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9年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题(二)
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句读,不断句的,这对于初学古文的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就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里提出一种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如何划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炼就的,它需要学习者的仔细推敲,认真揣摩,付之实践,善于总结,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真正把这一难关突破,最终使学习者在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这一板块,处于不败之地。
用“/”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练习题
《论语》十则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管夷吾举于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曹刿论战》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吾与徐公孰美 3、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桃花源记》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峡》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马说》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鸣之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石潭记》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岳阳楼记》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然则何时而乐耶
7、先天下之忧而忧 8、微斯人,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6、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爱莲说》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言文中的成语(部分)
《论语》十则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担子重,路程又长。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鱼我所欲也》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出师表》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流下眼泪。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完全领悟。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的样子。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之声,形容一派祥和景象。
《三峡》
重峦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岳阳楼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百废具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爱莲说》
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送东阳马生序》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现作“德高望重”。
文言文简答发挥题
1、有的人因“舍生取义”而彪炳千古,有的人因“死于安乐”而令人齿冷,请举出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为人们所熟知的能体现这两点的两个人来。
2、对于舍生取义,孟子、谭嗣同、鲁迅、陈毅都有过掷地有声的论述,请你任选出一位写出他们的光照千秋的自白。
3、人生经常面对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句式,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盖余之勤且艰苦此”,具有这种经历和精神的人,在古今中外读书人的行列中并非凤毛麟角,请你举出体现“勤且艰”的古人勤奋学习的两个成语或典故。
5、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写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6、桃花的开而复落,渔人的得而复失,带给你哪些启示?
7、孔子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人的尊崇。在联合国的墙壁上,雕刻着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联系当今世界形势,谈谈你对此句的认识。
8、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