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1.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影响聚落的突出因素。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影响聚落的突出因素。2.2.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及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及形态的影响。3.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一)(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概念:、概念:2、聚落分类:、聚落分类:人类从事人类从事 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活动而聚居的场所。生产和生活生产和生活城市和乡村城市和乡村3、影响聚落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聚落的因素有哪些?气候气候、地形、水(河流)、地形、水
2、(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资源等。市场市场、交通、交通、政策、政策、劳动力、劳动力、地价、技术等等。地价、技术等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形、气候、气候、水文水文等。等。(2)(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人口、资源、资源、城镇分布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等。等。2 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东部稠密东部稠密 、西部稀疏西部稀疏。一、知识结构一、知识结构城市的区位因素
3、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原最为理想,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耕,平原最为理想,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耕,利于城市扩大发展利于城市扩大发展气候:气候:中低纬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中低纬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河流: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便利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便利位于河流入海口、干支流交汇处、通航河段的起点位于河流入海口、干支流交汇处、通航河段的起点处,水运便利处,水运便利社会经社会经济因素济因素资源:资源:资源能源丰富,利于大规模开发资源能源丰富,利于大规模开发交通:交通:位于交通枢纽、临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临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政治:政治:国家或地区政
4、治中心国家或地区政治中心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平原聚落理聚落理想区位想区位我国多数城市我国多数城市位于第三阶梯位于第三阶梯地势平坦,利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耕设和农耕高原高原山区山区西宁西宁-湟水谷地湟水谷地西安西安-渭河谷地渭河谷地太原太原-汾河谷地汾河谷地拉萨拉萨-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聚落多分布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于山间盆地或谷地或谷地地势较低,气温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水较高,地形、水源较好源较好热带热带地区地区城市多分城市多分布于高原布于高原平原气候湿平原气候湿热,高原气热,高原
5、气候凉爽候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巴西利亚、墨西哥均位于高原均位于高原重点分析重点分析规律方法技巧2、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地区分布特点分布特点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多分布在山间盆地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式,人口较多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散,人口较少南方丘陵山区南方丘陵山区北方平原地区北方平原地区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宏宏观观来来看看,山山区区村村落落分分
6、布布在在地地势势平平坦坦,靠靠近近河河流流的的地地方方(便便于于供供水水和和水水运运),聚聚落落受受山山地地中中河河流流谷谷地地的的影影响响,致致使使容容易易在在谷谷地地中中沿沿河河流流分分布布成成带带状状(地地形形平平坦坦,土土壤肥沃,便于供水和水运壤肥沃,便于供水和水运)。微观微观上来看,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表现为:上来看,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表现为:地形: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于排水及排污地形: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于排水及排污 河流:临近河流,便于供水和水运;河流:临近河流,便于供水和水运;植被:覆盖率高,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气气候候:向向阳
7、阳,光光照照充充足足。山山区区:夏夏季季风风迎迎风风坡坡,降降水水较多,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气温较高。较多,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气温较高。1 1、分析本地区绿洲分布什么地方、分析本地区绿洲分布什么地方?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 2、分析城镇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什么关系?、分析城镇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什么关系?1、在塔里木盆地、在塔里木盆地中,绿洲主要分中,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此处的中下部。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
8、口集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相对发达。2 2、城镇、乡村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绿洲边缘、城镇、乡村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绿洲边缘,且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33.(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地理分布特点:地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分布不均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点状地理点状地理事物的描事物的描述。述。描述角度:总述(均匀与否,集中、分散等);描述角度:总述(均匀与否,集中、分散等);分述:位置分述:位置(沿河流等、方位、海陆、地形等)、沿
9、河流等、方位、海陆、地形等)、疏密(多少)。疏密(多少)。减缓道路的坡度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建设费用较高.规律方法技巧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地形交通线路原因选线原则布局形态平原地区稠密稠密地形对交通建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设限制选择选择 ,避开避开 ,尽可能降低尽可能降低 ,减少生,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态环境破坏山区 稀疏稀疏呈呈地形起伏大,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限制交通建设限制因素较多因素较多网状网状较少较少“之之”字形字形有利地形有利地形不利地段不利地段工工程造价程造价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
10、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3公路、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
11、流多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自然因素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来设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济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12、等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利于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利于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两区域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两区域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缩小差距;缩小差距;缩短距离;缩短距离;缓解运输;缓解运输;合理布局的交通网;合理布局的交通网;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4、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交通线建设的意义:5、交通网中的点的区位、交通网中的点的区位(1)港口)港口A自然因素:水域
13、条件: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不自然因素:水域条件: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不冻不淤。陆域条件:地形开阔。冻不淤。陆域条件:地形开阔。B、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城市依托。城市依托。(2)飞机场:地形:平坦开阔且有较小的坡度便于)飞机场:地形:平坦开阔且有较小的坡度便于排水;排水;地质:条件良好,保证地基稳定;气象:低云少雾,地质:条件良好,保证地基稳定;气象:低云少雾,多晴天;与城市的距离适当;跑道沿盛行风方向多晴天;与城市的距离适当;跑道沿盛行风方向建设,利于起飞和降落。建设,利于起飞和降落。1 1、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
14、缓慢进入并滞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 1 1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 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
15、么?(2 2 2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东北
16、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
17、坡等灾害的隐患。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水汽较多)。【解析解析解析解析】第(第(第(第(1 1)题,材料中已给出了浓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图中甲乙)题,材料中已给出了浓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图中甲乙)
18、题,材料中已给出了浓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图中甲乙)题,材料中已给出了浓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图中甲乙两路段的位置,从地形和水汽来源两方面去分析其原因。两路段的位置,从地形和水汽来源两方面去分析其原因。两路段的位置,从地形和水汽来源两方面去分析其原因。两路段的位置,从地形和水汽来源两方面去分析其原因。第(第(第(第(2 2)题,要仔细分析图中两个区域的差异,从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题,要仔细分析图中两个区域的差异,从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题,要仔细分析图中两个区域的差异,从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题,要仔细分析图中两个区域的差异,从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地的陡缓、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答。地的陡缓
19、、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答。地的陡缓、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答。地的陡缓、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答。2.读下图读下图回答:回答:)该区地形基本上以)该区地形基本上以_米等高线为界分为米等高线为界分为 _和和_ _ 两类。两类。)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_,_,其原因是其原因是 ()城区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城区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图中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图中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200沿河流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及交通线分布 平原多,山区少平原多,山区少,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 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铁路经过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发育进城市发育.平原平原山区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