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 3.10 颗粒级配 grain-size distribution 每一粒径组泥沙在给定的沙样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3.11 中数粒径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 小于某粒径的沙重百分数为50%的粒径。 3.12 平均粒径 mean particle diameter 粒径组平均粒径为粒径组上下限粒径几何平均值。 样品的平均粒径为各粒径组平均粒径按各粒径组相应沙重百分数加权的平均值。 3.13 冰流量 ice discharge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冰块或冰花的体积。 3.14 流冰疏密度 ice run concentr

9、ation 测验河段内,流冰块和流冰花面积与敞露水面面积的比值。 3.15 降水量 precipitation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3.16 水面蒸发量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在一定时段内,由地表水体的自由水面逸入大气的水量,单位为mm。 3.17 合理性检查 rational examination 为保证水文资料整编的质量, 根据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各种要素间的关系, 对整编成果的规律性所做的检查工作。 4 综合性检查 4.1 各成果表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及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表

10、(含资料索引)对照,检查各成果表的相关数据: a) 各成果表站次、河名和站名与一览表应一致,后一测站站次应大于前一测站站次,刊印成果的测站均应列入一览表; b) 表头所列的集水面积、基面名称与基面高差应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一致,基面名称与基面高差不得空白。 DB22/T 33562022 3 4.2 各成果表使用的数据单位、有效位数应按 SL/T 460 要求执行,其中: a) 输沙率单位应为“kg/s”,输沙量单位应为“104t”。同一测站各成果表使用的含沙量单位、蓄水量单位一致; b) 数据量级与使用的单位匹配。 4.3 各成果表附注应按 SL/T 460 要求执行,与表内数据及测站的实际

11、情况相符。 4.4 当出现河干、连底冻、水流停滞、缺测及部分测验项目部分时段按规定停测等现象时,检查各成果表同一日日值或摘录值的相应性,日值及月年特征值统计(计算)应符合 SL/T 460 要求。 4.5 水位、水文站各表项数据按上、下游关系,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数据按区域地形特点进行综合合理性检查,若出现突大、突小等不合理现象,应结合水利工程情况、测站控制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形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6 与上年度资料对照,对同一测站相邻年份的刊印成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 a) 刊印的成果表项应保持历年统一, 各要素观测月份或时段保持历年统一, 符合测验规范要求; b) 保证率水位、洪

12、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输沙模数等特征值统计应保持历年统一; c) 附注说明应具有连续性,与测站当年实际情况相符; d) 若有变动,应结合编印说明、附注说明及测站特性分析其合理性。 4.7 月、日省略方式与水位整米数省略方式应按 SL/T 460 要求执行。实测类成果表时间格式为“时:分”,摘录类成果表时间为整点时,只记至时。 5 说明资料 5.1 目录和编印说明 5.1.1 按照 SL/T 460 中水文年鉴卷册划分情况,检查水文年鉴的卷册名称、卷册编号与译文。水文资料年份应与刊印的资料年份一致,刊印单位名称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文司”。 5.1.2 目录与卷册内刊印的资料项目应一致,

13、成果表、图的名称及排列次序正确,页码编排与刊印的内容一致。 5.1.3 编印说明中统计的测站数量应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及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表相符,一站多断面按一站统计,降水量、蒸发量站按项目统计。统计的成果表项名称、排列次序与卷册内刊印的资料一致,成果表数量统计正确。 5.1.4 编印说明中涉及的领导机关名称应与实际情况一致,各项文字说明与卷册内资料相符。 5.1.5 编印说明中各项特征值统计应与卷册内刊印资料相符,最小值应在全年观测值中挑选。 5.1.6 参照相邻年份水文年鉴资料,结合刊印年份的水文测站变动情况,检查编印说明中测站变动、资料变动等需要说明的内容,不应有漏写、错写现象。

14、5.1.7 编印说明中列写的流向符号、观测物符号和整编符号应齐全,符号说明正确。 5.1.8 编印说明中所述的水文测验方法和水文资料整编方法应与卷册内刊印资料相符,名称正确。 5.2 一览表和资料索引表 5.2.1 检查各类一览表中的测站信息,确认各项数据和文字准确无误,内容填写准确无误,主要包括: a) 站次应自 1 开始连续编号; b) 检查测站编码、水系、河名、流入何处、站名和站别有无漏写、错写现象,应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彼此相应; DB22/T 33562022 4 c) 断面(观测场)地点应填写至省、市、县(盟、州)、乡(镇、街道)、村,与所在地行政区划相符。同一市(盟、州)、县(旗、市

15、、区)、乡(镇、街道)、村名称卷册内一致。经纬度填写至分()或秒(); d) 检查水文测站至河口距离和集水面积,下游测站至河口距离应小于上游测站的至河口距离,集水面积应大于上游测站的集水面积; e) 考证资料最近刊印年份不早于领导机关最近一次统一考证的刊印年份及设站年份。 刊印年份新设的测站,当年应刊印测站说明表与测验河段平面图; f) 刊印逐日平均水位表或逐潮高低潮位表的测站, “冻结基面与绝对 (假定) 基面高差” 与 “绝对或假定基面名称”不得空白,其他测站可不填写; g) 领导机关名称的填写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h) 测雨仪器型式应为 “20cmJDZ01” 、 “20cmJDZ02”

16、、 “20cmJDZ05” 、 “20cmJQR01” 、 “20cmJHT01”或“20cmJEZ01”,仪器精度与刊印资料的精度一致; i) 测雨仪器器口离地面高度不小于 0.7 m,与测站实际情况相符。绝对高程应与测站所在地海拔高度相近。 5.2.2 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及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表中的水系、河名和流入何处应与站网分布图中的河流信息一致,水位、水文站应按“自上而下、先干后支、先右后左、顺时针方向”的方法排序,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应按“自上而下、逢支插入”的方法排序。 5.2.3 各类一览表中的测站排序和测站信息应与上年度一致,若有变动应在编印说明中说明。 5.2.4 站别为

17、水位、水文站的降水量站,其测站信息应与对应的水位、水文站一致,否则应结合测站实际情况分析论证。 5.2.5 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凌资料索引表中的站次、河名、站名和排序应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一致。刊印表项应符合站别和断面性质,缺项或多项应在编印说明中说明。 5.2.6 将各项资料索引表与资料成果对照检查,索引表项目填写准确无误,不存在多刊、漏刊现象,索引页码编排正确无误。 5.2.7 将本年度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凌、降水、蒸发资料索引表与上年度对照,相邻年份刊印的资料成果应一致,若有变动应在编印说明中说明。 5.3 站网分布图 5.3.1 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及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

18、表中的所有测站均应准确标注,站名和站次一致。水位、水文站分别采用空心等腰三角形、实心等腰三角形标注在基本水尺所在岸,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采用空心圆、半空心半实心圆标注。 5.3.2 绘制的图形元素应包括河流、水系、行政地名、行政区界、经纬线、比例尺、流域界与卷册界,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5.4 各站月年平均流量和输沙率对照表 5.4.1 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对照,刊印逐日平均流量表的测站均应列入各站月年平均流量对照表,刊印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的测站均应列入各站月年平均输沙率对照表。 表内河名、 站名和集水面积应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一致。 5.4.2 与站网分布图及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对照,列入表

19、内的测站应按“自上而下、逢支插入”的方式排序。有支流汇入时,应在下游干流站的上面填写上游干流站与各支流最下游站流量之和。其他卷册与本卷册有对照关系的测站亦应列入。 5.4.3 列入表内的各项数据应与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一致,数值单位及量级应与本表表头相符。 DB22/T 33562022 5 5.4.4 水库站蓄水变量及月、年平均流量应与采用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每月 1 日 8 时水库蓄水量计算的结果一致,逐日平均流量表附注中列写的蓄水变量应与水库站年蓄水变量一致。 5.4.5 对列入表内的相加项进行检查,主要包括: a) 相加项集水面积、河名、径流深度、径流模数、输沙模数、极

20、值及出现日期应空白; b) 若相加项内兼有有水与缺测或空白时,对应相加值应加不全统计符号“()”; c) 若相加项全部为缺测或兼有缺测、空白时,对应相加值应为缺测符号“”; d) 若相加项全部为空白,对应相加值应为空白。 5.4.6 进行上、下游水量与沙量合理性检查,出现变化趋势或数值不合理现象,应检查编印说明。 6 考证资料 6.1 测站说明表与测验河段平面图 6.1.1 测站新建、恢复观测、迁移或测站性质、类别发生变动时,确认已刊印测站说明表与测验河段平面图。 6.1.2 与上次刊印成果对照检查,未变动项的各项信息应一致。 6.1.3 检查测站沿革各项数值,应将自设站以来的变动情况说明清楚

21、。设站年份、站名、站别和领导机关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一致,各时期领导机关名称正确。 6.1.4 测验河段及其附近河流情况应与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刊印的河床组成相符,与本表所列写的其他内容一致,固定参照物与基本水尺断面的相对位置应一致、合理。 6.1.5 断面及主要测验设施布设情况所列写的内容应与实际情况相符,与实测流量成果表、实测冰流量成果表、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相关信息相符。按先基本水尺断面或流速仪测流断面再其他断面(自上而下)的方式填列,基本水尺断面的位置应为与固定参照物的相对方向及距离,其他断面应为与基本水尺断面的相对方向及距离。 6.1.6 确认基本水尺水位观测设备所列写的基本水尺及自记水位

22、计型式、质料与位置等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名称正确,排列次序及文字说明正确,与逐日平均水位表附注说明相符。 6.1.7 水准点填写齐全,型式及位置正确,基面名称正确,绝对基面、假定基面高差与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一致。列写的水准点数不少于 3 个,引据水准点正确。 6.1.8 按 SL/T 460 要求, 确认测验河段平面图规格正确, 测站说明表中所列写的断面及主要测验设施、基本水尺水位观测设备和水准点均已准确标明,图式准确,河流流向、比例尺和测站位置均已标明。 6.1.9 测验河段平面图中所绘制的水系、河名,应与站网分布图一致。 6.1.10 图中绘制的各要素尺寸和绘图质量应达到 SL/T 460

23、 要求。 6.2 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及平面图 6.2.1 按照 SL/T 460 要求,确认表中填写的各项内容正确,排列顺序正确。 6.2.2 根据列入本册水文年鉴的水位、水文站一览表信息,检查已设立水位、水文站的水利工程的工程地点、经纬度、控制面积和建成年月。 6.2.3 注字无错漏,平面图绘制的内容齐全,表中所列各项工程均已在平面图中标明,绘图质量达到SL/T 460 要求。 7 水位资料 7.1 逐日平均水位表 DB22/T 33562022 6 7.1.1 表头“表内水位(冻结基面以上米数)m=基面以上米数”应正确填写,不得空白,基面与高差应相符,具体要求为: a

24、) 测站采用绝对基面时, 表内水位与表头高差之和应与当地同一基面的高程、 本站水准点高程相符或相应; b) 测站采用冻结或假定基面时,高差一般应为 0.000 m,否则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7.1.2 检查表内逐日平均水位 7.1.2.1 相邻日平均水位变化趋势应与测站特性、水流特性相符,若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核实加工方法与录入的数据。若出现河干、连底冻现象,检查日值的统计方法。 7.1.2.2 与相邻年份对照,年头、年尾接头处水位应衔接。若衔接不当,应从数据加工、基面改变和水情变化方面进行分析。非全年观测站,可采用同期水位对比的方式分析检查。 7.1.2.3 与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

25、平均含沙量表对照,水位、流量和含沙量日变化趋势应相应,与测站特性和水沙特性应相符。若出现不合理现象,应结合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水位(水温)观测记载簿等进行分析,具体方法为: a) 水流出现停滞现象,对应日平均流量应为 0; b) 水位缺测或停测,若流量、含沙量不为缺测或停测,结合推求方法分析; c) 出现冰坝、冰塞、决口或水利工程施工时,水位变化趋势与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可不相符; d) 原始数据与控制信息录入、推求方法应正确。 7.1.3 月年特征值检查 7.1.3.1 月最高、最低水位及出现日期应在瞬时值中挑选,月最高水位不低于月最高日平均水位,月最低水位不高于月最低日平均水位。 若极值与水

26、位日平均值相等, 极值出现日期应不晚于对应日平均值的最早出现日期。 7.1.3.2 月平均水位为月内日平均水位的算术平均值,其数值应不低于月最低水位、不高于月最高水位。 7.1.3.3 年最高、最低水位及出现日期自月极值中挑选,确认挑选的数值及出现日期正确。年平均水位为年内日平均水位的算术平均值,检查方法与月平均水位相同。 7.1.3.4 当月内有缺测或停测现象时,月及年平均值应为缺测符号“”,极值应在观测值中挑选。当不能确定为月、年最高、最低水位或最早出现日期时应加不全统计符号“()”。 7.1.3.5 水库站按规定几日观测一次水位时,月、年平均值正常统计,月、年极值及出现日期应在观测值中挑

27、选。 7.1.3.6 月年特征值及其出现日期应与水位变化趋势相符,否则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论证。 7.1.3.7 若统计保证率水位,年最高保证率水位应与年最高日平均水位一致,后一保证率水位不高于前一保证率水位。若某一保证率水位为河干或连底冻时,其后均应为河干或连底冻。 7.1.4 与逐日平均流量表对照 采用单一曲线法推求流量期间, 水位月极值与流量月极值出现日期应一致。 计算取舍原因及同一天使用两种推求流量方法者,可不一致。否则应检查数据加工、推求流量方法或附注说明的推求流量方法及日期。 7.1.5 分别与实测流量成果表、实测冰流量成果表、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

28、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洪水水位要素摘录表及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对照 逐日平均水位应与各表基本水尺水位(摘录水位)相符,主要包括: DB22/T 33562022 7 a) 各表基本水尺水位(摘录水位)变化趋势应与水位日值变化趋势相符,基本水尺水位(摘录水位)不高于月最高、不低于月最低水位。当数值相同时,施测日期应不早于对应月水位极值出现日期。当摘录水位与日平均水位数值相差较大时,应深入分析; b) 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洪水水位要素摘录表及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摘录水位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与当日平均水位相差超过 5 cm 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c) 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施测位置为基本水尺断

29、面时, 按上述方法检查测时水位。 若施测位置在基本水尺断面上游,测时水位应不低于月最低水位。若施测位置在基本水尺断面下游,测时水位应不高于月最高水位; d) 当出现河干、 连底冻、 缺测、 停测或按规定几日观测一次水位等现象时, 各表的测时水位 (摘录水位)应一致; e) 若出现表面矛盾,应检查数据录入和加工方法。 7.2 洪水水位摘录表 7.2.1 刊印洪水水位摘录表的测站,不应重复刊印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且保持历年统一。 7.2.2 摘录时间格式历年一致,卷册内一致。 7.2.3 与逐日平均水位表对照,检查摘录场次与过程,主要包括: a) 本年天然来水形成的最高水位过程及对应的最高水位不应

30、漏摘、误摘,因水利工程、冰坝或冰塞壅水形成的年最高水位无特殊情况不予摘录; b) 摘录的其他场次洪水,最高水位不应漏摘、误摘; c) 摘录的水位过程与日平均水位变化过程相符, 最高、 最低水位及出现日期与水位变化过程相符; d) 应自起涨前 23 时段摘至落平后 23 时段,数据疏密程度符合 SL/T 460 要求。 7.3 逐潮高低潮位表 7.3.1 表头“表内水位(冻结基面以上米数)m=基面以上米数”检查方法与逐日平均水位表相同。 7.3.2 表内逐潮潮位检查,主要包括: a) 每月高潮、低潮潮位自低潮依次出现。潮汐现象正常期间,若本月 1 日首先出现的是高潮,第一行低潮潮位和时间空白,上

31、月最后一行应为低潮且正常统计; b) 检查高潮、低潮潮位变化过程有无突出不合理现象,高潮潮位高于相邻的低潮潮位,时分均记至分钟; c) 若某月部分或全部日期潮别栏空白,该月附注应说明原因。 7.3.3 每月附注栏均应说明资料来源情况。 7.4 潮位月年统计表 7.4.1 表头“表内水位(冻结基面以上米数)m=基面以上米数”检查方法与逐日平均水位表相同。 7.4.2 表头潮差单位应为“m”,历时单位应为“时:分”。 7.4.3 检查表内各项数值统计与计算,公历与农历日期对应,出现日期格式应为“月-日”,闰月时格式应为“闰月-日”,时分格式均应为“时:分”。 7.4.4 当全月潮汐现象消失时,月统

32、计只填写全月最高和最低潮位,其余各栏应空白。 7.4.5 按规定停测的站,全年统计栏中平均潮位、平均潮差和平均历时栏应为缺测符号“”。 DB22/T 33562022 8 8 流量资料 8.1 实测流量成果表 8.1.1 施测号数应自 1 开始连续编号,否则应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a) 流量测次因测验精度低、 代表性不好而舍弃或连续数次流量为 0 仅刊印起、 止测次而中间测次舍弃时,应附注说明原因; b) 施测号数为文字时,应为层冰层水或分股施测的流量,辅助列说明文字规范、准确。若流量为非实测时,除水位、流量值外其余各项均空白。合成成果刊印的流量为各分股成果流量之和,其他数值应与分股成果相应。

33、 8.1.2 按下列方法检查施测时间,主要包括: a) 止时间晚于起时间,后一测次开始时间晚于前一测次开始时间。若相邻测次施测时间重叠,应结合测验方法和测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b) 若为比降面积法施测,止时间应空白; c) 测流历时应能满足测流方法、垂线数与测点总数的最低时长要求。 8.1.3 根据测站特点,检查断面位置,主要包括: a) 河道站,填写的应为“基”或为与基本水尺断面的相对位置,且相对距离为整米数,单位应为“m”; b) 渠道站或水库站,填写的应为与闸、坝的相对位置或“水文测桥”等; c) 刊印合成成果,断面位置应空白。 8.1.4 根据流量测验方法,检查测次数据,确认无漏填、多

34、填现象,主要包括: a) 测流方法为流速仪法,表中除水面比降、糙率外其他各项均不得空白; b) 测流方法为 ADCP(ADP),表中除最大测点流速、最大水深、水面比降和糙率外其他各项均不得空白; c) 测流方法为比降面积法, 表中除最大测点流速、 最大水深、 止时间外其他各项均不得空白; d) 测流方法为浮标法(电波流速仪),应有浮标系数,如为高水时的中泓浮标法,断面面积应加不全统计符号“()”。 8.1.5 检查测验方法与统计项,主要包括: a) 统计项为垂线数/测点总数,确认测验方法为流速仪法或深水浮标法,测点总数大于垂线数但不大于垂线数的 5 倍; b) 统计项为垂线数/系数,确认测验方

35、法为浮标(小浮标、漂浮物、中泓浮标、电波流速仪)法,系数取值应合理且保留两位小数; c) 统计项为垂线数/测点相对位置,确认测验方法为流速仪法。 8.1.6 检查基本水尺水位、流量、流速、断面面积、水深和水面宽变化趋势,一般呈同向变化,否则应结合测站特性进行分析。 8.1.7 确认表内各项数值计算正确,不存在表面矛盾。 8.1.8 水深应满足测验方法的基本要求。最大水深应大于平均水深且与测站实际情况相符,矩形河槽可一致。 8.1.9 同一断面平均流速与最大测点流速的比值应大于 0.5 且小于 1,计算取舍原因或管流导致比值为 1 可认为合理。 8.1.10 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或采用其他方法测流

36、同时观测比降的测次, 比降与糙率应同时出现, 计算正确。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时,应附注说明糙率来源。 DB22/T 33562022 9 8.1.11 测流方法为浮标法或流速仪 0.0、 0.2 一点法, 水深系借用时断面面积应加不全统计括号 “ () ” 。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断面面积应加不全统计符号“()”。 8.1.12 附注列填写的冰情或水流情况应与实际情况相符,文字说明与表内其他数据不存在表面矛盾。 8.1.13 说明部分所述内容完整、准确,与测站情况及本年测验情况相符,主要包括: a) 过河方式与测站实际情况相符,语句标准统一,相邻年份过河方式相应,否则应结合测站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7、b) 流速系数、浮标系数、糙率等说明与表内资料相符,取值合理; c) 采用新方法、新仪器测流且相关项目未统计时,应附注说明; d) 部分或全部流量测次刊印的测时水位非基本水尺水位时, 应附注说明, 该水位与逐日平均水位表数值可不一致。 8.1.14 与逐日平均流量表对照,流量测次布置应能满足定线推流的精度要求,主要包括: a) 采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流量测次布置应能控制流量的变化过程; b) 采用临时曲线法推求流量,流量测次布置应能准确定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c) 采用改正系数法推求流量,流量测次布置应能控制改正系数的变化过程; d) 采用改正系数法或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 实

38、测流量值应不小于逐日平均流量表中对应月流量最小值且不大于最大值。 若与月极值相等, 其施测日期应不早于对应极值出现日期,否则应分析检查测验方法、数据加工和推求流量方法; e) 采用单一曲线法推求流量期间,水位与流量变化趋势应完全相应; f) 渠道断面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改正系数法、改正水位法方法推求流量,测时水位不应空白。采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时,水位可空白。 8.1.15 与逐日平均水位表对照,检查测时水位,主要包括: a) 测时水位变化趋势与逐日平均水位变化趋势应相符, 与对应日平均水位表面合理。 若差值偏大,应分析检查瞬时水位过程与逐日平均水位推求方法; b) 测时水位不低于

39、对应月最低水位、不高于对应月最高水位。若与极值相等,施测日期应不早于对应极值出现日期; c) 水位按规定停测期间,对应测次测时水位应空白。水位、流量均停测时,因推求流量需要而施测的测次除外。 8.1.16 与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对照,检查测时水位与摘录水位的对应性,主要包括: a) 测时水位与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摘录水位变化趋势应相符, 测时水位与测流期间摘录的水位不矛盾,若差值较大应确认未录入错误。若起、止时分均摘录且水位变化缓慢时,起、止时分摘录水位的平均值一般应与测时水位一致; b) 结合逐日平均流量的推求方法, 采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或改正系数法推求流量期间, 测次流量与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40、对应时段摘录流量应一致或相近, 否则应检查数据录入与流量节点值加工。 8.1.17 与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对照,检查两表测时水位、冰情的合理性,主要包括: a) 两表测时水位、摘录水位应一致或相近。如水位按规定停测,两表水位均应空白。若冰厚与冰情要素摘录表摘录时间处于实测流量成果表施测时间内,两表测时水位(摘录水位)一般应一致,否则应检查数据加工; b) 测流断面为基本水尺断面且为冰情观测断面时, 两表冰情应相符。 测流冰情为冰情变化转折点,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应摘录对应冰情。若测流断面与冰情观测断面不在一处,两表冰情变化趋势应一致。 8.2 实测大断面成果表 DB22/T 33562022

41、10 8.2.1 检查各站刊印断面的次序,应按先基本水尺断面或流速仪测流断面,再其他断面从上游向下游依次排列,同一断面按施测时间先后次序排列。 8.2.2 结合逐日平均水位表,检查施测日期与测时水位。测时水位空白时,河底高程与日平均水位的差值应能否满足直接测量河底高程的水深要求。测时水位非空白时,参照逐日平均水位表的检查方法。 8.2.3 断面名称应正确填写,同一位置不同测次的断面名称应一致。在非基本水尺断面施测,应注明其与基本水尺断面的相对位置。 8.2.4 起测岸别、止测岸别成对出现,不得漏填、多填,垂线号自 1 开始连续编号。 8.2.5 起点距保留至小数后一位,相邻起点距依次增大,不存

42、在录入错误导致的前后矛盾。为陡岸边时, 同一起点距不超过 3 个且河底高程不一致。 当起点距与河底高程出现负值时, 负号和整米数不省略。 8.2.6 河底高程变化趋势应与天然河床变化规律相符,如有突出不合理现象应查明原因,主要包括: a) 测时水位应高于过水断面部分河底高程,低于岸上部分河底高程; b) 水位平稳时期,基本水尺断面或附近大断面的测时水位,应与对应日平均水位一致或相近。 8.2.7 同一断面各次施测成果对照检查, 挖沙、 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造成的断面变化应在附注中说明。 8.2.8 断面范围刊印至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 0.5 m1.0 m、最高洪水边界(漫滩较远的河流)或堤防背河侧

43、地面(有堤防的河流)的大断面次数不少于 1 次。汛后大断面应刊印至本年最高洪水位以上。 8.2.9 附注说明完整、齐全,河床组成情况填写测站实际情况。 8.2.10 同一日施测多个断面时, 一般上游断面的测时水位不低于下游断面的测时水位, 若出现不合理的倒比降现象,应查明原因。 8.3 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 8.3.1 确认堰闸名称与特性填写正确,与上年度一致,发生变化时应附注说明。 8.3.2 结合闸底及堰顶高程,检查水头与水位差计算,应对应填写。 8.3.3 开启总宽、闸孔过水面积与开启孔数、孔宽应对应填写,计算结果正确。 8.3.4 根据各时期采用的计算公式,检查流量计算结果。 8.3.5

44、 施测时间、实测流量、断面位置、测验方法、断面面积和平均流速,检查方法同实测流量成果表。 8.3.6 确认流量系数计算采用的公式满足公式适用条件,数值正确,公式编号填写正确。采用自定义公式时,应按要求附注说明。 8.4 逐日平均流量表 8.4.1 与逐日平均水位表、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对照,结合测站特性,检查逐日平均流量,主要包括: a) 无冰坝、冰塞、水利工程施工或决口等事件发生时,逐日平均水位与逐日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应一致,否则应结合断面控制条件及冲淤变化情况分析; b) 年头、年尾接头处,有水与河干、连底冻、缺测、水流停滞接头处及停测与恢复测验接头处日平均流量的变化趋势应平稳,若不合理应检

45、查数据录入、推流节点数据的加工; c) 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改正系数法、历年综合线法推求流量时,确认推流期间不存在冰坝、冰塞等因素造成的假水位现象,否则应根据推求的流量过程分析推流方法的合理性。 8.4.2 测站同时刊印合成断面与分断面逐日平均流量,各分断面相同日流量之和应与合成断面对应日流量一致。 8.4.3 根据逐日平均流量变化趋势,检查月、年统计值,主要包括: a) 确认月平均流量为该月逐日平均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年平均流量为本年逐日平均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DB22/T 33562022 11 b) 月最大、最小流量应从推求的瞬时流量中挑选,确认月最大、最小流量与表内逐日平均流量间不

46、存在表面矛盾, 出现日期与水情变化趋势相符。 月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差值应与日平均流量变化趋势相符,否则应检查推流节点数据加工与推流方法; c) 全月缺测,确认各项月统计数据均为缺测符号“”。月内兼有缺测、有水现象,确认月平均流量为缺测符号“”,月最大、最小流量及出现日期应在有水期间挑选。结合上、下游测站流量资料,确认挑选的极值为月最大或最小流量,日期为最早出现日期时,不加不全统计符号“()”; d) 年内有缺测或按规定停测等资料不全现象,确认年平均流量为缺测符号“”,年最大、最小流量及出现日期应分别自月最大、最小流量中挑选。结合年内流量测验情况及上、下游测站的流量资料分析是否应加不全统计符号“

47、()”; e) 当挑选的月或年最大流量出现在冰坝、 冰塞等因素造成的壅水期间, 应结合冰情观测资料分析确认。 8.4.4 确认年径流量正常统计且数值正确。年内出现缺测、停测等资料不全现象,确认数值已加不全统计符号“()”。 8.4.5 确认径流模数、径流深度计算保持历年统一,与测站(断面)特性相符,若有变化应结合说明资料分析其合理性,主要包括: a) 年内观测月份不全、没有集水面积的站及渠道断面,不计算径流模数与径流深度。当上游蓄水工程控制面积超过本站集水面积 15%或本站调节水量超过年径流量的 7.5%时, 一般不计算径流模数与径流深度,附注说明相关情况; b) 按规定应计算径流模数、径流深

48、度但年内有缺测现象,径流模数与径流深度应为缺测符号“”; c) 受水利工程影响或设有分断面,确认工程蓄水量、引入(出)水量及分断面年径流量已参加径流模数、径流深度计算,计算过程正确。 8.4.6 参照上年度附注说明,结合本年度具体情况,检查附注说明,主要包括: a) 采用单一曲线法或临时曲线法推求流量, 确认已附注说明曲线标准差, 测点不足未计算时不说明; b) 年内有缺测等非正常观测现象,确认已附注说明相关情况; c) 水库合成断面, 确认已说明该表流量的组成部分, 结合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检查水库年蓄水变量计算。 8.5 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8.5.1 确认摘录表格式历年统一。 8.5.2

49、摘录的洪水过程应完整,应自起涨前 23 时段摘至落平后 23 时段,摘录的疏密度适当。 8.5.3 后一摘录时间大于前一摘录时间,且不跨越 8 时(同一场次洪水)。 8.5.4 与逐日平均水位表对照,检查摘录的洪水过程及摘录水位,主要包括: a) 确认年最高水位对应的洪水过程已摘录, 冰坝、 冰塞等原因造成的假水位过程如无特殊情况不摘录; b) 若某月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出现在摘录期内,确认该水位已摘录,摘录日期与对应月极值出现日期一致。1 日 0 时水位挑选为月极值且未处于水位过程的峰顶、谷底时,可不摘录; c) 摘录的水位变化过程应连续,确认不存在突大、突小等不合理现象。 8.5.5 与逐日

50、平均流量表对照,检查摘录的洪水过程及流量,主要包括: a) 确认年最大流量对应的洪水过程已摘录; DB22/T 33562022 12 b) 若某月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出现在摘录期内,确认该流量已摘录,摘录日期与对应月极值出现日期一致。1 日 0 时流量挑选为月极值且未处于流量过程的峰顶、谷底时,可不摘录; c) 摘录的流量变化过程应连续,确认不存在突大、突小等不合理现象; d) 根据摘录的流量值, 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流量, 与逐日平均流量表中对应日平均流量的差值不超过3%; e) 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推求流量期间, 确认采用同一条曲线推求流量期间, 摘录的水位值对应流量唯一。 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年鉴/数据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