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说明文阅读理解.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324824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理解 九年级语文组 张旭 陈云 整理 课时: 【考纲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体会、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具备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说明文常见题型】 1.要求学生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 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知识点梳理】 (一)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周密、通俗。说明的语言风格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一是按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二是按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8种: 1.举例子2.分类别3.列数据4.作比较 5.下定义6.打比方7.画图表8.作诠释 (四)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考点分析】 透视近年来的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可以发现,陕西省所选取的材料都以前沿科技和生态视野、环境保护类为主,而且都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特别是与学生实际认知相近的科技类文章。主要考点有: 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5、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 【方法指导】 【一】把握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一、明确说明对象。 1.看题目、开头。(全文)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段落)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1.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2.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 方法:抓中心句或关键词,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 如何正确寻找中心句? 1、抓首括句 2、抓总结句 3、抓中间提示性语言4、整体把握,自己概括 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这篇说明文介绍了 的 特点。) 事理说明文:这篇说明文说明了 的道理。 题型: (1)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  (2)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 思路: (1)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读全文,分出层次。找出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方面; 第二,对于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可归为特征一点; 第三,用“说明了……”或“介绍了……”的句式表述。 易错点:说明的几个方面找得不全,对文章阅读不细致,要特别注意开头结尾段,尽量在原文找答案。 (2)某段的说明内容。第一,找中心句;第二,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分析段落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第三,表述时找对主语。 句式:说明了……的……特征 答题思路:找中心句(总写句)先确定主语(即说明对象) 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把握。第一,找各段中心句;第二,如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找过渡句或开头的总说句、结尾的总结句。 易错点:①不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只挑句中的几个词语②找得不全,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此外”“还有”之类的词 示例: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象机,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中立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选文第4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段说明了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 § 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可能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及病人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指:治疗或护理病人、探视病人、与病人共同生活、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 本段说明的内容: 本段中心意思: 【二】说明文方法 归纳答题方法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思路: 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 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也要抓住说明对象回答。)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切、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内容) 。 易错点: (1)答题时不用原文的句子; (2)规律性词语用得不准。 §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有力) § 列数字:具体列举…数据,有力地说明了……特点 § 分类别:条理清晰(按某一特点划分) § 打比方:生动形象(通俗形象) § 作比较:把…和…作对比 突出强调 §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 列图表:具体直观 § 作引用:通过引用(故事名言俗语),增加文章文学色彩,(增加说明文的可读性、权威性、趣味性、说服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示例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 答案: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辨析 §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 § 作诠释: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就概念的某一方面来解释) § 作诠释多只是对事物部分特征的介绍,下定义时须将其进行整合下定义 § 判断:下定义必须是明确的判断(本质) § 语言形式一般为:“××是……”或“××叫……”(往往一句话精练概括) 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可颠倒不可替换 § 公式:要下定义的事物+是……的+该事物的大概念 作诠释判断:作诠释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非本质) 一般由一个中心句概括叙述,由若干支撑句来解释说明,多为总分关系(多句)可替换不可颠倒 § 例一: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很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结合这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答:“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例二:民歌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它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行于民间,是反映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 读这一段,用简明的语言给民歌下一个定义 答:民歌是流行于民间,以口头传唱为主,反映民俗风情的古老的艺术样式。 实战演练 § 例三: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 要求: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 答案示例一: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 答案示例二: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叫流星雨。 § 例四:众所周知,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 § 给“绿色石油”下定义: § “绿色石油”指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碳氢化合物。 注意: § (1)莫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举例子与打比方。 § (2)不要把说明方法与修辞等概念相混淆。 § (3)不要写错别字。如举列子、例数字。 § (4)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 (5)有些数字,不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 § (6)分类别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而其须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 § (7)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主要看是否符合公式,是否可以替换。 § (8)摹状貌实际上就是描写。 § (9)作引用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三】说明文顺序 §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 古—今。(朝代、季节、时间……)“过后”,“不久”…… §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上→下;内→外;东西南北中;四周→中央……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3)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主要→次要 逻现象→本质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 § 试题一: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 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 答一: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 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答二: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 试题二: 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 §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答二:前二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试题三: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 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 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 § 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 答二:条理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相关考点 § 段落语句顺序: § 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 B.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详略安排 § 要点: § A、给读者以知识;(人们熟知的内容简单介绍即可) § B、说明了……其他的就清楚了 【四】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3、并列式: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 【五】说明文语言 体会说明语言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方法归纳: 修饰、限制性词语 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词好在哪?(语言生动性) § 答题方法: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关于说明语言题型示例: § 例子1: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 § 答:“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 例子2: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可否删除“几乎”一词?) § 答:不能删去。“几乎”表限定,表示大部分,说明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并非全部领域,去掉则变成全部领域,与事实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例子3:这次台风造成经济损失至少2亿元。 § 答:“至少”表强调。表示最少,可能超过2亿元。突出了造成的损失的严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例子4:铅含有毒性。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 答:“一定”从程度上强调了对铅在玩具和炊具的禁用上没有任何例外,突出了铅有毒性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例子5:这座桥建于公元200年左右。 § 答:“左右”表猜测估计。表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可能是公元200年前或后。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例子6:“船的高度是10米左右”(“左右”一词可否删去?) § 答:不能去掉。“左右”表猜测估计,是“大约”的意思,如果去掉,船的高度就变成刚好10米,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这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程度限定: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 表范围限定:基本、几乎、许多、主要、极个别、之一…… 表时间限定:当时、至今、常常…… 表强调:特别、仅、只、一定、至少…… 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也许…… 表传闻、不确凿来源 如:据说、传言等 一般答法是:表明下文内容是没有科学依据(确凿事实依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有根据、有依据的 如:据介绍、据测定、资料表明等 一般答法是:表明内容是确凿的,有事实依据的(经科学证实的),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生动性 § 形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 如:“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答:打比方。形象生动地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知识,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体会段落作用 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试题一: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 § 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 小结 1、明确说明对象或中心(题目、关键词、中心句、开头、结尾)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形态、构造、性质、成因、功用、变化等) 3、理解说明文的层次顺序(注意表顺序的词语标志) 4、分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重点注意限制语的运用) 6、注意文中的重要内容或概念,表明文章主旨、作者意图的语句 7、感悟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从它对社会的意义、作用来讲) 8、分析理解重点词语或概念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上下文,比较分析) 9、分析重要句子(主旨句、中心句、过渡 句、内涵丰富或结构复杂的语句)的含 义或作用(结合上下语境,联系文章主 旨,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结构,抽取主 干) 10、注意某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先从上句 找,若无,再查下句;“验算”;内容多 的须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